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MP会引发移动广告下一个革命吗?

   时间:2016-03-07 10:58:37 来源:搜狐科技 作者:太保乱谈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搜索业务是Google的核心,面对Facebook InstantArticles、AppleNews等“新兴新闻入口”的挑战,去年秋天,Google宣布启动AMP(Accelerated Mobile Pages)项目。该项目改善了网页的搭建与呈现,以提高移动端的搜索体验。

AMP到底是什么?

早在去年10月,谷歌就邀请出版商和开发者将AMP代码整合到他们的网站和应用程序中。现在,已采用AMP代码的公司包括微博网站Twitter、视觉社交网站Pinterest、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BBC(英国广播公司)和《华盛顿邮报》。

AMP项目是一个开源代码框架体系,有点像新的HTML(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实际上相当于帮助这些公司打造了一个轻量级的网页,减少了对于Java编程语言等的依赖。在一篇博文中,谷歌声称AMP网页载入的平均速度是正常网页的4倍,有时候甚至会达到10倍。

AMP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棒的项目——更快的网页加载,没有任何跟踪脚本,没有任何Java。不过,AMP上同样也有一些设计上的缺陷。AMP通过使用自定义组件amp-img重新设计了滚动图并将原有的HTML内容替代,同理也用amp-audio替代了音乐内容,用amp-video替代了视频内容。AMP的开发者认为这可以让AMP只有在需要时才去调用这些加载项。然而,这却造成了对Web浏览器自身的限制,而不是HTML本身。 AMP也很清楚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你失去的不仅仅只是一些HTML标签,还有基于CSS的动画和滚动条。

谷歌表示,AMP页面的加载速度是非AMP页面的四倍,使用的流量减少了 90%。这是因为AMP页面基本上就是加入了一些AMP标记后的精简HTML页面。谷歌也会预渲染AMP页面。更重要的是,谷歌和广告网络以及分析公司合作,一道改进了对AMP页面的处理方式。负责 AMP 项目的谷歌产品经理鲁迪·加尔菲 (Rudy Galfi) 表示,自从谷歌首次宣布 AMP 项目以来,AMP 项目的 Github 页面已经获得了超过 1300 次代码提交,有 5800 多位开发者贡献了代码。

快速的雪球效应

AMP最大的潜在问题在于,如果谷歌决定滥用其作为网络的默认搜索服务提供商的权限,将AMP页面设置为优先,那AMP将会对开放Web形成严重威胁。到目前为止,谷歌已经表示,AMP的网页不会在Web搜索结果页面得到任何优先权。

但是加载速度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而AMP确实使网页的速度变得更快了。搜索引擎排名是从网站的综合因素考虑,所以仅靠采用AMP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如果是在其他条件都等同的前提下,加载速度更快的站点在用户体验上明显优于其他站点,因而在搜索排名上也更具优势。

更快的加载速度无疑会引发一种雪球效应:经过 AMP-HTML 编码的条目在 Goolgle SERP(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的位置会更好,这显然会刺激发行商去创建 AMP 页面。按照AMP的要求,各大媒体所必须要做的就是放弃自己的网络广告。还有交互式地图,还有数据的可视化效果,以及评论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谷歌无疑正在塑造一种全新的移动浏览体验。

移动广告的新革命?

国外知名科技博客MondayNote表示,Google 的打算是利用 AMP 来控制媒体网站滥用广告,尽管它不会公开承认这一点。对 AMP 生态体系可以支持的格式进行约束也是当初的想法之一。根据 Google 无可辩驳的观点,移动页面渲染速度快 4 倍可以增加每会话的页面浏览量,自然用户能看到的广告也会更多了。谷歌也表示,AMP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网站加载速度,所以希望能够普及此项技术。

我们知道Facebook早前开发了Instant Article项目,其目的就是让你在Facebook上就能看到其他网站上的内容,这个方向是非常正确。如果能够在Facebook里享受到比在其他浏览器更加快的加载速度的话,用户又何必再去用别的应用来看呢。谷歌似乎是认识到了来自于Facebook的这种威胁——通过Instant Article,Facebook完全可以过滤掉Google的广告服务。

但从大局上来说,Google AMP 是一个很好的 “截住流量” 的措施,特别是对于国外用户,在 Facebook 上随便搜索几个关键词,就能查找新闻报道,这其实对 Google 的广告业务构成了威胁。Google 希望通巨大的流量,以及更直接的呈现形式和位置,给予内容更多的曝光,重新来吸引媒体和消费者。于是Google迅速动手开发了AMP项目,其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增强它在移动广告服务领域的市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