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MWC新期待?华为笔记本想成功必须有这些

   时间:2016-02-19 09:30:59 来源:天极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华为要出笔记本?还要抢在小米前面出?还要在MWC期间闪亮登场?短短几天,似乎连卖菜大妈都知道这条消息了,问世间还有什么东西能比互联网传播的速度更快,寨卡病毒和Internet比起来简直是弱爆了!言归正传,话说PC市场如今已是 人满为患、只有出没有进,华为笔记本要是在此时参战到底需要哪些亮点才能不狗带而一跃成为PC界翘楚呢?请各位准备好瓜子和小板凳,听小编开始评说起来!

MWC新期待?华为笔记本要想不狗带全靠这些了

华为笔记本的前途究竟怎样?

按照目前的传闻,华为笔记本是这样滴:笔记本平板二合一、12.9寸小清新、Windows安卓双系统、英特尔i7处理器、英伟达独显760、 8GB内存全无敌、除此之外还配了根笔!如果华为笔记本就这样“不放任何添加剂”地直接放手开卖,辣么它的热度估计也只能停留在老百姓的嘴里了。因为毫无 亮点的产品对于PC市场的贡献不过就是那点儿车间GDP而已,但小编相信华为绝对不会让我们如此失望的……毕竟现在的华为手机正值如日中天之际,光是在笔 记本和手机之间的互动方面就大有文章可做,而这些则很有可能会让MateBook迅速在PC界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MWC新期待?华为笔记本要想不狗带全靠这些了

笔记本与手机也可以建立私有云

共建天然私有云

由于手机与笔记本的分离,这使得它们之间的文件传输通常会很麻烦。借助数据线或者第三方软件,我们才能将手机的内容导入笔记本中,这种做法非常 费时而且还容易出错。如果华为的MateBook可以和手机形成绑定,让手机可以实时地在笔记本中备份,从而在笔记本与手机之间构建出一个天然的私有云。

手机上的数据可以实时备份到笔记本中,无论是照片、视频还是文本内容都可以及时与笔记本同步。如同私有云一般,笔记本从此便成为了你个人的海量 数据库。试想一下,你上一秒刚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它下一秒便可以出现在你的电脑屏幕上,无需任何连接线或第三方软件,只要将手机和笔记本绑定便可以实现无 缝连接。这一功能对于像小编这种经常需要跑会的职业来说无疑是个大大的福利!

管理与运行的全面互动

由于笔记本和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了人类工作的必备产品,因此能否在第一时间使用到它们就成为了关键,然而目前我们却只有在手握它们的时候才能进行操作,这就会让生活中充满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华为的笔记本可以与手机形成互动,那么它就会让工作轻松不少。

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曾经提出过一个“召唤”理念:通过车钥匙便可以远程让你的车子启动、开关音乐或空调、甚至是让汽车自动开到你的面前。同样的 道理小编认为也完全可以复制在华为的手机与笔记本中,你的电脑不仅可以远程解锁你的手机还可以进行开关主机、拨打电话、软件的运行与管理等操作,而手机亦 可以对你的笔记本进行远程操作。即便不在电脑旁,你也可以通过手机来让你的电脑自动下载软件或者文件,这绝对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

MWC新期待?华为笔记本要想不狗带全靠这些了

屏幕之间的自由切换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成本

屏幕之间的自由切换

在过去要想把手机里的Word或者PPT投放在笔记本上,我们往往需要将文件先传输到笔记本然后再从电脑中打开,这样做显然会很耽误时间。如果 华为笔记本可以做到与手机屏幕的自由切换,那么这一切的麻烦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将手机与笔记本绑定后,笔记本便可以随时拷贝手机屏幕里的内容或者作为手机 的第二主屏幕使用,这就和投影仪如出一辙。在未来办公会议中,我们甚至都不需要U盘就可以完美地将自己想要展示的内容放到笔记本上、投影仪中,与会者的体 验感受也将会大大升级。

打造最强工具

还记得英特尔的Realsense么?它可以面部识别、3D扫描、测量长宽高、制作虚拟场景……这一技术可以算得上是电子界的黑科技了。如果华 为的手机与笔记本要是拥有这一技术,那么这个组合绝对可以成为科技界的最强Couple。房屋面积有多大、家具能不能放得下,小巧的手机更便于进行图像的 扫描与获取、而大屏的笔记本则可以更加清晰地让人们捕捉细节。强大的互补性绝对可以让这一组合最完美地呈现出Realsense的功能特性。

除此之外,手机与笔记本之间的相互定位、报警、监控等都是华为笔记本可以开发的特色应用。“求同存异”的理念在笔记本与手机之间也可以发挥出特 别的功效,当它们的互补性被发挥出来的时候也就是它们无法被分割的时候。小编相信华为笔记本要是能把上述几项功能都完美融入,它必定会成为笔记本领域里最 闪亮的明星,甚至还会开创一个崭新的PC时代,在那一天我们也许就可以把称呼改变一下,称它为“智能笔记本”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