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余承东:希望做一款像苹果那么漂亮的Windows本

   时间:2016-02-22 09:03:31 来源:网易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余承东:希望做一款像苹果那么漂亮的Windows本

2016年MWC前夕,华为如愿发布了一款二合一笔记本。这款笔记本被余承东最为津津乐道的是触摸式指纹,用余承东的话来说,甚至苹果电脑都没有。从定价上来看,起跳699美元,最高可达1599美元绝对不是只讲究性价比的路线。易友的一句“价格已与国际接轨”足以说明问题。

但是在余承东看来,打低价就意味着成本低,成本低就意味着赚不到钱,也就意味着很难有技术创新,这是华为不想看到的。而且一直坚持“取法其上得乎中,取法其中得乎下”理念的余承东也不愿意发布一个低成本的笔记本。

对华为来说,二合一笔记本还是个全新系列,对于产品销量预期,余承东并没有告诉外界,只是很明确的表示,华为一定要做PC行业的第一。

PC颓势 华为为何进入?

来自IDC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7190万台,同比下滑了10.6%,创下了7年以来最低数值。在所有PC厂商中,除了苹果增长了2.8%,其他厂商基本上都出现了负增长。连续11个季度排行老大的联想也未逃脱下滑的大趋势。

在外界看来,PC行业已经日薄西山。在这个几乎只见厂商出,不见厂商进的领域,华为却选择了进入。

据了解,在华为内部对于是否要做PC争论很大,而且反对者很多。但余承东还是坚持做了下来。对于为何选择进入这个全新领域,余承东演讲的PPT里分享了一个数据,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从2013年到2015年二合一产品形态销量一直在上升,而且根据Gartner以及IDC等第三方机构的预测,在未来3年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华为移动宽带与家庭事业部总裁杨志荣在接受网易科技等媒体采访时透露,华为跟踪这个产品形态已经有4年时间,而且每年都会英特尔等厂商讨论行业趋势和技术成熟度。华为一直在PC领域寻找好用时尚、轻薄、长续航以及人机交互能够像手机一样简单的产品。华为一直在等芯片的性能能够满足以上的需求。

在华为看来,英特尔第六代酷睿M核心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再加上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工艺的积累,2年前,华为决策是时候进入PC这个领域了。

也就是说华为4年前就开启了PC的研究,2年前启动了这个项目的具体设计。

除了二合一形态市场销量乐观、产业链成熟之外,华为进入这个领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PC创新太少,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

另外,进入PC领域也是华为构建智能生活连接的一部分。除了可以供消费者选择的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之外,如果再让消费者手中多一个华为的电子产品的话,PC无疑是个重要的选择。

“希望有一个苹果那么漂亮的Windows笔记本”

因此,华为选择在这个时机进入PC领域。

华为笔记本选择正在处于上升趋势的二合一形态,可插拔式。英特尔第六代酷睿M系列处理器。最为余承东津津乐道的是熄屏一触解锁功能:“这个功能苹果都没有。”

“每个人都喜欢Macbook,但企业级使用会有兼容问题,企业中的很多APP都需要在Windows系统下操作。消费者都希望能够一个苹果那么漂亮的Windows产品出现。所以华为做了MateBook这款产品。”余承东透露。

余承东希望华为的进入能够带来鲶鱼效应,能够帮助大家一起将PC做的更好。

负责华为消费者业务工业设计的副总裁钟纲表示,华为MateBook机身不是一个简单的几何体,而是体现了人机学理念。MateBook背面的弧度经过了设计,握在手里舒服,看上去有没,就像一个睡眠,在一个杯子里溢出水的感觉。

而且MateBook在尺寸方面做了多次考量,同样尺寸的产品,MateBook做的更加紧凑,只是A4纸的85%的面积,但屏幕尺寸却和A4纸相差无几。

对于这款二合一产品,有网友认为很像微软的Surface。但杨志荣认为MateBook设计与Surface完全是两个方向。华为的产品更像手机,更像消费电子。

拉长战线 目标第一

对于华为第一款涉足笔记本的MateBook,余承东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销量目标,而是很豪迈的表示,华为不会轻易进入一个领域,只要选择进入就一定做到最好,要做就要做到第一。

不过,余承东也表示,这只是个长期目标,需要一步步来,要像跑步一样,持之以恒,不断改进。

在之后的发布节奏上,华为坚持宁缺勿乱的原则。余承东以苹果为例,虽然发布节奏慢但产品好。华为未来会考虑不同定位的笔记本系列。

在销售渠道方面,除部分与华为手机渠道一样之外,华为将为MateBook类产品构建IT渠道和电商渠道的零售能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