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盘点苹果创立四十年来的经典和失败产品

   时间:2016-03-16 09:07:27 来源:凤凰网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北京时间3月15日消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虽然如今苹果贵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但在其发展史上,也是臭棋频出,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苹果历史上的十余款经典和失败产品。

经典产品:Apple II(1977) 诞生于1977年的Apple II是苹果第一款大规模量产机型,正是这款产品奠定了苹果帝国的基业,其易用性至今还被粉丝津津乐道。Apple II是两位苹果创始人真正的智慧结晶,其生命周期长达惊人的17年。

失败产品:Apple III(1980) Apple II带来的苹果热潮还没维持几年就被Apple III给毁了,这款产品刚发售时稳定性极差,还很容易过热。Apple III是苹果第一款企业级产品,但由于开发周期过短,在制作文档时该机经常会崩溃,这也是苹果第一次在商业上遭遇失败,该电脑于1983年正式停产。

经典产品:麦金塔时(1984) 在连出臭棋推出Apple III和昂贵的Apple Lisa后,苹果终于凭借第一代麦金塔时缓了口气。这是世界上首款带有图形操作界面的个人电脑,图标和鼠标的组合让其操作体验进入新时代。它将电脑变成了人人都能使用的工具,奠定了现代电脑的雏形。

失败产品:牛顿掌上电脑(1993) 1993年时,乔布斯已经被董事会踢出了苹果,时任CEO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推出了牛顿掌上电脑,这是苹果首款手写PDA,不过其700美元的昂贵售价让其始终无法打开销路,此外其手写识别准确度也经常遭人诟病。

失败产品:Macintosh TV(1993) 同年,苹果还发布了Macintosh TV,这个全身漆黑的家伙是电视和电脑的结合体,其售价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2099美元,此外,由于使用NTSC电视卡,该产品只能在美国使用。开卖5个月后,Macintosh TV就灰溜溜的退市了,其总销量只有1万台左右。

经典产品:iMac G3(1998) 在外漂泊数年后,乔布斯终于在1997年重返苹果。他返回苹果后主导的第一款产品就是糖果色的iMac G3,这款产品的设计师就是现在名满天下的乔纳森·伊夫。iMac G3让苹果重振声威,公司也正式开始走上复兴之路。

失败产品:USB鼠标(1998) 图中这款长得像冰球一样的鼠标随iMac G3一起发布,不过开售伊始就有用户吐槽它笨拙的设计和极差的易用性。此外,这款产品USB线也非常短,因此两年后Pro Mouse就替代了它的位置。

经典产品:iPod(2001) 2001年,乔布斯实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苹果用iPod格了卡带播放器的命,轻松将1000首歌曲放进用户的口袋中。虽然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开始习惯于用手机听歌,iPod的销量逐步下滑,但这款产品确实是音乐界和消费电子产业的经典之作。

经典产品:iPhone(2007) 提到苹果的革命性产品,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iPhone。确实,是iPhone塑造了新时代的智能手机产业,同时它也是第一款无需触控笔就可操作的触屏设备。2007年以来,这个经典系列的总销量已经突破9亿台,成了苹果真正的摇钱树。

失败产品:iPhone耳机(2007) iPhone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其附带耳机却配不上这个称号。虽然苹果2012年对其进行了改进,但EarPod依然由于质量差和漏音被用户吐槽。鉴于苹果已经收购了耳机厂商Beats,未来我们是否能用上更好的附带耳机呢?

经典产品:App Store(2008) 初代iPhone发布一年后,苹果又为其带来了另一个大杀器——App Store,用户可在该应用商店下载第三方应用,极大的提高了iPhone的可玩性。可以说,苹果的App Store开创了另一个产业。开张八年后,这个应用商店已经为苹果带来数百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经典产品:iPad(2010) 另一个能体现苹果超强前瞻眼光的产品是iPad。2010年发布时,乔布斯称其为“融合了苹果最新技术的革命性产品”,此外,其售价也较为亲民,近些年来销路一直不错。

失败产品:iPhone智能电池保护壳(2015) 对细节一丝不苟一直是苹果的座右铭,但这款智能电池保护壳却毁了苹果一世英名,因为它背后的“凸起”实在是太丑了,该产品一发布就遭到了全世界网友的嘲讽。也许只有苹果CEO蒂姆·库克认为它好看吧。

经典产品:Apple Watch(2015) 无论你是否喜欢,Apple Watch都是销量最好的智能手表,它绝对是业界标杆,其市场份额甚至达到了惊人的80%。在Apple Watch面前,其他智能手表都太嫩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