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MWC2016:中兴小投影背后的大战略

   时间:2016-02-23 11:45:34 来源:搜狐科技作者:孙永杰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正在举行的MWC2016,中兴正式发布了新一代便携式智能投影Spro Plus,该产品具有领先的语音会议、投影、触摸屏及创新视觉设计等特性。其中,尤其以基于全语音操控的智能交互成为业内关注的亮点。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这两年在中兴有关终端(包括智能手机)的宣传里总会出现人机交互,特别是智慧语音操控。尤其在2014年9月,中兴还牵头成立了智慧语音联盟,目标就是借助联盟成员的技术优势,以及中兴自身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着力建造在语音操控为主的人机交互方面的优势技术壁垒。

实际上,中兴在智慧语音的发力或者发展方向与全球科技巨头可谓不谋而合。

众所周知,在人工语音智能这一领域,苹果、谷歌、微软以及国内部分手机企业都在进行人工语音智能和人机交互方面的探索和结合。例如谷歌、微软分在实用性和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拓展人工语音智能。例如谷歌的Google Now在兼顾日常生活助理的同时,通过语音寻找手机、语音唤醒以及手势操作等功能开创性地丰富了人机交互方式,而摩托罗拉之前推出的旗舰Moto X就采用了这一技术,通过全程语音指令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苹果也涉足汽车领域的人工智能,推出了“iOS in the Car”技术,通过Siri语音实现导航、通话、音乐播放等服务。

对于语音操控,前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语音技术等自然交互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电智能硬件的重要功能。他认为,未来几年,互联网搜索将更多通过语音命令来完成,而不仅仅是语音识别。从简单的语音识别到智能化的人机语音交互,是语音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而近期一位谷歌工程师表示,智能手机显示屏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过去式。在未来,由于人类的生活将会被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所覆盖,所以会让人们从显示屏中解放出来,仅靠声控识别软件来完成所有操作。虽然这个说法在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的今天,看起来有些超前,但不能否认,随着声控技术的发展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从中兴的布局看,其希望语音应用从智能手机扩展到中兴其他终端产品,在智能终端产业重点突破,并培养起用户习惯,与此同时,借助语音联盟的作用,开放自己的语音平台,打造上下游语音产业链,推动语音应用的创新和产业化。其间,智能终端是中兴万物移动互联的连接器,通过配备语音平台的智能终端来连接人和场景,并将通过开放平台推动语音应用全场景化的创新和应用。

当然,真正的人机交互自然不仅仅是语音操控,最终将实现全方位的智能识别与交互。例如目前眼纹识别技术,其将不仅仅是对眼纹或面部的识别,更广的空间在于图像的精准采集,以及对外界变化而做出的反应、对特定目标的实时跟踪等等。这对图像采集、信息处理、编码技术、算法等设计到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有很高的要求。这项技术将不仅仅被应用与智能手机的眼纹识别解锁,将会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安防、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产业有更广的应用空间。将帮助人类或智能设备拓展其与周边事物或信息的交互,可以在全生活环境下为人类与外界的交流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事实上,谷歌在之前的Google Glass中就加入了眨眼的操作动作,三星则已经尝试眼球控制,因为这些均有可能成为智能终端的入口。

为此,之前的中兴AXON天机已经实现了多个方面的眼纹解锁,即可以做到用眼纹ID对APP添加程序锁,并可以用眼纹ID对手机中的隐私空间加密。据我们了解,眼纹识别是通过对眼部静脉特征进行反复的高精度采样确认,并通过特定的算法对眼静脉特征点进行分类、计数,为每一个细节构建一个固定维度的特征点并形成眼纹数据库。将这一数据作为用户的身份ID,进而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人机交互中,将基于万物互联以及智慧语音操控、面部识别、手势识别等实现更加自由和自主的人机交互,并趋向于让用户感觉不到“机”的存在,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中兴声称,其语音操控将不仅仅局限于手机端,而是在未来3-5年,建立起语音操控的平台,以智能手机为中心,将语音操控的人机互动模式辐射到穿戴、智能家居、汽车等不同领域,推动物联网、车联网的发展和完善,届时手机也将从通讯娱乐工具变成人的自然延伸和最亲密的生活伴侣。由此可以看出,以智慧语音为核心的人机交互,是中兴终端未来发展的战略核心,这涉及到中兴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

基于上述的分析, 此次中兴发布Spro Plus微投,在预示中兴下一代旗舰产品AXON天机2代将在智能人机交互方面带来不一般的功能体验,而借此在人机交互战略将会更上层楼的同时,更是在为智能人机交互加码,意在布局智能人机交互,而并非独立为应对竞争对手而设立的单品策略,也就是说,中兴的产品发布更具长远和清晰的战略意义。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