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柳传志说联想正遭遇第四道大坎,他会不会再为爱徒杨元庆解围?

   时间:2016-02-17 10:03:4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导读:2015年,联想智能手机出货量只有7400万部,同比下滑21%。用柳传志的话来讲,联想如今正面临第四道大坎。

1

兜兜转转,手机业务还是回归国内

作为未来重点的移动业务,联想在三年前错过了高速发展期。不知有多少人记得,2013年,联想智能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还是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到了2014年,联想就排在了小米和三星之后,位列第三。而到了2015年年底,联想已跌出前五。

面对这样的表现,联想也坐不住了。曾经是杨元庆“看不上”的国内手机市场,如今却成为联想翻盘的支点。

2016年2月3日,联想集团第三财季报告出炉后,杨元庆一改炮轰国内手机市场的论调,称要在国内打翻身仗。

资深IT评论人士孙永杰认为,按照2014年之前的市场情况,处于上升期的联想,其手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做到了全球前三名的位置。联想收购的目的在于获取专利及开拓海外市场,战略很明确,即Moto品牌主打海外市场,自身品牌竞争国内市场。

收购MOTO移动业务后,联想借船出海、征战高端市场。遗憾的是,联想美好的规划未能如愿实现。

据IDC数据显示,收购MOTO移动业务后,2014年联想和摩托双品牌智能手机出货量总计9370万部,成为2014年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市场份额7.2%)。但截至2015年底,联想智能手机出货量实际上只有7400万部,同比下滑21%;全球份额5.2%,也将全球第三的位置让给了华为。

2

战略摇摆 收购Moto效益不及预期

联想在智能手机业务上的大滑坡,归因于两点:一是中国市场的变化,一是联想内部战略的摇摆。

联想此前未能料到的是,在等待并购Moto批文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小米崛起的势头不减,甚至超过了联想;联想原来制定的Moto主打海外市场的计划也变成了Moto回归国内并瞄准高端市场。Moto品牌定位的摇摆,导致联想智能手机业务线在去年中期有摩托罗拉、联想、神奇工场及联想Vibe系列4个品牌同时运营,3个品牌定位高端市场。目标太多、力量被分散之后,这些定位重复的品牌都没有做好。

在孙永杰看来,Moto品牌定位的摇摆,源自联想对Moto品牌影响力的高估。“Moto和当年IBM类似,有品牌影响力,但PC产业和手机产业不同,Moto的影响力已不再是高端的象征,这一点在南美市场的表现就很明显。”

根据2015财年第三财季报告,在中国以外的市场,联想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5%,主要是在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当季Moto贡献了20亿美元的营收,占联想移动营收的62.5%。新兴市场的手机价格偏低(公开资料显示,联想在新兴市场的手机售价只有100美元),这对于联想营收和利润的提升有限。

与之相比,去年华为、Vivo、OPPO定价在2000~3000元的机型出货量均有增长——国内市场的利润率还可能高于海外市场,尤其是联想主攻的海外新兴市场。

孙永杰认为,智能手机发展了八年,接近当年PC市场的游戏规则,尽管增速放缓且竞争惨烈,但基于庞大的用户基数,其市场空间还是存在的,未来靠规模取胜或是联想的优势。

3

相似的境遇 奇迹能否重演?

据新浪报道,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1月29日在联想年会上发表演讲,他指出联想现在正遇到第四道大坎。

柳传志称联想曾经有过三道大坎:第一个坎是在1994年,国外品牌大举进入中国,本土品牌几乎全军崩溃,联想成立了以杨元庆为首的微机事业部,一举突破了这个坎;第二个坎是在90年代后期,戴尔的直销模式来到中国,联想与之大战3年一度被唱衰,直到2004年底终以双模式营销取胜;第三个坎是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后出现短暂亏损,但后面实现突破。

如今,柳传志认为,联想面临的第四道坎是:由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联想PC业务被压缩,手机、服务器等新业务尚未形成气候。

但柳传志还是给联想的团队打气。他表示,杨元庆是个不服输的人,有追求,有韧性,懂得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联想所处的行业依然是个大行业,有着足够的回旋空间。另外,联想集团是个国际企业,70%以上的业务发生在海外,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在业界看来,联想此前挺过的三道坎中,“PC和中国市场”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在第三次过坎中,柳传志重回联想掌舵,将联想PC市场的重心从海外转向中国市场,不仅挽救了联想的PC业务,并为其随后问鼎全球PC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当年收购IBM的PC业务相似,如今联想在手机业务上遭遇了同样的困局。杨元庆现在决定回归,将智能手机市场的重心从海外转向中国市场——同样的解决之道,能否让联想顺利渡过第四道坎?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