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晚上,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市场研究的排头兵企业-Strategy Analytics公布了2015年中国市场的手机销量统计数据,小米以6750万台的数量继续领跑行业,而华为以500多万台的差距同样继续排名第二;对于在销量数据上已经从各个维度以及各种不同口径上撕了2015年整整一年的两家手机制造商来说,终于可以在猴年来临之前消停消停不再继续耍猴了,毕竟面对第三方的统计结果,之前的一切文字游戏到这个时候都会真相大白。
相信Strategy Analytics(以下简称SA)的这份数据就算是再早出来半个月,雷军也没有必要把年会上的发言稿重新写一遍,7000万的全球销量以及所谓的“心魔”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坦然面对并在2016年找到更好的方案来解决才是对于小米当下最紧急而且重要的事情,但对于华为来说,在2015年所不停鼓吹的“1亿”销量中超过三成是在国外而且主要是国外运营商渠道,而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中销量仅有6200万,那么请问花粉们哪儿来的勇气嘲笑小米没有达到8000万的目标呢?
国内市场对于小米和华为这种土生土长的手机企业,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想要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在中国市场上深耕细作是安身立命之本,相信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事情的发展经常会超乎预想之外,2015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显现的经济下滑相信不会是年初制定8000万目标的雷军所能预料到的(如果能的话,相信雷军先生完全没必要来创建小米公司,直接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持工作就可以了),但就在经济形势从乐观到不容乐观的这短短半年内,小米从最初制定的8000万销量到实际完成7000余万销量,并不是单纯的听天命,而是在传统小米网为主的销售打法之外,有策略上的创新,可以总结为“产品细化”、“现货铺量”和“互相导流”三个手段。
产品细化是竞争中最重要的核心点。熟悉小米的读者应该都记得,“爆品”战略是由小米首先提出并逐步发扬光大,甚至到了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智能硬件产品的通行设计思路,但“爆品”这个概念也是在逐步迭代的,1999元的单一产品线在满足了一代又一代米粉的需求之外,小米的品牌号召力也让更多不是核心发烧友的用户对这个品牌产生关注,那么如何去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要也就成了小米考虑的问题。在有了红米作为高性价比产品线的同时,小米继续将产品线进行细分,在将599价位段产品性能提升,直接逼近竞品899价位段产品之后,又用小米4C产品这个1299价位段产品来与竞品的1799价位段产品进行竞争,这样从599到1999,小米始终采用错位竞争的方式持续占有先机。
相比较产品定义的竞争,供应链能力的提升就体现在“现货铺量”上。近来坊间有个段子,说的是六小龄童不能上春晚了,广大网友纷纷建议雷军上场以完成两代猴王的传承工作,可见在不明真相网友中小米“饥饿营销耍猴儿”是多么的不招人待见。实际上,从小米曾经的供应链管控能力来看,还远远不能达到新品上市即完全现货销售的程度,但在经过几年的磨炼以及足够的备料承诺之后,2015年小米基本上针对于几个大的促销活动都能够做到小米网现货发售。不仅在小米网上现货,还能够在京东、天猫等三方电商平台上放量销售,这样举措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够用平台电商来弥补小米网未能覆盖到的用户群,更能够利用小米产品的势能来提升合作伙伴的流量,这种双赢让让合作更为紧密。
流量不仅来自于合作电商平台,也来自于小米其他生态产品的拉动。之前小米有一个迷局一直没能破解,那就是在小米现有用户以外如何能够快速扩展目标用户群,而小米生态链产品的出现则提供了答案。借助小米生态链产品,让小米品牌更多的在非小米手机用户中传播,小米手环用户中40%是iPhone用户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对于这个新开发的用户群体,小米也采取了跨产品线的联合营销来给这部分用户以实惠,如小米Note顶配版和小米电视3合作,给一起购买两个产品的用户让利1000元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一方面让小米电视的用户能够用更优惠的价格接触到手机产品,更重要的则是增加了小米用户群的粘性与向心力。
经过了2015年的风风雨雨,2016年对于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玩家们依然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在换机红利已经完全消耗殆尽的今天,如何提升销量已经成为了摆在小米、华为等每个厂商面前的难题。相比较之前一直在国内深耕的小米来说,华为的局面可能会更加窘迫一些,毕竟国际市场也已经是红海的竞争,如何将市场份额保持下去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以及更精准的营销方式;而对于小米而言,与高通签下的专利授权合作无疑为出海国际市场扫清了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从此小米和华为已经能够在同样广阔的舞台上展开竞争,相信2016年手机市场会奉献给我们更多更好的产品和营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