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顺丰希望实现全零售布局 但得先迈过裁员这道坎

   时间:2016-02-02 11:11:04 来源:IT时代周刊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顺丰在不断质疑声和裁员风波中走进了2016年。

自2014年5月份顺丰在全国各地创办名为“嘿客”的线下门店起,外界一直对其试图解决快递业“最后一公里”的社区O2O项目抱有极大的关注。

按照此前顺丰嘿客店的规划,嘿客是顺丰旗下网购服务社区店,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根据2015年年初的统计数据,已有3000多家嘿客已经在全国各地铺开。然而这一愿景只是看上去很美 ,很多嘿客的功能还不为周边的居民所知,某些功能甚至一次都没被使用过。

粗略计算一下,嘿客的装修成本在20万元左右,不包括店面租金和员工工资的话,每个店面每个月的运营成本约1.8万元。按照利润提取8%来计算,一个月的营业额要达到至少20万元才能保本,而如今的状况是,每个店的营业额只能达到3万元至4万元左右,全国3千多家门店亏损的金额就可想而知了。

不出意外的,与亏损相伴随的就是关店裁员的消息。

早在2015年,嘿客与顺丰优选合并,调整业务架构时嘿客就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员。与此同时,嘿客“关店”的消息也不绝于耳,据称,部分顺丰嘿客店店长陆续接到关店的通知,关店的员工转岗到就近的顺丰快递点部。自去年12月份开始,嘿客内蒙古地区的11家门店已经陆续全部关闭,紧接着顺丰嘿客位于天津地区的门店也公告称门店将调整。

顺丰敢于大胆变革,与创始人王卫的个人影响深有关系。在相对传统的物流行业和当下一日千里的移动互联网商业发展形势之间,迅速作出反应,急切进行调整,无疑有其利处。但从顺丰近两年走下来的路看,这位连马云都佩服的当家人敢于挑战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比如上述投入高达10亿的嘿客就是“试错”的具体实例。而顺丰商业事业群在变革之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2015年9月,原顺丰商业事业群负责人李东起被调回顺丰总部,而变成了王卫亲自担任商业事业群CEO,传闻称,李东起对于顺丰商业的商业模式持悲观态度;近期又有消息称顺丰5大事业群中商业事业群名存实亡。

2015年年底,诸多顺丰员工爆料称,顺丰总部正在大批裁员,“所有入职不到半年的员工,全部裁掉,并且裁员延伸至一线员工”。裁员部门从技术部门到其它各个部门都有涉及,从具体裁员比例来看,顺丰技术部门裁员幅度为20%,其它部门幅度大概达到30%。据了解,这是顺丰继供应链、商业、仓配、国际事业部后第五次裁员。

这充分说明其变革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

以上这些“试错”有一个共同薄弱点,即在没有缜密的筹划和准备时就去试错,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而这个“富则变”的逻辑虽然可以防患于未然,但如果不能对症下药的话,岂不是白白浪费“有钱”时的资源和能力?

2015年物流行业竞合关系微妙,2016年传统思维的物流企业将面临转型的压力。在互联网思维的启发之下,物流企业也会渐渐从传统运营方式下的红利期进入趋于互联网化的变革。

对于接下来的顺丰,所面临的局势仍然不容乐观。社区O2O已经开始出现激烈的竞争,其中有京东到家、饿了么、百度外卖等。

与顺丰的模式不同的是,京东、饿了么并未在线下直接开店,而是通过与现有的各种超商、便利店达成合作,只为其提供配送系统。

这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社区周围的商业服务,提供较为健全的商品体系。而且在这种模式中,平台只需要与商家共同完成从店到家的配送距离,在速度上和成本上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节约,同时也减少了成本的支出。

这种轻终端的模式与顺丰的重终端的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2015年,正在顺丰不断调试的过程中,轻终端模式的数家企业却发展迅速,其中京东到家还开始尝试利用众包的模式解决物流配送的需求。

目前来看,整个顺丰集团最能赚钱的还是顺丰速运业务,但速运现在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如成本太高,利润减少,面对EMS和四通一达的竞争有点力不从心了。顺丰当年靠时效和服务起家,但如今上述这几家的快递公司都迎头赶上了。

被超越的不仅是服务,还有资本运作的进程。继申通在去年底宣布借壳艾迪西冲刺民营快递业第一股后,圆通紧随其后,也将借壳开启上市之路。而一旦这批民营快递企业IPO成功,挟巨大资本优势之下,将进一步拉进与曾经的“高帅富”顺丰之间的差距。

O2O重终端模式面临京东到家等互联网轻骑兵的围剿,而传统物流业务又受到四通一达老冤家的紧迫追击,在极度严寒中呼啸而来的2016年对于王卫来说,也许是个难迈的坎。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