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民告官的诉讼,将阿里健康推向公众视野。
1月26日上午,湖南养天和大药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养天和)一纸诉状投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其同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告起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监总局)。
起诉书称,请求确认被告国家食药监总局强制推行电子监管码的行政行为违法;请求判令国家食药总局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对被告国家食药监总局所制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的多个条款进行合法性审查。
民告官的事件本就少见,而养天和所指的电子监管码从推行以来一直争议不断。这起诉讼引发了广泛关注,并将有关电子监管码的争议再次推向台前。而阿里健康作为运营电子监管码的企业,则面临着巨大质疑。
什么是药品电子监管码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给药品最小包装上面赋上一个电子监管码。通过这个电子监管码给药品一个合格的身份证。
阿里健康页面上有关药品电子监管码的介绍
阿里健康页面上有关药品电子监管码体系的介绍
实施电子监管以后,药企通过电子监管系统上传信息,使得赋码药品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被实时监控。
事实上药品电子监管码布局已有十余年,但有关争议迅速升温是从2015年开始。
2005年,中信21世纪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合作建设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
2007年以来,国家食药监总局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药品电子监管网络。
2010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做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药企按照规定驸马,307种基本药物全面纳入电子监管范围。
2014年年初,阿里巴巴出资10.37亿收购中信21世纪54.3%的股权,同年10月,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阿里健康以企业身份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遭质疑,至此,有关电子监管码的争议声量逐渐加大。
2015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提出《关于将药品电子监管系统交由国家食药监总局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安全的建议》。
监管码成阿里健康变现工具?
由于药品电子监管码涉及到药企商品流动的信息,阿里健康以企业身份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做法因此备受质疑。
阿里健康的财报显示,来自药品电子监管网的收入是毛利率增长的主要原因。
根据阿里健康发布的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上半年财报显示,2015年截至9月30日的6个月收入为2137.1万港元,同比增长14.6%;毛利为479.1万港元,毛利率同比增长22.4%;另外,亏损1.3亿港元。
对于中期收入的增长,报告指出主要是来自零售药店的入驻天猫医药馆的费用和其他增值服务;毛利率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药品电子监管网的收入增加。
本应服务公众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却成为阿里健康的变现工具,对此学界以及业界均有质疑声音。学界有声音认为阿里健康存在潜在的数据垄断问题,而业界也担忧药品流通数据泄露企业商业秘密。
今年元旦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健康网络媒体分会会长、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客座教授沈阳曾撰文《阿里和百度还玩不转大健康的十个理由》,称阿里健康的电子监管码系统存在漏洞与隐患。
文中表示,“药品电子监管码只针对商业流通环节,即不到35%的药品销售中启用此监管,而另外65%(医院、部队等)根本就不用药品电子监管码数据库。所以,阿里健康借此数据库向本来利润就剩下6-8%的商业流通环节收取费用,明显是不讲究社会成本、不专业地见数分帐。”
沈阳称,有省级食药监督管理局用口头通知交费的方式,向药店负责人表示,要向阿里健康指定账户交费,否则就无法通过2016年年审。
阿里健康的双重身份
更让外界担忧的问题在于,阿里健康在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同时,也在做医药电商的生意。
2015年4月,阿里将原天猫医药馆注入阿里健康。2015年10月,阿里健康推出“未来药店”计划,开始深入线下医药零售环节。
这意味着,在掌握了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同时,阿里健康自身也涉足医药流通、交易业务。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为一身,阿里健康由此触犯众怒。
养天和的此次诉讼向公众撕开了药品电子监管码体系的一角,背后指向的便是阿里健康。
压力之下,有媒体报道称,1月27日上午,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孙咸泽在该局召开的一个会议上表示,国家食药监总局将收回此前交由阿里健康运营的全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营权。
阿里健康方面对媒体称,目前未收到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收回阿里健康运营权的书面通知。但资本市场已经表现担忧,今日开盘阿里健康大跌15%。
在药企的集体围剿下,阿里健康未来堪忧。而作为承载阿里医药电商梦的载体,阿里健康的受挫,或将打乱阿里布局在线医疗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