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强推win10损害用户利益?这锅微软不背

   时间:2016-01-25 16:55:53 来源: 创事记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日前,微软在其官方博客宣布:“未来,随着新一代芯片技术的到来,只有最新Windows平台才能提供支持。对于英特尔‘Kaby Lake’芯片,高通‘8996’芯片,以及AMD‘Bristol Ridge’芯片,Windows 10将是唯一支持的平台。”

这一新政的出台在圈内引起了不少讨论。有业内人士认为:微软新政将导致用户不能得到最佳的Windows10体验,微软这一举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并没有顾及用户利益,而Windows10新政与其刚发布之初让用户升级时提出的硬件标准大相径庭,微软此举甚至有诱导、欺骗用户的成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纵观这些质疑,我发现他们走入了三个误区。其一是:错误理解微软新政;其二是:将大样本容量下极小概率的软件升级Bug扩展为整体用户体验不佳;其三是:将“可供升级的最低配置标准与能够带来最佳体验的硬件标准”混为一谈,偷换概念。

一、Windows新政是个什么鬼?

微软新政中表示:”随着新一代芯片技术的到来,只有最新Windows平台才能提供支持“。然而这一新政究竟是个什么鬼?其实所谓微软新政,其核心根本和已经升级至Windows10但是搭载的是老硬件的用户没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拥有新CPU但仍旧停留在诸如Windows 7、Windows 8/8.1这些老系统上的用户。

此次新政意味着这微软在此后不会为诸如Windows7/8/8.1这些老系统开发对新CPU的支持,也就意味着这些老系统将无法获得最佳的技术支持和使用体验。

而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微软在Windows10上对使用老硬件的PC用户体验并没有弃之不顾,微软并不是在增加Windows10的硬件需求。微软这一新政的目的在于推广Windows 10。

并且微软官方表示,新CPU在新系统上表现更佳。例如在英特尔目前已经发布的第六代酷睿处理器Skylake上,运行Windows 10的设备可以提供比Windows 7的设备强30倍的图形性能以及最多3倍的电池续航时间。但在此性能差距下,试问又有多少拥有新CPU的用户还一心愿意使用老系统?

二、在旧PC上,Windows10的体验究竟如何?

众所周知,微软在Windows 10上综合了Windows 7和Windows 8的诸多优点,修正了许多失误,让用户所熟悉的开始菜单回归。并且带来了用户所期待的新功能与创新特性。例如加入Cortana智能助理、Edge 浏览器、Xbox 和游戏串联、多任务管理、Windows Hello生物识别技术、Continuum 模式和跨终端的Windows Store以及内置诸如Outlook邮件天气等应用。种种革新改进让微软宣称Windows 10是有史以来最好的Windows操作系统。

但是很多质疑者却犯下了我所言的二类错误:将大样本容量下极小概率的软件升级Bug扩展为整体用户体验不佳。并列举诸如此前有“通过升级Windows10之后曾经导致数千台PC无法正常运行,为此有用户欲集体起诉微软”的新闻报道已为佐证。

但在数以亿计的PC中,千台PC的无法正常运行只能算作是极为小量的概率事件。这里并不是说着千台PC的用户体验不重要,而是在大样本容量下出现细微瑕疵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微软也在一直提供系统更新,修复用户在使用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若仅以此极小概率事件就来质疑Windows 10的用户体验不佳,个人认为是站不住脚的。

而Windows10的用户体验究竟如何?市场其实早已经给出了答案。Windows10当前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3.41%,在成为全球第二大操作系统的同时也创造了Windows系统额最快普及率的记录。虽然免费升级功不可没,但是更大的原因个人认为还是微软在Windows 10上带来了用户体验的实际提升。在当前消费者、媒体机构等雪亮的眼睛下,若真是用户体验不佳,旧PC硬件不能支持Windows10良好运行,那么数亿用户的普及率是绝对不能在这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能达到的。

而来自市场调研公司的用户满意度调查,则更用户对Windows 10系统满意度颇高的有力佐证。权威研究公司IDC在美国进行的一项新的调查发现,不低于30%的美国Windows PC家庭用户已经升级到Windows 10,而事实证明,那些已经安装了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用户确实喜欢这款产品并会很乐意将它推荐给别人。其中,60%的Windows 10的用户声称高兴使用Windows 10,或者很高兴使用Windows 10。只有10%的用户对Windows 10感到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

而来自另一市场研究公司Brand Watch基于社交媒体用户们对 Windows 10 的线上讨论的调查显示,目前有 92% 的用户相当喜爱 Windows 10。由此可鉴,用户对于Windows 这一新系统的用户满意度其实是颇高的。

三、正确区分可供升级的最低硬件标准与能获得最佳用户体验的硬件标准

由于多数人对微软新政的误解,导致这样的理论出现了:微软发布的Windows10新政与其刚发布之初让用户升级时提出的硬件标准大相径庭,而如此巨大的Wintel组合的差距,带来的是用户体验差距的鸿沟,这是舍本逐末、不顾用户体验之举。

但个人认为:以Win10只有在采用了英特尔、AMD、高通的最新处理器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佳的用户体验和服务支持来给微软扣一顶”置用户利益于不顾“的帽子也是站不住脚的。若以此谈微软”置用户利益于不顾“其实是将”可供升级的最低硬件标准与能获得最佳用户体验的硬件标准“混为一谈,实为偷换概念之举。

按照质疑逻辑,我个人的理解是:要求老旧硬件在新系统中也需要获得最佳用户体验。但是这一点无论是从业界共识还是从理性思维来说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确的姿势应当是新系统和新硬件的的软硬结合带来最佳的用户体验。

而这一点无论是在微软Windows这一桌面操作系统还是以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为代表的移动操作系统中,均是如此。要求搭载旧硬件的产品在新系统中获得最佳用户体验,不仅微软不行、苹果、谷歌也不行。而将这样的要求强加给微软个人认为并不合适,这样的要求无疑是强人所难。

以当前备受推崇的苹果来说,其每一代的iOS系统都可以推送给前面几代的iPhone使用。以iOS9为例,他既可以运行在最新的iPhone6S身上,亦可以运行在老旧的iPhone4S身上。但是很明显在iPhone4S上你无法拥有在6S上的那种行云流水的操作体验,更多的时候是卡顿相伴,你也无法享受3D Touch、4K 视频、Live Photos这些新功能。原因在于4S的配置是其可供升级的最低配置要求,而iPhone6s所搭载的A9芯片等新硬件则是能够发挥出iOS9全部能量,为用户带来最佳的用户体验的配置要求。

而iOS9的可供运行配置要求与iOS9的最佳体验要求相比,A9的性能也要远远强于其最低配置4S芯片的性能,即便是iPhone6与之相比,其性能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苹果官方亦是宣传到:A9 芯片,与前代产品相比,它将中央处理器的整体性能提升了 70% 之多,更惊人的是,图形处理器的性能被提升了 90% 之多。

而若以“老旧硬件在新系统中也需要获得最佳用户体验”的衡量标准来看,显然苹果也是在耍流氓,iOS9能够发挥最佳体验的A9芯片与支持iOS9系统的前代iPhone所搭载的芯片相比,拥有巨大的性能优势,但苹果在升级之前也没有告知用户在旧的iPhone上运行iOS9并不能带来最佳用户体验,也是在以免费为噱头,诱导用户升级,置用户利益于不顾,带来的依然是体验的鸿沟,忽视了用户升级的本质。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事实是体验的差距源于硬件性能进化所带来的提升力度。

而新Wintel组合的性能差距与iOS9和A9芯片的性能差距是一个道理。支持PAE、NX和SSE2的1GB处理器、16G硬盘空间、包含WDDM 1.0 驱动程序的微软DirectX 9 或更高版本的图形卡、以及分辨率在800 x 600规格以上的显示器这些是能够升级Windows 10的最低硬件要求。而当前微软新政中谈及的英特尔、AMD、高通最新处理器,则是能够获得最佳体验的硬件要求。

很明显可供升级的最低硬件要求与当前的新Wintel组合硬件相比较,性能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在此差距下也必然会带来体验上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也将是巨大的。但是从苹果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微软这一”置用户利益于不顾“的罪名无疑也是不成立的。体验的差距原因在于硬件性能的自然进化所带来提升力度。

而要求在老旧的硬件上实现与最新硬件一致的最佳用户体验,这很明显是非理性的,是强人所难的不科学,是行不通的,阻碍的是新硬件进步带来的真正用户体验的提升。若是老旧的硬件能够带来最佳的用户体验,那么厂商花费大力气研究新型芯片的意义何在?产品的高中低端又该如何划分?

综上所述,对于质疑者们所言微软新政是”置用户利益于不顾,严重伤害用户利益“的观点个人并不认同。相反,个人认为微软新政是一次促进用户更早获得最佳体验的举措。

Windows10配合最新的英特尔、高通、AMD的最新处理器,无疑能够更为厂商、开发者提供更大舞台、让他们更为干净利落的挖掘出Windows10的系统潜能,为用户带去更佳的用户体验。这次新政,对于推动新硬件的增长、降低维护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均有裨益,这对于OEM厂商、处理器厂商、开发者和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