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国市场遭不顺 苹果支付明年将全球多点开花

   时间:2015-12-25 15:24:51 来源:腾讯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美国市场遭不顺 苹果支付明年将全球多点开花

2014年年末,苹果移动支付产品“苹果支付”正式在美国启用,然而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苹果支付在美国市场遭遇了用户增长缓慢的难题。而据外媒报道,苹果已决定让苹果支付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2016年将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市场推出服务。而在海外,苹果支付也将遭遇本地“地头蛇”支付品牌的狙击。

美国硅谷当地媒体“墨丘利新闻”(Mercurynews)12月24日指出,在进入海外市场时,苹果支付希望能够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的优势。不过苹果同样面临比较大的挑战,除了各国已经占领部分市场份额的服务商之外,智能手机的竞争对手三星电子今年也开始发力移动支付。

墨丘利新闻引述美国“Alite集团”的高级分析师皮特森(Thad Peterson)的话说:“苹果品牌在各国拥有大量粉丝,因此苹果(支付)也存在一定的机会,苹果支付最大的挑战,就是各个海外市场的用户增长是否能够给推广投入带来足够回报。”

苹果支付目前仅限于苹果手机等设备,苹果也希望这样的服务能够增强硬件的吸引力,保持消费者忠诚度。在今年一月份,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曾表示,2015年将是“苹果支付之年”,不料苹果支付在美国的用户增长却十分缓慢,部分原因是苹果自身推广力度不够,另外支持NFC收款设备的美国商户数量仍然有限。

今年夏天,苹果支付进入英国市场,用户出现快速增长。其中苹果和英国的一些商户和品牌(比如三明治连锁品牌Pret A Manger以及Twickenham体育场)推出了鼓励支付的补贴和奖励计划。

此外在英国,苹果的iOS操作系统占据一定优势。根据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的统计,iOS十月份在英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9.5%。

2016年,苹果支付制定了全球广泛布局的计划,那么其在各国各地又将面临怎样的发展前景呢?

中国

苹果已经宣布和中国银联合作,支付服务将会在明年年初推出。

根据麦肯锡公司统计,中国有2.35亿超过15岁的人口没有银行账户,因此移动支付将有着良好的发展机会。科技市场咨询公司IDC的分析师维斯特(James Wester)则指出,和中国银联的合作,将使得苹果支付进驻中国市场的门槛降低。

除了中国银联之外,包括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在内的中国15家商业银行也将支持苹果支付。对此,苹果负责互联网服务的高管艾迪·库上周也表示:“中国是苹果极度重要的一个市场。”

在中国,苹果支付将会面临两家本土对手的竞争,分别是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支付和阿里巴巴集团的支付宝,根据中国市场研究公司Kapronasia的数据,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目前占据了中国四分之三的移动支付市场。

此外,三星电子也同时和中国银联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在明年初在中国部署三星支付,因此三星也将成为苹果支付在中国的一大对手。

香港地区和新加坡

10月份,苹果宣布将会在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同时支持美国运通卡用户采用苹果支付。在香港,香港电信和汇丰银行等公司,已经开始支持消费者在营业厅采用苹果支付。

在新加坡,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一个囊括移动运营商、银行等企业在内的联合体一直在开发一种非接触支付的产品,可以用于餐馆、打的等场景。

不过,苹果正在扩大新加坡市场的业务。就在不久前,苹果在新加坡第一家官方零售店宣布开业。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今年三季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部分美国运通卡持卡人已经能够使用苹果支付。不过这两国之前已经拥有了本土支付工具(已经在AppStore提供下载),因此苹果仍然必须获得更多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的支持。

据悉,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两年前就已经推出了移动支付工具,拥有一定用户,这一工具不仅可以实现实体店铺支付、还可以保存用户在商场超市的积分卡,另外还可以好友相互转账,甚至通过ATM取款。

澳大利亚悉尼市电信行业咨询公司Telsyte的分析师Foad Fadaghi表示,澳大利亚的大银行几乎没有任何兴趣,让苹果支付来利用现成的商户收款设备网络,并且分走一部分支付手续费。

西班牙

根据今年三季度的统计数据,在西班牙的智能手机市场,苹果iPhone的份额很小。此外,包括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 SA在内的西班牙银行早已在安卓和iOS平台推出了官方的钱包等支付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在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洲,最近开始从古老的磁条银行卡转向芯片卡,这样在商户一端,支持苹果支付的NFC收款设备也越来越多。

在明年特定时间,苹果也将在西班牙支持苹果支付,最初也是面向美国运通卡持卡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