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五问华为在巴塞罗那偶遇任正非

   时间:2016-02-29 10:19:26 来源:互联网作者: 李瀛寰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华为展台偶遇任正非并交流了十分钟,是我此次巴塞罗那之行最大的收获。

我先讲述一下交流的前后过程。

任正非的低调、很少接受采访,这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且,一年一度的巴展是任正非必来的展会,会偶尔出现在展馆中,这也是国内记者们都想捕捉的机会。

但就算有机会能见到任总,但见到之后会怎样,我事先也没有过任何预期。

首先,作为一名记者以及行业观察者,问任总一些问题,这是多年的夙愿以及本能。其次,跟踪通信行业多年,寰寰姐知道巴展对于华为以及任正非来说,是与客户交流、见面、非常繁忙之时,所以就算能见到,其实心里也是不希望打扰到任总。第三,在“任正非很少接受采访”这一事实面前,我想就算我再如何预先设计,也要看任总有没有交流的愿望。

但我的一切想象,都被任正非颠覆了!

2月22日,巴展开幕的第一天,在华为展馆的二楼,我看到任总正在与两个人交流。这的确是个很好的“求合影”的机会。(注:我四年前曾经在巴展上见到过任总,而且合影了,那次合影因为太突然与意外,照片效果并不完美,一直是我的心结。)

所以,这一时刻我的第一想法是,走上前去,自我介绍一下,与任总再合个影,就可以了。

“任总,您好!我是自媒体人李瀛寰,寰寰姐。。。”我自报家门之后,刚想提出合影的要求,但这时任总却先说话了:“我知道你,我刚转了你写的华为三个脚步的文章,你把李小文、芭蕾脚联系起来,很好。”

任总这么一说,这是可以交流的信号啊!我于是就坐下了,就有了后面的对话。

但我之所以今天才写下与任总偶遇的交流对话,其实有三个原因。

其一,与任总的交流,从我之前所写的文章开始,如果我就这么直接表述,似乎有拿任总为自己“做文章”之嫌。事实上,寰寰姐也是一个低调的人,这并非我所愿。所以,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写下与任总偶遇的过程。

当任总提到华为的思考、理念时,我认为这些话很有价值,于是打开了手机上的录音机,问了任总,任总说:“可以”。而且在对话的后面,任总特别强调了“记者要如实记录,事实求是去写”。

这个不算采访的对话是从任总肯定我的文章开始,有“自我吹嘘”的嫌疑,但我最终决定把与任总偶遇的全部过程进行如实记录。

其二,在十分钟的对话里,任总谈到了他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原因,这些内容传递出来,我想对于外界解读华为与任总都是有价值的信息,我既然听到了,就应该写出来。

其三,任总在交流中谈到了他的关注点:方向,华为别走错路了。关于这一点,我当时想深入追问,但是被打断了,任总之忙可以想见。

所以,我与任总的交流其实也是断续的,但这些断续的片言只语更能看出任正非的不同之处。这才是我写本文的最深目的。

任总有求必应:合影时,还特别为我选定了位置,“这个地方光线好一点”;

任总有问必答,很亲切,没有任何架子;

任总说话很直接,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一是一,二是二,没有任何含糊;

任总很警醒,虽然我没来得及问他对今天的华为怎么看,但说起20年多前的华为往事,任总甚至用了“烂公司”这样的自谦之语。

所以,以下对话完全出自录音,没有一点修改。最开始的一点交流,因为我开录音晚了,没录上,我就没写。

尊重事实,寰寰姐一直如此,这更是任总特别在意之处。我想,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理念和做法,所以能谈得来。

如任总所说:“实事求是,也许看起来语不惊人,但却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这是任总对记者的期望,但其实这也是任正非领军华为的核心思想。

越是喧哗与浮躁的时刻,越需要静心;一个企业越走到高处,越需要冷静。在今天华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代表、华为成为显学让所有人研究之时,任正非其实比所有人都冷静。

“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这不正是值得当下所有中国企业都需要思考的吗?

图:任正非参观华为终端展台

=========与任正非的对话=========

寰寰姐:这次来巴展,看到华为,从外表来看,华为有一点变化,就是Logo颜色的变化,过去在这么重要的场合都是以红色为主,这次突出了白色和金属色的,这是为什么?

任正非:过去红色是很醒目。不过,红色还是白色,这些变化我来(巴塞罗那)之前都不知道,他们让我看了,我说挺好,和谐就行。这些事,我不关心。

寰寰姐:那您关心的是华为的产品、技术、研发?还是什么?

任正非:产品、技术我也不关注,我关注的是方向,别走错路了。

寰寰姐:我跟您求证一件事,关于您不接受采访的起源。据说90年代初在内蒙开局时,那是第一次华为突破内蒙市场,华为公关部给您安排了采访。请来的记者都已经在隔壁房间准备就绪,但就在这一时刻,您决定不见媒体。您也由此决定,不接受采访,保持低调。是这样吗?您当时怎么想的?

任正非:没有,就没有媒体采访这回事。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谈不上成功,那是在内蒙杭锦旗,那是我们第一次在那里开局,路很不好走,能顺利完成开局就不错,怎么可能找媒体来采访?那时我们对媒体也不重视,为什么呢?因为媒体采访我们什么东西呢,我们那时还是个“烂公司”。所以,没有这回事,这是编的。

寰寰姐:外面关于您的传说太多了,经常有文章冠以“任正非管理方法”,或者有的文章更是直接讲“这是任正非推荐的文章,请看此文”等。

任正非:我有时会推荐文章,我刚刚推荐的就你写的那个“三个脚步”的文章,我对我们其他人说,这个人的理解很深,我们做这个广告的时候,没有想到从李小文到芭蕾脚再到乔伊娜,我们之所以选择乔伊娜,主要考虑的是,英雄不需要完美,英雄就是英雄,我们选乔伊娜就是这个目的。

乔伊娜有缺点,有缺点也是英雄。完了,没有别的想法。然后你把李小文、芭蕾脚、乔伊娜联系起来思考,这个角度我没有想过,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新颖,所以我就转给他们学习去了(注:所谓他们,意指华为高管圈,此前我听闻任总有过这样的举动,转过我写的《华为攻占巴塞罗那》一文,所以我没有追问“他们”是谁)。

寰寰姐:谢谢任总肯定。(这时任总转头对一个刚坐到他身边的人说,这是李瀛寰)

寰寰姐:我还是希望有机会能跟任总深入交流,做一次深入采访。

任正非:我们也不是不开放,中国媒体有一个缺点,就是如果你讲得不完整,他帮你讲了,这个风险就很大,因为你说是我说的,可是我没有说啊。我讲话,你们录音可以,但录了之后,就要按照录音来写。

按照我说的,发了就行了,你一编呢,事情就多了,我就不希望出现的事情是,文章发表的时候,好多人把题目改了,把内容改了。你评价,怎么评价都可以,但内容要尊重原文。你不知道原文的意思是什么,你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以为这个词用错了?其实不是用错了。

寰寰姐:我在做记者之前,最早是在巨龙工作,“巨大中华”之一巨龙,那时华为的对手。我一路看着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因为了解这个行业,所以我不会曲解。

任正非:很好。你呢,主要是讲得比较准确,我看到了。我认为,名记者坚持的趋势就应该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也许看起来语不惊人,但却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这时,英国的通信部长来了,拜访任正非,我与任总的交流到此为止。

我与任总握手告别,任总说:“谢谢你。”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