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买买买」,每个人可能都至少有 100 种不同的姿势。
在实际生活中,你的钱包可能已经被支付宝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应用所替代。而 Apple Pay 的出现,让我们把移动支付的视线从支付宝、微信等应用稍稍回归到了银行卡。总的来说,移动支付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事实上,除了手机之外,支付服务提供商已经打起了汽车的注意。
有多少种在车里花钱的姿势
Visa 在 MWC 上宣布和本田、在线预订车位服务商 ParkWhiz 合作,通过汽车试验停车和加油的支付流程。为此,Visa 开发了专门为移动设备使用的 Visa Token。当车辆系统绑定 Visa 卡之后,可以检测加油量并且自动完成支付。在停车场也能够自动计费并利用 App 完成支付。
这并不是 Visa 首次提出车内支付的概念。在去年上海举办的 MWC 亚洲展上,Visa 就在中国首次了发布「移动互联汽车」应用,应用场景包括快餐店、加油站、公交及停车服务等。目的是让人们边开车边通过汽车中控语音进行购物及支付,并且摆脱手机等移动终端。
除此之外,Visa 还和必胜客、埃森哲合作在概念车上试验在车内购买披萨。用户到达时,系统会提示餐厅工作人员进行准备。
西雅特和三星、软件商 SAP 也进行了关于停车支付场景的合作。用户在车内通过 App 预约车位,然后导航、过闸机并开始计费,离开时只需要在车内即可完成支付。
沃尔沃计划 2017 年在 Sensus 系统中加入停车和支付应用,方便用户在车内完成缴费流程。福特宣布和 ParkWhiz、 Parkopedia 合作,在全新的 FordPass 应用中增加停车支付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通过 Sync 系统完成支付。
在国内,宝马的互联商店选择支付宝合作将电商平台植入车内,还可以用于购买 BMW 在线商店的服务和 App。而阿里的 YunOS for Car 系统也已经支持淘宝、支付宝账号的直接登录,想让你在车内完成支付的意图也足够明显。
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无论是车厂还是支付服务商等,都希望把支付方式和车辆进行各种形式的结合,并且摆脱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限制。这种现象随着车辆联网能力不断增加,也必然会越来越常见。
还没到普及的时候
讲了这么多例子,你或许会觉得「车内支付」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首先,车内支付依然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限制。
无论是加油、停车等场景,利用车辆完成支付不单单需要车厂、支付服务商等的技术配合,还需要停车场、加油站等基础设施的配合。通信技术、安全技术等是车内支付的基础,但目前处在起步阶段,并不属于绝大多数人日常使用的范畴。
至于基础设施配合,那恐怕就需要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以加油场景为例,在国内就必须要三大巨头配合才能实现。至于他们的作风,你懂得…
其次,车内支付还没有找到「强刚需」场景。
刚才我们所讲的这些例子,虽然简便了某些用车场景下的支付流程,但对用户体验的提升还有限。例如 ETCP 绑定微信就能够完成停车费支付、ETC 能够完成高速过路费的支付,这些都不需要支付手段和车辆进行深度结合。
当用户已经习惯在车内的某些支付习惯时,再让用户重新接受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需要大量的教育时间,而且是建立在体验提升足够多的前提下。但事实上,我并没有在上面那些例子中发现有足够强的理由,让用户改变目前的支付习惯。
当然,我这么说并非不看好车内支付的前景。在未来,随着技术和配套设施发展,肯定会有更多适合场景被发掘。到那时候,车内支付肯定会向现在的移动支付那样普及。
对车内支付来说,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