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 2016正式落幕,相比CES 2016无疑拥有了更多的爆点,三星、索尼、LG、小米等厂商纷纷拿出自家的最新旗舰晒一下潜伏已久的“黑科技”,而OPPO、ESS等厂商虽然并没有新手机亮相,但是依然携同OPPO超级闪充、集成度更高的Hi-Fi芯片SoC等“黑科技”来到了MWC 2016。还有跨界厂商美国工程机械公司Caterpillar也发布了“黑科技”手机——支持红外热成像的CAT S60。当然还有笔记本、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网络互联等领域的“黑科技”也在MWC 2016上一一亮相。
就手机厂商对于“黑科技”的宣传而言,有的厂商选择了低调处理,在发布会上并没有大肆宣传,例如三星和LG,也有厂商喊出了“十余项黑科技”的宣传口号,不把消费者雷倒绝不善罢甘休的节奏。MWC 2016那么多黑科技之中,鱼目混珠、滥竽充数那些小编今天就不讨论了,俺特别挑选了15项值得分享的“黑科技”,一起和大伙见证智能机的科技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小米手机5那些所谓“黑科技”有哪些足够“黑”?
LG和小米的黑科技哪个更“黑”
关键字:魔力槽
LG G5独特底部设计
LG G5上推出的魔力槽设计,其实十分符合Google之前在Project Ara上提出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和下文提及的OPPO、Moto、三星这些厂商通过提高快速充电速度,来增强手机续航能力的方式不同,LG一直坚持采用可拆卸电池的设计来延长续航能力,让用户多换电池而不是多插充电线,坚决不做“墙头族”,不用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到处找充电插座。
LG G4可拆卸后盖设计
LG G2、LG G3以及LG G4通过塑料机身的运用,成功捍卫了这种传统的电池“续命”方式,无奈市场上对LG坚持塑料机身的做法始终不看好,眼看LG G5上被迫引入金属机身之际,不可拆卸后盖的问题再一次摆在LG面前。不可拆卸后盖是否一定是不可更换电池?LG在这个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一点小固执,脑洞大开,在机身底部“开隧道”,引入了魔力槽(Magic Slot)设计。这个魔力槽除了能够方便消费者随时更换手机电池,还能够更换成其它带电池的“LG G5 Friends”配件,目前有拍照手柄(Cam Plus)和音频模块(Hi-Fi Plus)可选。
Magic Slot(魔力槽)
延续了可拆卸电池设计
LG G5配件(Cam Plus)
LG G5配件(Hi-Fi Plus)
关键字:3D陶瓷机身
正如小编在上周的一篇导购文章中所说,仔细分析了小米手机5的详细配置,对其宣传的十几项黑科技研究了一番,最终得到如下图所示结论:
小米手机5那些“黑科技”
红色框的三项新功能比较值得一说,而蓝色框的四项新功能基本上就是骁龙820的卖点,LG G5、三星S7、索尼Xperia X Performance等搭载了该处理器的机型原则上都能够实现这些功能,所以称为“黑科技”确实有点沾了Qualcomm的光。剩下的几项功能则没有什么好说的了。3D陶瓷机身、DTI画质增强和4轴防抖相机三项“黑科技”之中,3D陶瓷机身和4轴防抖相机在盘点MWC 2016过后最值得入手的新品之中已经说得比较详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回顾一下那篇导购文章。
关键字:4轴防抖相机
请回顾盘点MWC 2016过后最值得入手的新品。
关键字:DTI画质增强
在上周导购文章中,小编刻意留下了一条尾巴——DTI画质增强技术,并没有和各位读者详细介绍,其实是为本文埋下伏笔,DTI画质增强其实和前两年三星S5上推出ISO Cell技术十分相似。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ISO Cell技术,ISO Cell在小编看来,其实就是那些没有光学防抖镜片组的手机,为了能够在弱光和夜景环境中依然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发挥,从而选择的一种成本和画质尽量平衡的做法。自三星Note 4之后,他们家的旗舰机,乃至中高端A系列机型基本上都普及了光学防抖技术,所以也很少再宣传ISO Cell。
三星Galaxy A系列也已经逐渐普及光学防抖技术
说到底,还是因为之前索尼在三星S5上市之前宣布不再对外出售自家的高像素摄像头传感器,最高只有1300万像素规格又岂能满足三星需求,一怒之下三星启用了研发多年的ISO Cell技术抗衡索尼的变相“封杀”。后来随着索尼的产能恢复以及政策上改变,1600万像素、2070万像素的传感器也开始允许卖给其它厂商,后续版本三星S5和之后推出的三星Note 4选择了同时采用自家的ISO Cell和索尼IMX系列传感器联合供货的做法,不过三星S6开始,索尼IMX系列传感器基本上回归三星旗舰机摄像头主流配置,ISO Cell也渐渐淡出舞台,转移向其它国产厂商销售,例如nubia和朵唯。
nubia My 布拉格对ISO Cell宣传
当然,针对弱光和夜景而言,搭载ISO Cell技术机型相比那些没有搭载光学防抖镜片组,只是采用了索尼那些BSI背照式、Exmor RS CMOS堆栈式传感器的智能机来说,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众所周知,背照式CMOS最大升级就是把FSI前照式CMOS上感光层放到了导线层上面,让光线入射时候不再被导线层遮挡,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线,减少曝光时间。之后的堆栈式CMOS在前者基础上进一步增大感光区域的表面积,减少同一层结构上导线的覆盖率。
无论是背照式还是堆栈式CMOS,它们终究只是针对感光问题作出了优化,并没有解决影响成像画质的另一个问题——像素间串扰。
像素间串扰类比狭窄的空间同时存在很多人互相干扰
众所周知,CMOS和AMOLED屏幕类似,也拥有红、绿、蓝三色像素单元,依靠不同的排列组合和色彩浓度搭配准则,最终呈现出不同的画面。CMOS工作成效最终表现在照片上,AMOLED三色LED灯管则表现在输出到屏幕上。它们都存在着串扰的问题,只要是电子元件,无论是CMOS像素密度增大还是屏幕分辨率提高,最终都会产生串扰问题。串扰用通俗话语来说就是,一间200平方米的房子,一个人住和20个人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空间不变,人越多越显得不自在,彼此之间的干扰肯定越大,张三上个厕所,李四洗个澡,王五看会儿电视,小六在房间里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同理,CMOS像素之间也是不喜欢拥挤状态。
照射到绿色像素上面的光线,由于种种原因,会串到周围的红色和蓝色像素上,成为了干扰信号。另一方面,CMOS主要作用是把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正如上述原因,CMOS之间产生了光信号的干扰,接着在转化为电信号时候,让原本不该产生电信号的红色和蓝色像素产生了电信号(干扰信号),表现在画面上就成为了噪点。
读者可能会说,这样好办,人多了就把租客赶走一部分就行了,像素觉得拥挤,把像素减少不就完事了吗?由于人口、房价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居住环境拥挤目前来说是解决不了的,而对于一向喜欢飙像素的手机厂商而言,让他们削减摄像头像素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尤其是三星,所以ISO Cell便是由三星发明的,用于抵消飙像素副作用的利器。既然像素之间产生串扰,ISO Cell就在像素与像素之间添加一堵墙,有了ISO Cell这堵墙之后,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像素间的干扰,使串扰问题减少了30%左右。
F-DTI技术
但是问题又来了,加了一堵墙之后,光线入射时候确实不会射到旁边的像素单元,但是也利用不起来,白白浪费掉这部分的光线多可惜,ISO Cell另一项技术应运而生。ISO Cell除了拥有上面那项隔离技术(F-DTI)以外,还追加了VTG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感光二极管的位置从平躺在像素单元内状态变成了站立起来。
还是用回租房子例子,租客房间之间加了一堵堵实心墙隔音之后,发现原本比较开阳的环境,现在变得有点暗,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头(感光元件)伸出到走廊过道,或者把书桌放置在靠近过道的一边,这个时候光线就能够充分利用起来,上面这两点就是ISO Cell原理。当然,租客可以在房间内安装光管的,但是像素内部就不能够了,哈哈。对摄像头成像而言,ISO Cell在保证了光线利用率前提下,又提高了控噪能力,让样张的亮度和纯净度都能够有所提升。
VTG技术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福利,正如Intel的3-D Tri-Gate晶体管、台积电FinFET晶体管、三星3D V-NAND闪存技术,将电子元件内部部分结构从“横卧”变成“竖直”的3D结构之后,都能够获得压缩电子元件空间内部结构的福利,ISO Cell自然也不例外,除了减少像素间串扰、充分利用入射光线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感光元件上面像素值,继续发扬三星飙像素的传统。
Intel的3-D Tri-Gate晶体管
当然,这只是理论部分,实际用户体验上,不久后小编应该会有一篇专门是“分别采用ISO Cell和光学防抖技术手机之间的影像对决”的评测文章,届时再和各位深入探讨一下。
不过,从三星开始渐渐弱化ISO Cell的地位来看,这种技术现阶段来说并不成熟,只是一种折衷的方案,相比经过了几代蜕变,减少了边缘解析力劣化等问题的光学防抖技术,ISO Cell可能也显得没那么亮眼了。
聊了那么久ISO Cell,小编只是想说,其实DTI画质增强技术应该就是ISO Cell,当然,官方并没有明确说明两者的关系,而且小米手机5使用的摄像头CMOS并非三星,而是索尼IMX298传感器,至于索尼是否借鉴了三星这项技术嘛?就只能呵呵了,反正科技圈的这点事一直都不少。索尼(小米手机5)称那堵墙为“极其微小的防串扰屏障”。
DTI画质增强技术
综合之前的导购文章和如今的评测内容,小米手机5上面最值得一说的三项“黑科技”如今也一一揭晓,3D陶瓷机身在一加手机X上面出现过,4轴防抖相机借鉴了索尼微单的5轴防抖技术,DTI画质增强应该就是ISO Cell的变种,所以小米手机5依然没有什么原创的“黑科技”,但是小编有些衷心的话想和各位读者分享一下,从小米手机刚诞生之初,“不服跑个分”那简单粗暴的屌丝形象。再到后来小米手机4和小米Note上面的“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和“3D弧形玻璃后盖”,竖起工艺设计的旗帜,告别“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稚嫩想法。最后来到如今的小米手机5,虽然没有什么原创的“黑科技”,但是起码也算是积极和“黑科技”靠拢了。
小米手机4当年的“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深入民心
短短5代小米旗舰,从屌丝男、美男子再到入门理工男,小米手机的努力还是有目共睹的,毕竟没有三星、华为深厚的芯片技术积淀,也没有索尼、诺基亚在影像技术上造诣,相比OPPO的VOOC闪充技术、nubia视觉无边框设计、vivo的Hi-Fi体系也缺乏独门必杀技,但是,在MIUI渐渐失去吸引力和差异化竞争力之际,小米手机依然能够拿出让我们产生购买欲的功能和卖点,先不管这种“黑科技”和“创新”的力度有多大,肯改变,肯借鉴别人的“黑科技”也是一件好事,我们期待未来的小米手机能够为我们带来真正的“黑科技”。
三星、索尼、OPPO在影像系统黑科技
关键字:F1.7大光圈和全像素双核疾速对焦
刚聊完ISO Cell,顺带我们聊聊三星S7上面那些成像领域黑科技。早先传闻三星S7将会延续使用自家的传感器,ISO Cell的升级版——BRITECELL,最终证实传闻并非属实,三星S7上依然采用了索尼家最新的IMX260传感器,摄像头像素从IMX240的1600万像素下滑到1200万像素。IMX260虽然减少了像素值,但是却把单位像素面积从1.12μm提升到1.4μm,类似之前一加手机2和New HTC One等机型的做法,让像素之间的密度没有那么拥挤,从而换取更多的进光量,是提升弱光和夜景表现的另一种做法,除此以外,光学防抖镜片组依然没有旁落。
三星S7摄像头配置
除了上述两项措施,真正的黑科技来了,诺基亚Lumia 920等机型很早就用上了F2.0大光圈,之后vivo Xshot将这个纪录刷新到F1.8,之后一直都没有手机厂商打破这个纪录,毕竟大光圈让手机摄像头突出的幅度已经开始逾越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底线,三星S7终于做到了,将F1.7大光圈塞进去了智能机中,而且摄像头突出并不明显,貌似还比三星S6更加美观了。
单反相机领域,对于恒定光圈的镜头而言,每增加一级光圈值,相机镜头的体积就会增大几倍,这两者并非线性关系,在智能机中同理,这也是几年前的F1.8光圈一直沿用到最近才被打破纪录的原因,三星S6上面也仅仅采用了F1.9光圈,毕竟还要塞下大尺寸传感器和光学防抖镜片组。
配备F1.8光圈的vivo Xshot摄像头
而三星S7上面,增大CMOS单位像素面积同时,保留光学防抖镜片组并且增大光圈值,最终让三星S7在弱光下和夜景表现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增大光圈值另一个好处就是,在微距时候让焦平面以外虚化效果更加像“奶油般”地化开。
三星S5相位对焦技术
三星S5首次将相位对焦技术引入到智能手机,从此,iPhone等机型纷纷仿效这一做法,让白天和光线充足的场景中,对焦速度相比传统反差式对焦更加快。这一次,三星从单反领域拿来了另一项黑科技“全像素双核疾速对焦(Dual Pixel Sensor)”,佳能的粉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全像素双核疾速对焦
根据三星的描述,这项全像素双核疾速对焦技术使每一个像素都可用于相位侦测,能实现超快速、超流畅的自动对焦,即使光线变暗,即使是突然的动作也能瞬间捕捉。三星称这项技术主要得益于ISP(图像处理器)上所有像素均拥有两个光电二极管,就像人的眼睛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对焦。
佳能“Dual Pixel CMOS AF”技术
我们再来看看佳能单反相机的类似技术,早在2013年,佳能推出了一项名为“Dual Pixel CMOS AF”技术,这项技术简单来说,也是在一个像素内塞入两个光电二极管,对焦时候等价于同时调用2个像素,配合传感器固有的相位检测对焦技术,成像时候合并为一个像素,最终输出照片。聊下去,好像不仅仅三星和佳能有“机情”,连诺基亚的PureView纯景技术也牵扯进来了,早在MWC 2012大会上,诺基亚808上PureView技术,成像时候通过ISP算法,利用多个像素合并成一个像素输出的做法,最终让4100万像素照片输出为500万像素时候的画质表现相当出色。
诺基亚808
当然,三星和佳能的两项技术更加相似,它们主要是提升对焦时候的速度,而诺基亚则是优化成像画质。
众所周知,对于对焦技术而言,说白了就是谁家的对焦点多(尤其是十字对焦点),在镜头覆盖的对焦有效范围越大,谁家的对焦系统对焦速度就会更快,三星和佳能这两项技术就是增大了这种对焦的有效范围。进一步技术解析由于篇幅所限,小编不展开了,只是想说,三星S7的这项技术明显让人YY到这几年三星在处心积虑地借鉴佳能单反机技术。为什么这样说?13年佳能推出了“Dual Pixel CMOS AF”技术,14年三星S5就开始引入相位对焦技术,当时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三星要在当时借鉴单反领域的对焦技术,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三星真正想借鉴的并非相位对焦技术,而是深层次的“Dual Pixel CMOS AF”,从而让自家的旗舰机逐步拥有叫板数码相机对焦速度的本钱。
关键字:预测式混合自动对焦(Predictive Hybrid Autofocus)
聊完三星的对焦技术,我们也来聊聊索尼Xperia X系列的“预测式混合自动对焦”。三星、LG和索尼这几年都不约而同地在对焦技术上用心钻研,相位对焦、激光对焦、最快0.03s混合对焦技术,还有今年的全像素双核疾速对焦和预测式混合自动对焦。
索尼Xperia Z5系列混合对焦技术
索尼Xperia Z5系列和索尼Xperia X系列两种对焦技术相比,后者可以看作是索尼进一步将影像领域那些黑科技移植到智能机的做法。早在索尼Xperia Z5上已经能够实现最快0.03s对焦速度,正如上文所述,对焦系统对焦速度主要由对焦点的数量和类型决定的,虽然索尼官网没有给出具体数值,外媒曝光索尼有可能采用了192个对焦点做法,无疑已经开始追上自家微单领域的数码相机,确实猴赛雷。而在索尼Xperia X系列上的预测式混合自动对焦技术,据索尼介绍,能够提前预测所要对焦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更快速、更准确地对物体进行对焦。相比索尼Xperia Z5系列和普通智能机那些追踪对焦技术来说无疑更胜一筹。
从α系列微单移植过来的预测式混合自动对焦技术
索尼从不断提升智能机对焦点,被动地追踪对焦被摄物,再到如今通过黑科技主动预测被摄物的运动轨迹,从而提前锁定焦点,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设计思路让索粉们又能够吹嘘和自豪一段时间了。
关键字:SmartSensor图像芯片防抖技术
接下来我们聊聊OPPO的影像技术,相比三星、索尼、诺基亚、苹果四家国际大厂在摄像头领域的成就,OPPO在影像系统的创新其实也并不逊色。早在n年前,主打美颜自拍的OPPO手机就已经能够实现实时美颜功能,在妹子们摆好Pose之后,能够通过手机内部预测算法,帮妹子们模拟好美颜之后的状态,实时反映在手机屏幕上,如果不满意,妹子们能够提前更换美颜模式,从而减少拍照之后大量删减照片的次数。
在OPPO N1上更将实时美颜推广到视频聊天层面
之后推出的PI原画引擎,变成了OPPO旗舰机的杀手锏,能够通过绚彩夜拍、光绘和长曝光、超清画质、超级微距和闪拍等功能,为消费者带来全面的成像优化和拍照乐趣。超清画质5000万像素惊艳,在当年OPPO Find 7推出之际也已经向世人展示了OPPO在影像系统领域的技术积淀。之后OPPO R7提出的全局闪拍系统,强调相机启动快、对焦快和成像稳这“二快一稳”的核心思想,同样在智能机领域获得了不少反响。
PI原画引擎丰富拍照组件
还有OPPO N系列旋转摄像头和德国施耐德光学认证镜头模组都是OPPO在成像领域黑科技,虽然OPPO并没有在MWC 2016上发布新机,但是依然为我们带来了SmartSensor图像芯片防抖技术。
SmartSensor图像芯片防抖技术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发现,OPPO全系列智能手机中,基本上找不到一款搭载了光学防抖镜片组的机型,包括旗舰机,其实OPPO是希望将传统光学防抖技术改良到满意之后才面世。OPPO在MWC 2016上介绍,目前主流的OIS光学防抖技术都属于较为传统的技术,存在体积大、精度低、耗电大等缺点,而OPPO的SmartSensor图像芯片防抖技术则是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优化。
这项技术是OPPO影像实验室携同OPPO投资的MEMS Drive公司潜心合作,经过多年研发所得,简单来说是三轴防抖技术,实现Pitch轴、Yaw轴以及旋转中心轴Roll轴三个维度的抖动补偿。维度问题在小米手机5时候已经介绍了很多,我们说说这项技术其它亮点,这是芯片级别的防抖技术,在防抖效果上精度更高。
传统的镜头防抖移动精度为3~5μm,SmartSensor图像芯片防抖技术精度为0.3μm,而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摄像头传感器中,HTC的UltraPixel单位像素面积为2μm,算是比较大的了,上文提到三星S7的IMX260则是1.4μm,主流那些1300万像素摄像头大概都是1.12μm,传统的镜头防抖移动精度3~5μm都超过了上述那些传感器单位像素面积,OPPO的SmartSensor精度则基本上小于它们。换句话说,SmartSensor能够感应到并纠正的最小抖动幅度,基本上少于上面提及到的那些传感器单个像素面积,换句话说,这是业界首次出现的像素级防抖技术。
两种防抖技术功耗对比
我们平时放大搭载了光学防抖技术手机拍下的照片,也发现部分细节位置还是出现了模糊感,而SmartSensor凭借精度更高的像素级别防抖技术,能够让这种模糊感进一步消除,同时,这项技术仅需15ms的反应时间,相比传统镜头的50ms缩短了不少。再者,这项技术由于改进了防抖元件体积大小,有效减少镜头发热现象,同时也减少了耗电量。
双摄像头、红外热成像、动态全景
关键字:双摄像头
HTC One(M8)
双摄像头并不是MWC 2016上首次出现的技术,但是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双摄像头技术发生了不少改变。从HTC One(M8)上面的“主摄像头+副摄像头”设计,到后来荣耀6 Plus上“仿生平行双摄像头”设计,第二颗摄像头从仅能够“记录景深”的作用升级到两颗摄像头能够同时参与成像工作,不分彼此。再到后来,360奇酷手机上面双摄像头分工合作,通过一颗记录彩色像素信息,一颗记录黑白像素信息的方式,让最终成像进光量提升40%,噪点降低78%。
LG V10双前置摄像头
来到LG V10,LG将两颗摄像头设计前移,两颗摄像头之间能够独立成像,适用于不同场景,标准镜头负责记录日常自拍照、饭前验毒、小两口旁若无人晒幸福的行为。广角镜头则在群体自拍时候大派用场。
LG G5双主摄像头
如今,LG G5又将双摄像头后移到机身背部,类似LG V10设计,这两颗摄像头分别为800万像素(138°广角镜头)和1600万像素(78°标准镜头),虽然不像上面提到的摄像头那样共同完成成像过程,但是LG这种设计能够让那些喜欢更换镜头设计的消费者颇有惊喜,尤其是既想要高像素的标准镜头,又想要能够塞下大场面风光照那种10~12mm左右的35mm等效焦距镜头用户。众所周知,如今的手机相比单反相机并不缺光学防抖、相位对焦、光学变焦等技术,倒是欠缺更换手机镜头的能力。
关键字:红外热成像手机
美国工程机械公司Caterpillar针对专业领域的用户,研发了一款支持红外热成像手机——CAT S60,内嵌前视红外镜头,可以实时捕捉热成像画面,测量物体表面温度,旨在帮助消防员等专业人士观测烟雾中的生命体、房屋内是否存在过热设备,或者绝热系统中是否存在瑕疵等。
CAT S60
关键字:动态全景
三星S7上还存在着一项名为“动态全景”的功能,平时我们在Google地图、百度地图上浏览某个地方的街景全景图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也能够DIY这些全景图,三星在MWC 2016上新品为我们带来类似技术。平时我们能够拍下来的全景图只是静态的,尽管这几年手机厂商在全景图上的努力有目共睹,很多厂商已经能够将多张素材拼接成全景图时候尽量做到过渡自然,边界位置基本上看不出有拼接痕迹,素材之间曝光控制也尽量保持一致,但是却无法让这种全景图动起来,三星动态全景功能则可以。
动态全景
在动态全景拍照模式下,用户可以拍下一段动态的全景照片,之后通过倾斜手机或者滑动屏幕的方式查看动态全景图不同视角,还可以另存为视频文件。相比自家的动态照片功能和iPhone 6s上的Live Photos更进一步,也可以看作是为未来VR虚拟现实生态圈打下基础的一步棋。
水冷散热、超声波指纹识别、超级闪充
关键字:Exynos 8890和热管+水冷散热
Exynos 8890的硬件参数不用多介绍,黑科技存在着这块SoC中每一个角落,小编想分享的反而是“热管+水冷散热”这项不太起眼技术。热管+水冷散热技术并不是三星率先引入的,早在索尼Xperia Z3上就已经使用过,所谓的“热管+水冷散热”技术,其实就是在处理器芯片附近引入一条铜管,将热量引至机身边缘,这也只是热管散热,水冷在哪里?不要忘了,索尼Xperia Z3和三星S7都是IP68防尘防水级别的机器,拥有了民用级别最高的三防设计之后,接下来我们可以将其放在水中冷却,让自来水迅速将热管导出的热量排走。
索尼Xperia Z3上热管+水冷散热
关键字:骁龙820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骁龙820同样是黑科技满满的,Kryo CPU、Adreno 530、Spectra ISP、Hexagon 680 DSP和骁龙X12 LTE调制解调器单独拿出来都能够说上半天时间,不过小编今天想重点分享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Qualcomm Snapdragon Sense ID 3D指纹技术
早在MWC 2015上,Qualcomm正式推出移动行业首个基于超声波技术的3D指纹认证解决方案——Qualcomm Snapdragon Sense ID 3D指纹技术,用户体验最大提升在于扫描时候能够不受手指上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油污等。具体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直接穿过皮肤表层,识别出当前基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指纹技术无法识别的三维细节和独特指纹特征,包括指纹脊线和汗毛孔等。未来还能够进一步实现无须依靠指纹识别模块,直接将该项技术应用在触摸屏上,让智能机解锁识别、移动支付等操作更加便捷。而在CES 2016和MWC 2016上,Qualcomm骁龙820终于搭载着这项技术隆重登场,让乐Max Pro、小米手机5等机型备受瞩目。
关键字:OPPO超级闪充
OPPO超级闪充
在MWC 2016上,OPPO除了带来了影像技术方面的改革,还为消费者带来了快充技术升级。2014年OPPO VOOC闪充技术正式诞生,当时搭载该技术的首发产品为OPPO Find 7,拥有3000mAh电池,充电5分钟即可打电话2个小时,充电30分钟可直接充满75%电量。在当时看来,充电速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VOOC闪充充电器体积相比普通手机充电器来说比较大,充电线和充电器之间不是以数据线方式连在一起,属于不可分离设计,类似Moto那种涡轮快充充电器,这时候消费者觉得不太便携。
第一代VOOC闪充充电器
半年后伴随着OPPO N3推出,VOOC mini闪充也面世了,除了延续之前快充技术优异充电效果,还把充电器体积缩小了,同时充电线和充电器之间也变成可拆卸设计。
第二代VOOC mini闪充充电器
在MWC 2016上,OPPO再接再厉,推出了15分钟内充满电池容量为2500mAh的手机技术——OPPO超级闪充,采用低压快充充电方案,电能可直接充进电池,无须经过电压转换,充电效率高达97%,兼容传统micro-USB接口和USB Type-C接口。借助全新研发的低压脉冲算法,能够对充电电池进行严格的调控,可以让电能安全地输送到电池。
五项安全措施
回顾VOOC充电技术发展,这项黑科技核心就是OPPO重新设计了整套充电电路,从充电器、充电线、手机电池各个节点都进行了改造,提供了适配器过载保护、闪充条件鉴定保护、接口过载保护、电池过载保护和电池熔丝保护五项安全措施,所以官方才强调充电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元器件都要使用OPPO原厂配件,否则那些山寨配件存在安全隐患。
5G网络和Hi-Fi芯片
关键字:5G网络
在MWC 2016上,作为全球领先的移动终端制造商和5G技术的积极推动者,TCL联合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下文简称应科院)首次公开展示了终端到终端(D2D)解决方案演示系统。应科院的D2D解决方案基于3GPP LTE Release 12/13物理层技术,支持更高的吞吐量,同时还启用动态信息源选择功能使得移动终端能按需要自动从中继终端或基站接收信息。此外,利用软件无线电平台(Software DefinedRadio ,SRD)和模块化的基带处理模块,此方案未来可升级支持例如5G的车联网V2X (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等。
TCL首次公开展示终端到终端(D2D)解决方案演示系统
4G+和VoLTE技术才刚刚开始在神州大地传播开来,5G技术已经箭在弦上,TCL作为国际领先终端设备制造商,当然会提前布局5G时代,除了在5G终端上加大研发力度外,还通过5G技术来提升终端协作和用户体验,激发更多新的应用和商业模式。
关键字:ES9118芯片
ESS继ES9018K2M和SABRE9018C2M、ES9028三颗Hi-Fi级别的DAC芯片,SABRE 9601和ES9603两块推力十足的运放芯片,成功征服了不少音频发烧友之后,在MWC 2016上,ESS推出了ES9118这块全新的Hi-Fi芯片,和之前的独立DAC和独立运放芯片不同的是,这是一块SoC芯片。所谓的SoC芯片,其实就是将DAC、运放和输出芯片等模块集合在一起,好比骁龙820的SoC,集成了CPU、GPU、ISP、DSP和基带芯片等模块。采用SoC设计好处就是有效节省手机主板空间、降低功耗,针对音频领域而言,为手机厂商提供集成度更高,更好的音频解决方案。
ES9118
ES9118信噪比为126dB,总谐波失真加噪声为-113dB,支持硬解采用“384kHz 32bit”双声道编码音频,同时支持DSD256解码。参数上毋庸置疑其硬实力,最大的吸引力还是芯片体积缩小了,集成度高了,让更多采用轻薄机身智能机也可以开始考虑采用这块芯片,届时将会有更多Hi-Fi手机面世。
总结:亲,上述“黑科技”足够“黑”吗?小编这次绝对没有“黑”或者吹捧它们,只是客观陈述事实而已。简简单单的一篇短文,将MWC 2016上面所有手机厂商最有看点的黑科技全部搜罗并分析了一遍,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从小编的分享之中得到你们需要的知识点,分辨清楚哪些才是MWC上真正的黑科技,“黑科技”这个词可不能够乱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