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能手机新格局,闪充成为决定成败的新筹码

   时间:2016-01-04 15:20:56 来源:腾讯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智能手机新格局,闪充成为决定成败的新筹码

2015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格局变化。老的手机厂商有的老树发新芽有的却黯然收场,一些新兴的力量借助4G和大屏的发展机遇异军突起,也有的厂商经过多年稳步的发展终于跻身第一集团且站稳了脚跟。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新格局,前有华米欧维,后有华奇小魅

一年来的销售数据都表明,中国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形成了三星和苹果、华为和小米、OPPO和vivo这样的第一阵营,从品牌知名度、社会口碑、销售量、利润等各方面都证明了这样的格局已经趋于稳定。

在第一阵营中,三组品牌组合各有特点,三星和苹果属于国外品牌,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依靠品牌的影响力占据市场中高端,华为和小米依靠自身实力在市场上高举高打向前冲,对苹果三星构成了猛烈的冲击,与此同时,OPPO和vivo依靠长期的积淀和平稳发展,依靠差异化的经营和良好的客户体验成为新生代中的佼佼者。

当然,这种智能手机的格局也还面临新挑战,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奇酷和有阿里巴巴支撑的魅族正在成为新挑战者。数据显示,华为2015年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亿部,小米全球出货量却只有华为的一半,魅族年销售量暴增350%,OPPO 手机2015年总销量预计超过4500万台,手机市场依旧风云变幻。

厂商八仙过海,第一梯队各有制胜绝招

在第一梯队中,各主要手机厂商八仙过海各有神通,苹果手机是靠多年积累起来的口碑,三星抓住了超高端与新鲜的曲屏,华为靠的是扎实的通信技术和深刻理解了的互联网思维,小米靠的积累起来的米粉与不断翻新的营销战术,OPPO靠的是领先业内的VOOC闪充技术。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据媒体的报道,2015年支持VOOC闪充功能的手机销量已经破1000万,对OPPO 销售贡献巨大,有媒体预计2015年OPPO的总销量会超过4500万台。一家与华为小米不同的科技企业成为中国国产手机的第三极,不显山不露水的走在了行业最前列。

我们可以看到,不靠互联网营销,OPPO 和vivo也牢牢地掌握了线下渠道,依靠提升用户体验拥有了很强的竞争力。比如,OPPO 拥有的VOOC闪充技术领先市场,提升了客户体验的同时也实现了差异化竞争,走上了一条配置比拼与外观美化之外的技术路线。依靠VOOC闪充,OPPO和高通、MTK一样,用创新改善用户在续航上的体验,而且是另辟蹊径效果惊人。

在2016年,预计会有更多的智能手机企业会在用户体验上展开争夺,手机的充电速度会继续提升,也许新电池会被采用,指纹识别标配之后会标配3D触压,曲面屏幕也许更多,总之,智能手机的创新不会停止。

产品制胜靠用户体验,用户体验靠技术实力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有共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每年至少投入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2014年华为消费者BG就有12亿美元投入研发,小米在2014年也申请了1300多项专利,而苹果2015年第三财政季度净利润就达107亿美元,在研发和专利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最近再一次达成了与爱立信的合作。

在拼技术的时代,素来低调的OPPO近来也开始展示在专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截至2015年11月底,OPPO公开的可查专利申请共559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有4753件,发明专利占比达到84.9%;OPPO授权专利共1356件,其中发明专利431件,实用新型专利734件,外观设计专利191件。特别的,有人观察到,在2015年10、11两个月,OPPO在手机企业申请量排名第一。

科技实力很重要,但要是普遍发展也很难实现市场领先,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科技公司的研发都会集中在最影响用户体验的那个点上,当然,各自的选择不一样。华为将技术能力充分运用在了自己研发生产的芯片上,苹果的设计无与伦比,三星的屏幕实力业内领先。

所以,技术实力是实现差异化发展的保障,也是竞争力的最强音。OPPO之所以不畏强手,主要是其VOOC闪充专利已经形成技术保护墙,成为OPPO跻身第一集团的重要筹码。从技术实现的方式上讲,OPPO VOOC闪充是低压快充技术,而其他手机厂商使用的都是高压快充技术。低压快充技术的优势是充电速度更快、更安全,原理等同于高压输电和低压民用电,这是其他厂商短期内无法模仿的技术。

不管靠什么,客户体验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赢得客户的心,这样的手机品牌才能持续发展,但客户体验需要一招鲜,当人们需要什么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品牌才是用户心中真正的好品牌,也才是最有未来价值的品牌。现在的大屏智能手机,快速充电就是痛点,最先解决这个难题的企业,挤进手机第一阵营就不足为奇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