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联想CEO杨元庆:中国需要更多的华为

   时间:2016-02-04 10:24:13 来源:搜狐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月3号的联想财报沟通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针对近日来媒体关于联想研发投入太低(10年研发投入不及华为一年研发支出)的报道予以驳斥,认为把联想和华为做比较不公平,毕竟行业不同。况且联想研发投入也并没有如之前媒体报道的那么低。

与此同时,杨元庆也不吝对华为的赞赏:“华为的确是一家好企业,但中国只有一个华为就够了吗?我们需要更多的华为。联想也希望在国际上成为一个拥有很好声誉的公司。”

华为和联想,总是很容易为大家所相提并论,毕竟它们是为数不多的两家在各自领域做到世界第一的中国企业,而且是民营企业。不过,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深耕通信领域近三十年、在通信设备领域做到世界第一的华为,似乎天然比联想更有适应能力,毕竟手机的核心功能还是通信,手机业务也属于华为的主航道业务。

虽然媒体在报道华为与联想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时有夸大之嫌,但华为对研发的高投入,却是不争的事实——过去10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900亿元!1900亿元什么概念?已经超过2015年整个深圳市GDP的1/10!

投入如此巨额的研发经费,有什么用呢?

我们且不说华为因此取得的在业界遥遥领先的专利数,单就我们普通消费者看得到的,就有华为自研手机芯片这一国内稀有的成果。

我们都知道,手机芯片是一个高精尖的产业,没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巨额的资本投入,基本是不可能做好的。因此,大多数手机厂商,虽然清楚芯片对于手机而言的核心地位,但迫于技术实力与资金压力(当然还有时间积累因素),还是只能向高通或联发科等少数占据垄断地位的Soc厂商采购芯片。事实上,这不仅使得手机厂商处处受制于芯片厂商(产品功能实现、产品更新节奏等),还存在着适配不善的隐患(如红米Note3搭载联发科的X10芯片后出现了WiFi断流门)。

而对研发投入不惜成本的华为,则在10年前便开始了自研芯片的艰苦征程。2009年第一代智能机应用处理器K3上市,崭露头角;2012年第二代应用处理器K3V2推出,在高端手机市场获得了初步成功;2013年通信处理器被集成到应用处理器中,推出手机SoC芯片麒麟。从麒麟910,到麒麟920、麒麟930、麒麟935,华为自研芯片伴随着华为Mate7、P8等高端旗舰机的爆红而名扬业界,迅速在高端芯片市场站稳脚跟。而最新发布的业内首个商用16nm FinFET+顶尖生产工艺的SoC芯片麒麟950,更是让华为自研芯片走在了业界前端。

16nm FinFET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手机芯片的能效比,即保证性能强劲的同时完美地控制了功耗,确保了长续航。目前全球仅有2家公司率先实现16nm新技术的在手机上的商用:一家是苹果,使用自家的苹果A9,在iPhone 6S上商用;另一家就是华为,使用自家的麒麟950芯片,在Mate8上实现商用。不同于高通一贯的盲目追求性能,华为自研的芯片,一直都非常讲究性能与功耗的平衡。

正因搭载了“平衡”的麒麟950,华为Mate8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性能与长续航的再一次突破”。据传,华为Mate8在过去的50多天,已经销售了两百万台,势头不逊于当年的Mate7.

看到麒麟950在高端芯片市场的优异表现及华为Mate8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中收获的成绩,我们或许便能更好地理解杨元庆所说的那句“我们需要更多的华为”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