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莫博士:科技行业开放与封闭之争毫无意义

   时间:2016-03-18 09:11:14 来源:腾讯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莫博士:科技行业开放与封闭之争毫无意义

资深科技媒体人莫博士(Walt Mossberg)近日发表文章称,科技行业所谓的“开放”与“封闭”之争是一种虚假的争论。事实上,科技企业无论是采取“开放”还“封闭”的措施,都是为了适应自身的利益诉求。以下就是莫博士的文章内容。

正如同政界的那样,科技行业也一直存在着长期的激烈争论,而且这种争论从未停止。这些争论的焦点就是“开放”与“封闭”。以往,人们一般认为“开放”才是好的,而“封闭”则是很坏的。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曾经的确意味深长的词语如今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这种变化与此前都出现了矛盾之处。

在我看来,这些争议并不真实,缺乏准确性。

例如,你会相信此前通常被指责为“封闭”公司的苹果也一直在其最受欢迎的产品中支持和使用开放源软件吗?或者说,你会相信通常被认为是“开放之王”谷歌(微博)公司也在其最为熟悉的产品使用封闭专门的软件吗?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之所以如此,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的确存在两个开放与关闭的争论,而非一个。

是完全开源还是部分开源: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开源软件和专用软件之间的确存在一场真正的哲学式争论。当然,在开放源软件中,代码往往会公开,这些代码也往往会被大量的公司或个人按照特定的规定和义务所使用。相比较而言,专有软件通常只由一家公司设计和维护,其代码也被看作是该公司的知识产权。

试想一下微软专有软件Office和开放源软件LibreOffice间的差别。或许,人们从未听说过LibreOffice?然而,这恰恰就是整个端对端开放源软件的问题。尽管这种软件常常被使用在企业和云领域(例如Apache网页服务器软件),但是却一直是一款不太成功的消费者软件。

在消费领域的最知名的完全开放的软件是FireFox网页浏览器,以及不捆绑任何谷歌专有应用(如谷歌搜索或地图等)的谷歌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这就是所谓的Android开放源项目(Open Source Project,简称“AOSP”),主要在中国市场最流行。

市场研究机构Creative Strategies的首席分析师本·巴加林(Ben Bajarin)声称,在2015年第四季度期间的所有出货的Android智能手机中,AOSP可能占到了35%至40%的份额。由于增长过快,甚至有人呼吁谷歌放弃这一项目。

“开放”与“封闭”最初定义中,另一个冲突点就是一些公司和产品将它们混为一谈。

例如,苹果公司一些被视为“封闭”的最著名产品,却是在开放源软件的基础上打造而成的,只是一直埋藏在消费者能够看到和使用的深处。Mac的OS X操作系统以及和iPhone智能手机的iOS操作系统都是专有产品,但这两款操作系统都建立在代号为BSD的开话源Unix衍生品基础之上。

除此之外,苹果的专有Safari网络浏览器也使用了一种代号为WebKit的开源引擎。事实上,在2013年之前,这套开源引擎也是谷歌Chrome浏览器所依赖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一个趣闻就是,去年年底,苹果宣布将该公司在2014年内部研发并发布的Swift最新编程语言作为开放源产品而公开。)

与此相似的是,尽管谷歌拥有一款完全开源版的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如此前所述,谷歌甚至还在其销售的Nexus系列智能手机中安装了纯洁的Android系统,并加入了谷歌的专有应用程序。谷歌公司的皇冠级产品——即该公司的搜索引擎和广告平台——也是专有产品,而非开放源代码,但是却为第三方用户在其中安装插件提供了方法。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也是为何极客们大量使用标语口号显得毫无意义的原因所在。

开放与封闭产品:

如今,有关开放与封闭的争论的确是一个与开放源几乎没有关联的次要问题。所有的这一切就是关于如何鼓捣或改变商业产品。事实上,大多数购买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的用户根本无意拆开这些产品或改变这些产品的基础软件(或硬件)。但有一些用户喜欢这样做。他们认为,由于他们花钱买了这些产品,那么他们就可以按照他们喜好的方式,来改变这些产品。

一些应用开发者就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他们能够想出更好地办法,并希望充分利用产品的基础硬件和软件来实现他们的想法。

正是这种想法,推动了人们产生一种观点,即Android是“开放”的而iOS则是“封闭”的。在Android设备上,用户可以更加容易地修改整个软件包,但在iPhone上却根本不可能。当然,用户可以越狱iPhone智能手机,从而轻松地驾驭这款手机,但苹果公司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因而越狱iPhone也非常难。

另外,将一家竞争对手称作是“开放”或“封闭”,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例如,多数著名品牌的Android手机制造商实际上也必须获得Google Mobile Services(谷歌移动服务,简称GMS)授权,这是一系列专有的谷歌应用。尽管这些专有应用免费供用户使用,但却帮助谷歌利用Android来创收。

与此同时,谷歌还为GMS设置了一些条件。例如,强制安装一组谷歌应用程序,包括谷歌应用商店、Chrome、搜索、地图、Gmail、YouTube以及其它程序等。此外,谷歌还针对一些应用程序的摆放位置颁发了相关的规定——这也是用户为何能够在Android手机的第一页屏幕上就能看到谷歌搜索栏的原因所在。

至于苹果,尽管其对iOS的控制大大超过了谷歌对Android的控制。但是,这种控制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弱化。最初,iOS系统根本不需要第三方应用,但后来,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出现了。在此之后,苹果在应用商店禁止那些与其自身核心应用相竞争的第三方应用。不过,苹果后来又取消了这些规定。2014年,苹果放弃了第三方应用进军苹果应用商店的最大障碍,支持下载第三方虚拟键盘。

如今,苹果仍然采取最严格措施限制的第三方iPhone应用就是各种浏览器。即使用户在iOS设备上使用了那些看似竞争对手的第三方浏览器,但其网页却仍然是由Safari提供。苹果声称此举是出于安全原因。另外,尽管用户可以在iPhone上添加重要的第三方核心应用,如微软的Outlook等,但是,用户仍无法操控这个应用,也不能将其设置为默认应用,只能转而使用苹果的相关应用。

然而,对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如果一款平台能够提供150万款第三方应用供用户免费选择,那么这款平台肯定不能称为“封闭”应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的iPhone和Nexus手机都是开放的,而且这也我所关注的那一类“开放”。当然,苹果应用商店会提前过滤应用程序,但真正被过滤的应用少之又少。与之相反的是,谷歌却在某些应用程序开始上架售之后,出于安全原因或回应用户的投诉,而将撤消一些应用。

在我看来,这种针对第三方应用和第三方硬件的公开交互与作用让所谓的“开放”与“封闭”之间的争论变得毫无意义。

另外一件事:

这就是互联网。在我看来,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商业化,而且会因用户所用的设备和浏览器的不同而存在限制(特别是在我们向移动过渡的过程中),但是,互联网确实是“开放”的。你们当中的任何人可能都建立和推出过一个网站,而且非常容易。

还有一个围绕“开放”与“封闭”的争论,那就是网页与应用相关的争论。那是因为,作为一位移动用户,我发现应用在一些方面显得更好,而网页则在另一方面显得更优。对我而言,并不存在什么“开放”与“封闭”的争论。

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创建网页比创建应用更加容易,而且,不管我和你有多么喜欢应用,但网页必须得保留下来。

总而言之,科技行业最好是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重点关注其它事宜,而不需围绕“开放”与“封闭”展开争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