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苹果Apple Pay和银联宣布合作,首批合作银行名单已在苹果官网公布,其中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广州银行、上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平安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浦发银行,共计15家。用户只要将iPhone靠近支持银联云闪付的POS终端,同时将手指放在Touch ID上即可完成购物。
Apple Pay所涉及的核心技术便是近场通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该功能始于2003年,是由飞利浦、诺基亚和索尼共同开发,目前在手机上应用主要包括接触通过、接触支付、接触连接、接触浏览的4大发展方向。
早年,在支付宝、微信等扫码支付大行其道之前,NFC支付便已经成熟,但由于当时涉及的产业链过长,涵盖了银行、银联、移动通讯商、手机制造商、技术(专利)提供商多方主体,因此始终难以做到利益均分,反而给了扫码支付抢占市场“蛋糕”的机会。随着中国银联携手Apple Pay,NFC支付能否抢回这块失去的“蛋糕”?
决定Apple Pay前景的三大要素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大前提,Apple Pay会受到央行等监管层的认可吗?
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银联的主业是清算,例如银行卡跨行支付是银联清算的业务来源,银联要保住银行卡在支付领域中的核心地位。把支付业务留在银行账户中,再由银联等清算机构承担清算业务,这是目前依然维持的“支付-清算”二级体系的一种。该体系的好处在于监管机构通过银行体系,实时掌握现金流情况,履行反洗钱职能,维护金融安全。
而二维码支付基于支付公司的“虚拟账户”,监管掌控力下降,不利于履行反洗钱职能,维护金融安全。
其次,Apple Pay等NFC支付和扫码支付的使用,便利性如何?只要对支付流程进行分析便可一目了然。
Apple Pay的NFC支付:收银员输入POS信息—按下iPhone的主页键(无需真正解锁手机)—靠近POS刷手机—输入银行卡密码—完成。
二维码支付:解锁打开手机—打开支付APP(支付宝或微信等)—打开自己支付码—被扫—输入密码(小额则免密码)—完成。
上述对比之后可见,Apple Pay的付款流程其实更为简便。此外,Apple Pay前期的设置也十分便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打开在iPhone的“设置”应用,点击“通用”一览,找到“语言与地区”一栏,点击进入,点击地区一栏,选择“美国”一栏。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返回主屏后打开Passbook应用,点击其中的“设置Apple Pay”选项,点击继续,再点击“添加新的信用卡或借记卡”中一栏,随后采集银行卡信息即可设置完成。
找到在支持的商店中,目前支持Apple Pay的设备包括iPhone6s、iPhone6s Plus、iPhone6、iPhone6 Plus和Apple Watch。
此外,便利性虽好,但银行卡信息的安全性更为重要。对此,Apple Pay有多少底气?
对此,记者从多方业内人士处了解,其实,Apple Pay不会保存你的交易信息,因此无法通过这些交易对你进行追踪。而最近的购物付款信息会保存在Wallet中,方便事后进行查看。另外,由于银行卡不用在支付时取出,因此收银员也不会看到你的姓名、卡号或安全代码,这无异于多了一层隐私保护,有助保障信息安全。
要做到上述几点,从技术角度来看,用户在添加信用卡或借记卡时,实际的卡号既不存储在设备上,也不存储在Apple的服务器上。系统会分配一个唯一的Device Account Number设备账号,对该账号进行加密,并以安全的方式将其存储在与装在设备上的安全单元(Secure Element,简称“SE”)安全芯片中。
另外,王剑也指出,为了避免手机丢失以后导致SE中的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泄漏,Apple Pay还搭载了Tokenization技术,将卡号等敏感信息转换为随机生成的一次性使用的虚拟代码,即Token,支付时由云端下发至手机(也可提前预存几个Token在手机中,这样支付时手机可不联网),手机再向POS机传送Token,POS机将Token传回云端,完成验证后实现付款。而且,Token仅能在该笔交易中一次性使用(一次一密),有效期极短,即使被破解盗走,其他场景中也无法使用。
NFC支付短期阻力仍存
尽管Apple Pay的前景光明,但对于中国银联NFC支付这一模式本身而言,短期而言仍存在一定阻力。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NFC支付一度输给扫码支付的市场份额并非一朝一夕能抢回来的。
起初,支付涉及的SE装在移动通讯商的SIM卡中,NFC控制器和天线则装在手机中,再加上其他有关技术,整个过程涉及到银行、银联、移动通讯商、手机制造商、技术(专利)提供商多方主体。因此各方利益难以平衡,耽误了NFC的推进时间,这也是扫码支付发力抢占市场份额的黄金时期。时至今日,微信、支付宝等已经在各大商铺和便利店铺开,切换使用习惯需要时间。
近期,易观智库也指出NFC的几个短板。首先,中国银联NFC支付的终端设备链条不够完善。中国银联的“云闪付”需要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和一台具有“闪付”标识的POS机来完成。但事实上,全国目前NFC手机终端整体占比只有25%,银联全国1000多万台POS终端中,“闪付”终端也仅有300万台。
另一方面,可以且愿意使用中国银联NFC支付的用户较少。微信支付季度活跃人数1.5亿人次,支付宝季度活跃人数有1.9亿人次,而可以使用NFC功能的手机终端较少,季度活跃用户数就更少了。
此外,中国银联NFC支付本次与苹果合作使银联获得一定的使用渠道,但是移动支付市场近年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的大力补贴推广,因此对于目前的中国银联来说,如何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转化成银联的用户,以及如何培养现金和刷卡用户选择NFC支付,则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不可忽视的是,商业场景对支付业务而言十分关键,而在这方面扫码支付更胜一筹。王剑指出,二维码主要优势是O2O应用,因其连接互联网,可以结合身份识别、优惠推广、交易数据等内容,作为线上线下应用入口,依然有其应用空间。比如优惠推广上,不但力度较大,而且有“通用积分”的先天优势,即商户与支付公司谈好优惠活动,则支付APP背后不管绑定什么信用卡,只要使用该支付APP支付,均可享受优惠。
相较之下,手机银行APP中也能自动嵌入优惠推广服务(银行APP根据POS机传过来的商户信息,自动优惠,省去我们打开手机找优惠券的烦恼),但这是该银行和商户单独的优惠活动,不是“通用积分”,多家银行各自为主,如果某商户只针对少数银行有优惠活动,那么对不持有该行银行卡的用户而言则吸引力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