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爱立信的不依不饶,或是小米连锁危机的开端

   时间:2015-12-23 11:22:25 来源: 创事记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5年12月21日,爱立信中国区最新官方声明中称, 目前在印度的法律程序仍未结束,爱立信的立场不变。

“小米与全球任何一家公司一样,需要得到我们的授权才能使用我们的技术专利。我们期待与小米合作,以求达成一个对双方都公平合理的结果,就如同我们与其它所有被授权者所达成的那样。“

而就在当天,苹果和爱立信方面在专利诉讼上达成了一致,并签署了相关专利协议。爱立信方面并没有透露苹果向他们支付了多少授权费,也不知道具体的授权年限,但行业分析师预计爱立信在 2015 年(包括这一次)所获得的专利授权费在 130-140 亿美元之间,去年只有近 100 亿美元。

去年12月,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小米当时有高通护体,暂时逃过了禁售,但是爱立信依然不放弃。如今携力胜苹果之威旧事重提,小米将如何应对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爱立信的实力

爱立信作为通讯行业的元老,在专利方面布局非常早。任何涉及GSM、UMTS/WCDMA或LTE标准的产品,都需要获得爱立信的核心专利授权,爱立信的专利组合超过37,000项。

而且,爱立信已达成100多项专利使用许可协议,授权方包括行业内所有的主要厂商。为此,爱立信每年在研发领域投入2.5万名员工和近15%的净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

国际巨头强大如三星,2014年给爱立信交了6.5亿美元的专利费;在中国企业中专利数一数二的中兴,在与爱立信纠缠了数年之后,也是乖乖掏钱,只是金额没有三星那么大,大约在几千万到亿欧元的级别。苹果和爱立信具体数额没有透露,专家们估计在每年几亿美元是跑不了的。

尽管小米申请专利的速度在加快,数量急剧增长,尽管小米投资了联芯,获得了一些专利,但是小米毕竟是通讯行业的后来者,在基础专利上与中兴、华为都无法相比,更不用说苹果、三星了。此次被爱立信盯上,想靠交叉专利授权来逃过去基本不可能。

二、小米的博弈

小米要与爱立信博弈的话,走法律程序胜算不多。

一个办法是可以李代桃僵,小米贴印度本土厂商或者印度运营商的牌,不用小米商标,这样爱立信只能起诉印度本土的企业。

这样一来,官司就从两家外国公司的争端,变成一家外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纠纷。即使官司有问题,也是一家印度企业与爱立信的诉讼失败,不会影响到小米公司本身。

这是小米公司与爱立信博弈的一个办法。

再就是收集专利,搞交叉授权,不过以小米的专利积累,这样做很难,小米自己在通信方面完全是个新手,虽然与联芯有合作,背后是大唐电信,但是要与爱立信分庭抗礼,大唐的实力也不够,况且小米只是与大唐旗下的联芯有合作。

在2014年底的诉讼中,小米利用高通的专利反向授权逃过一劫,产品暂时没有被禁售。但是从爱立信历史上的专利官司看,有高通的护身符也难以保全,三星、苹果都用高通的芯片,理论上它们也有高通的反向授权,但是最后它们同样给爱立信缴纳了专利费。

小米还有一个办法是拖,通过法律手段迎战爱立信,要求对方专利无效或者在一些国家反诉对方。

不过爱立信的法务部门已经征战多年,迎战的也都是实力一流的巨头级公司,应对法律问题有丰富的经验,小米无论是寻找法律漏洞拖延或者是反诉,胜算都不太大,而且爱立信不是小公司,期望诉讼费、律师费拖死对方也不现实。

所以小米可以博弈,但是手段不多。

三、交钱不可避免,小米或者面临连锁危机

从爱立信历史上的诉讼看,虽然对手不情愿,但是最后都或多或少的交了钱,即使是中国的中兴也没有例外,所以小米交钱是不可避免的。

而目前的问题是,小米总体战略会因为专利费遇到麻烦。目前,小米手机在国内的增长已经遇到了天花板,小米手机的增长量低于预期,国际化是必须要走的道路。

而出了国,爱立信这种厂商就不会放过小米,各国的诉讼禁售都会出现。

如果小米选择逃避,那就没有海外市场。小米手机增长受限。如果选择给钱,以小米手机微薄的利润率,最后很可能入不敷出。有销售额无利润,小米给爱立信等专利巨头打了工。

小米或者销量恶化,或者财报利润恶化,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而更糟的是目前小米还遇到了资本的寒冬,过去几轮融资估值太高,新投资者犹豫。主业手机遇到天花板,其他业务又没有一个能顶上手机的空缺。小米的融资与IPO未来都是麻烦。

所以这会是一个连锁反应,专利费导致销量或者财报恶化,而销量或者财报恶化会导致下一轮融资困难,融资影响财力,进一步导致手机业务的下滑。

这个循环一旦开始,小米帝国就岌岌可危了。这才专利费带来的连锁反应。

小米的挑战是,如何与爱立信谈一个合理的价格,能维持住小米的生存,毕竟杀鸡取卵对爱立信来说也是不合算的。

看似强大的小米帝国面临挑战,雷军会如何应对,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