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一级市场年度大戏:阿里与美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

   时间:2016-02-18 13:43:06 来源:今日头条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资本大佬们博弈的故事总是让人捉摸不透。本文试图梳理一下美团成长历程,回溯其与资本分分合合的故事。里边透视着创业者的坚持与资本逐利的无情。笔者试图从第三方的立场,进行简单复盘,以飨读者!

近日,阿里“贱卖”美团点评9亿股份的消息通过外媒华尔街日报再次传出,掀起资本市场的热议。

虽然美团和阿里双方都还没有正式确认此消息,但是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八九不离十。原因是,对阿里来说,与美团在业务和战略上的合作既然已经不可能,并且决心自己打造“阿里口碑”,那么这笔已经赚够了钱的财务投资的退出越快越好。此外,阿里以125亿美元的估值卖出,与美团E轮融资150亿美元的估值比起来,相当于8折折扣。资本市场上9亿美元的资金买老股也会对美团新的融资造成一定的干扰。

事实上,根据小编的了解,金融圈已经有机构正在为接下阿里手中的美团股份而募资了。毕竟这么大的金额,任何一家机构都不可能立马拿得出钱接住,还是要通过“大机构接下额度-小私募机构购买份额-小私募机构向金主募资”的这个过程。但是我们相信这笔交易在年后不久便能达成。

老东家阿里结束与美团长达5年(2011-2016)的合作,正式撕破脸说再见,这也说明了创投领域资本市场的变幻莫测,今天的“干爹”可能变成明天的“敌人”。

年关将至,请各位看官嗑着瓜子,让我们带你回顾阿里巴巴与美团之间的恩怨情仇。

一、美团的崛起之路

首先请看一下美团的发展历史:

2010年3月,王兴成立美团网,定位为团购网站。

2012年2月,美团电影上线,13年1月改名为猫眼电影。

2013年4月,美团酒店旅游上线。

2013年11月,美团外卖上线。

2015年,美团正式提出“O2O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战略

这是美团的融资过程:

2010年10月,A轮融资1200万美元(有的报道中是2000万美元),投资机构为红杉资本,估值未公布。

2011年,B轮融资5000万美元,阿里巴巴领投,北极光创投、红杉资本、华登国际及另外三家风投跟投,估值未公布。

2012年,无。

2013年,无。

2014年,C轮融资3亿美元,泛大西洋资本领投,红杉资本和阿里巴巴跟投。估值40亿美元。

2015年1月,D轮融资7亿美元。估值70亿美元。未公布投资方,但能确定腾讯在这轮中首次进入。

2016年,E轮融资33亿美元。有消息称腾讯本次领投,金额达到15亿美元。

然后再看一下美团成立这六年的营业数据。

下图反映的是2010-2015年美团的交易额变化情况,除了2010-2011以10倍速度增长,2012-2015四年均以300%的速度快速增长。根据16年1月份数据,新美大合并之后15年全年交易额达到1700亿人民币,其中美团约占1000亿。

单位:亿元

一级市场年度大戏:阿里与美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

下图反映的是美团在团购市场的市场份额变化。

2011-2013年之间,美团团购市场份额增速较快,从13%增长到52%。2013年底美团占领了整个市场超过50%的份额,成为妥妥的行业老大,但是13年之后美团在团购领域的市场份额一直在50%左右,并没有大的突破,这也反映出团购市场的格局已定。15年10月份,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新美大的团购市场份额达到86%。

一级市场年度大戏:阿里与美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

美团的崛起要从千团大战说起。

在09、10年前后,团购模式兴起并迅速发展,出现了拉手网、窝窝网、糯米网等巨头,全国团购网站数量一度超过5000家,这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被称作“千团大战”。

同时,一级市场上也一度产生“团购热”,大量VC基金的钱流入团购市场,各大团购网站进行以低价促销和地面广告推销为内容的烧钱大战,而到了2011-2012年,团购市场进入资本寒冬,没有投资人再愿意朝这个市场砸钱。(这个情景在2015年的O2O平台市场又重演了一遍)

团购资本寒冬中,大量团购网站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而美团,熬过了资本寒冬,在2013年底在千团大战中胜出,最后成为了团购领域的老大。

美团为何能够从千团大战中胜出呢?从当年的一些新闻中可以看出一些原因。

一级市场年度大戏:阿里与美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

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团购网站纷纷遭遇融资难的问题。国外团购网站始祖Groupon在纳斯达克艰难上市后股价低迷不被华尔街认可,国内团购巨头拉手网和窝窝网的IPO双双失败,剩下的数千家团购网站大多因为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然而在此时,美团却对媒体放出其在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bank)的账户余额,6192万美元。

一级市场年度大戏:阿里与美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

这几乎相当于美团A轮和B轮两轮融资之和。美团一面骄傲地宣称自己A轮融资一分未花,一面表示团购网站的寒冬已至,自己融B轮就是为了储存“粮食”,准备“过冬”。

美团A轮融资一分未花说明了这一阶段中美团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了基本盈收平衡,当时整个团购市场的盈利模式是团购网站向商家低价批发商品或服务,然后加价向消费者卖出,毛利在10%左右,然而2011年千团大战中,各大团购网站亏损的原因在于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尤其是线下的地推十分烧钱(这也像15年的O2O地推一样)。在这个时候,美团却坚持按兵不动,仅仅花了小部分钱在线上宣传之上,完全不涉足线下地推,而是将钱花在技术改进和建立商户合作关系之上。

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

一级市场年度大戏:阿里与美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

美团凭借正确的竞争战略,未在广告战中消耗资金,靠着2011年的6192万美元撑过了2012-2013两年资本寒冬,并且同时进行了快速的扩张。正是到2013年末,美团在团购市场的份额超过50%,成为当之无愧的团购之王。

二、阿里&美团的合作与决裂

早在2006年,阿里就入股口碑网,2008年阿里全资收购口碑网。成立于2004年的口碑网曾经是大众点评的最大竞争对手,但在阿里收购后被归入雅虎旗下,业务表现难以再续辉煌。此后,口碑网在团购大战中也并无出色表现。

然后,阿里大概是因为对口碑网的崛起不再抱有希望,索性在千团大战最为激烈的2011年投资了另一个团购平台——美团(阿里在2011年美团B轮5000万美元融资时作为领投方进入美团)。

当时美团还没有做到团购第一,营业额和用户数量远远低于当时的拉手网和窝窝网,也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阿里的投资成为“寒冬”之前最后一笔存粮。或许阿里也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底美团会一跃成为团购业第一。

在美团成为团购领域老大之后,作为“干爹”的阿里的“控制欲”就上来了。(在创投圈一直流传着“阿里巴巴对所投公司一直有极强的控制欲”的说法,马云果然是一个霸道总裁啊。)

阿里希望将美团变成阿里控制下的O2O平台,但美团却极为不愿意,因为美团CEO王兴也是一个硬骨头,多次对媒体强调:“美团希望独立发展,阿里只是自己的一个投资者,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但和其他投资者如红杉资本、北极光创投等没有区别。”

就这样,美团和阿里之间产生了间隙。

直到14-15年,美团从电影、酒店旅游、外卖三大垂直平台业务入手,发展战略向O2O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转型。其成为独立的O2O平台老大的愿望与阿里的本愿完全背道而驰。阿里不再对从战略合作上控制美团抱有幻想,因而在15年1月美团D轮融资中没有继续跟投。

与此同时,腾讯在美团D轮融资加入,让美团有了更强的对抗阿里的控制的力量。经过美团点评合并5:5换股之后,之前占有美团约15%的股份的阿里最终持有新美大股份约7%。而经过新美大最新一轮融资,此前便持有大众点评20%股权的腾讯在本轮15亿美元追投之后,最终持有新美大至少20%的股权,这一比例远远超过阿里,也有消息称腾讯已成为新美大最大的股东。

面对美团的“背叛”,阿里决定自己重新打造一个O2O平台。2015年6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宣布各出资30亿,共60亿,将原来的口碑网“复活”打造为新的O2O平台“阿里口碑”,同时将淘宝和支付宝两大流量入口对阿里口碑开放一级入口。

而在O2O平台之间竞争最为激烈的外卖领域,阿里也选择入股美团外卖最大的竞争对手——饿了么。16年1月份,媒体报道称阿里入股饿了么的合作已经谈妥,阿里将投资12.5亿美元,占股27.7%,成为饿了么的第一大股东。饿了么的外卖配送与口碑外卖相配合,将提升阿里口碑在外卖领域的竞争实力,或许阿里会决定让口碑外卖业务线与饿了么合并。

总之,阿里已经成为美团在O2O平台领域继续发展道路上最大的两大敌人之一。

三、BAT参与之下的O2O平台大战

除了阿里口碑,新美大在O2O平台的市场中还有另外一个很强大的竞争对手——百度糯米。让我们再次集中地回顾2015年下半年以来O2O市场的一些大新闻:

2015.6.23 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共同投资60亿人民币成立“阿里口碑”

2015.6.30 百度CEO李彦宏宣布3年内对糯米业务追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

2015.10.8 美团与大众点评正式宣布合并

2015.11.4 传腾讯将追加领投10亿美元投资新美大

2015.11.23 传阿里85折出售美团点评7%股份

2015.11.24传阿里15亿美元投资饿了么,将持有饿了么30%的股份

2016.1 新美大融资33亿美元,腾讯占新美大股份达到至少20%

2016.1 阿里确认向饿了么投资12.5亿美元,占股27.7%,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6.1 华尔街日报再次报道阿里出售新美大7%股份。

有木有觉得很乱?

我们用下面这张图来表示O2O平台大战中的各方关系,这张图里的公司包括了当前中国互联网领域最烧钱的几个公司和最有钱的三家公司——新美大、百度糯米、阿里口碑,和他们各自的“亲爹”或“干爹”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以及“表兄弟”饿了么。

一级市场年度大戏:阿里与美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

看完这张图,我只想说四个字:贵圈真乱! 然而,我们可以看出,BAT三大巨头对O2O市场重金投入说明这块业务已经成为他们的战略重心。原因就是:万亿级的O2O市场已经成为互联网领域下一个香饽饽,谁都想啃下最大的一块。

在最近的媒体采访中,美团CEO王兴“怨念地”说道:“2011年3月份的时候,美团对媒体开第一个新闻发布会,我说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市场规模至少900亿,当时的媒体都不相信……”

确实,2011年的时候,当时整个O2O市场规模也就300多亿的体量,但是到了2015年,各家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报告都出来,2015年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而到2017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

一级市场年度大戏:阿里与美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

这说明美团的领导团队还是很有远见的,等到其他人意识到这个市场竟然这么大的时候,美团已经远远地把竞争对手甩在身后。然而更可怕的事是,美团的竞争对手变成了百度和阿里两大巨头。

虽然美团目前市场份额仍然遥遥领先,团队员工也仍然斗志昂扬。但是在这场O2O领域的“圈地”大战中,最缺的东西就是“钱”啊!百度和阿里都有大量的资金能够投入糯米和口碑,但是美团却必须依靠融资。从2014年起,美团从单纯的团购网站转向开展电影、酒店旅游、外卖三大垂直领域业务。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基于本地住宅和商圈的高频低消费业务,这意味着需要需要靠烧钱补贴来换用户量和订单量。

2014到2015两年间,美团一直陷入烧钱的泥沼不可自拔。据美团员工透露,美团每个月都要烧6-7亿人民币。所以2015年1月融来的7亿美元到7、8月份就快用完了。于是,美团于8月赴美国试图在华尔街寻找融资但是失败。有当时的新闻为证。

一级市场年度大戏:阿里与美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

当时美团的竞争对手大众点评同样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在危机存亡之际,在共同股东红杉资本、腾讯,以及“互联网领域第一号FA(财务顾问)”华兴资本的撮合之下,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抱团取暖,合并成立“新美大”。

然而,即使与大众点评的合并会减少无谓消耗,但面临百度糯米和阿里口碑的竞争压力,新美大在16年的烧钱速度也慢不下来。

新美大在16年1月宣布完成的33亿美元的E轮融资,照这个速度烧下去还能撑两年左右。上一轮还说“两年内不急着上市”的王兴,现在也改口说“新美大计划在两年之内,即2017或2018年IPO上市”。这说明,老王也意识到,再不上市,新美大真的融不到更多的钱了。

然而,美团IPO上市之路也会异常艰险。首先美团的财务数据满足不了国内上市的基本条件,其次拉手网、窝窝网赴美上市失败的前车之鉴说明华尔街资本市场并不承认这种以烧钱补贴换取订单量的商业模式,美团去美国或香港上市的风险也很大。

竞争失败而倒下,或IPO失败,都意味着总计40多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很有可能“打水漂”。砸钱大战背后是投资人的心在滴血。百度、腾讯、阿里以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投资失败的承受能力自然更强,而对于拿着LP的资金投资的风投基金来说,这样大金额的投资完全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豪赌”。

更可怕的是,这场争夺用户的“同质化”战争几乎始终看不到希望。

因为,对用户而言,美团、百度糯米、阿里口碑提供的服务几乎是同质的,唯一的差别仅仅是“哪家更便宜”。相应地,对商家而言,三家平台的服务也无太大差异,他们往往同时在三个平台注册,哪家平台这段时间做活动价格便宜订单更多就用哪家。而被烧钱补贴培养出来的“捡便宜”的用户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一旦补贴停止,低价刺激下产生的消费泡沫就会破灭。

总而言之,这场一级市场的“豪赌”也就只有一些“财大气粗”的风投机构敢参与啊!这可比在二级市场股市里混玩得更心惊肉跳的!

其实呢,无论做一级市场还是做二级市场都很累。

在高风险高收益的一级市场里,天使投资和VC投资需要两种东西:一是财大气粗,这样投个几百万一点都不心疼,投100个项目总有1个最后能上市嘛,比如徐小平叔叔就是典型代表,投的项目多到自己都不记得投过啥;而另一个就需要某些天才式的直觉和灵感,命中率极高。否则的话,投99个项目都可能投不中那1%。

而做二级市场的盯盘汪两大特征就是:眼累和宝宝心累。观察大盘涨跌是日常,了解国内外行业动态是基本功,每日心情随着K线起伏不断。关键是这一切都然并卵,牛市一来满大街的大爷大妈都能赚钱,到了熊市怎么折腾都枉然。

然而我就想问一句:你知道一级半市场吗?

这并不是侮辱读者的智商,而是不久前在一次金融圈活动中和一个做二级市场很多年的私募基金投资经理聊天,发现他居然完全不知道一级半市场定向增发是什么东西这件事森森地刺激了本宝宝的心灵。

拜托!2015年中国定向增发的募资规模是1.27万亿,而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的IPO募资规模才1500亿!并且根据15年已发的定增预案来看,2016年定增募资规模至少达到2万亿。这么大的投资机会你都不造,我觉得你的金主知道的话会生气哦。

如果你已经了解定向增发市场,请直接跳到文末最后一句~如果你还不知道一级半市场和定增是怎么一回事,请让我用最简单粗暴的语言向你简单地介绍一遍~

一级半市场介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不像二级市场那样惊心动魄,也不像一级市场那样不确定性太大。投资方式主要是定向增发(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

定向增发于2006年开始施行,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专有名词,但实际上相当于国际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私募定向发行。根据证监会的定义: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

一般而言,少数特定投资者的数量是不超过10个人。“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所以多个投资者可以可以通过一个法人作“通道”参与定增。定向增发的股票相对于二级市场的股票有一定的折价率,相当于用打折的低价批发股票。

一次定增的募资总规模约在几亿到几十亿的规模,所以单个定增份额也有几千万到几亿的规模。(所以果然是一群土豪的游戏!)打折的代价是定增的股票有一定的限售期,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三年。这段期间无论二级市场的股价怎么跌怎么涨都与你无关了,只需要考虑一年后或三年后的市场行情和股价。

所以,在一级半市场投定增,一是要看大盘的整体行情,在低位买入涨幅空间更大,越是熊市的时候买定增越有可能赚钱;而是要以价值投资的逻辑来选股票,这更像PE的投资策略,看好某个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所以投资它的定增,但跟PE投资比起来,定增投资又能通过二级市场的数据来做出投资决策,所以具有更高的确定性。

“定增”的普及程度远远比不上天使投资、VC、PE和IPO。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玩定增的投资者目前仍然只是一小撮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投资机构和土豪。

而这一小撮人已经默默地赚了大钱!!!

因为从2006年到2015年,定增投资的平均年化收益是25%左右,如果按照普遍的1:2杠杆来算,至少60%。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二级市场和信托等金融产品的平均收益率。

错过了定增十年,你还要错过2016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