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阅文抛出内容连接2.0计划:噱头还是生态战?

   时间:2016-03-28 18:32:5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阅文抛出内容连接2.0计划:噱头还是生态战?

导语:内容连接2.0计划”不是噱头,而是一次平台战略升级。它伴随着商模重塑与生态建设。未来两年,阅文终端会拉动阅文营收、品牌、盈利,直接提升估值。

两个月过去,阅文集团再度祭出一项足以影响中国整个数字阅读市场的计划。

继1月初“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颁奖盛典推出IP新规则后,3月25日,在腾讯UP2016发布会上,阅文集团CEO吴文辉对外公布了全新的内容连接计划——“内容连接2.0”。

“一年之前,阅文在这个舞台上第一次向世人亮相,那时让大家知道了阅文有什么;一年后,要让人们知道阅文是什么。”他说,作为数字阅读与优质IP的领导者,阅文追求的终极使命在于,“将古今中外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以数字内容的形式汇聚于一个云端图书馆,供人们随时随地通过各种载体工具进行阅读分享”。

所谓“内容连接2.0”,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全体验+全内容+全场景+全正版。具体来说,就是用QQ阅读统筹阅读入口;引入线下更多图书资源,打造生态;一云多屏,跨终端、多场景体验;全正版行动。

这表述有些平淡无奇。肯定有人说是噱头。但我所观察到的吴文辉,不是那种直接渲染情怀的人。2016年开年第一场宣讲,他的表述应该不是空无所依。

内容连接2.0计划里,到底隐含着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是阅文集团继去年正式成立之后一次平台战略升级,着眼于未来多年的商业模式与生态建设。如果策略奏效,2016,阅文集团的规模不但将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更能提高竞争的门槛。

让我结合上述“四全”仔细分析一下。这其实是一组非常连贯的布局,就像一组组合拳。

你看到的所谓“全体验入口”,也即用QQ阅读全面聚合、打通阅文旗下8家原创文学网站、6家出版发行平台以及2家音频听书品牌汇聚的海量内容与服务,以统一的移动入口,强化体验。

QQ阅读是腾讯开发的手机看书软件,之前横跨塞班、iPhone、 安卓、 Kjava等多手机平台,全面支持TXT、UMD、HTML、EPUB、DOC等多种电子书格式。去年5月,QQ阅读5.0推出,率先尝试社交阅读,用户与作家、用户之间在手机上可轻松互动,这让它快速渗透市场,可触达近6亿用户,日活跃用户数跃居业界第一,已成为移动阅读首选品牌。

这当然是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手机的移动性、LBS及联通功能,能将过去无数无法企及的碎片化需求激活,创造一个规模庞大的的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2.97亿,其中手机用户达2.6亿。移动阅读已远超PC端,更远超纸质阅读增速。在中国,你再难找到能比QQ覆盖更广、更深的品牌了。阅文以QQ阅读统筹入口,固然近水楼台,更是市场选择。对比前世今生,它的读者群之所以大增,除了内容资源,更多就是入口优势。

阅文抛出内容连接2.0计划:噱头还是生态战?

而且,要看到入口统一背后的集约化、平台化效应,这伴随着阅文旗下多品牌内容之间藩篱的打破,不但能巩固6亿用户优势,也能创造相当增量,增强平台阅读体验与阅读粘性。

有了统一入口,汇聚起规模更大、阅读诉求多元的读者后,若内容不给力,或品类有限,阅读活跃度将很难提高。我们见过许多平台,题材高度同质化,许多作品沉积在那里。

阅文也难回避。它的平台内容题材也有类型化倾向,主要侧重都市、言情、玄幻、灵异、校园之类。它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一种题材就是一个品类,目前阅文平台SKU显得单一。它意味着,许多严肃阅读、深度阅读的用户群,以及纯文学之外的读者,将很难活跃在这一平台。

而且,SKU少,会导致后端IP开发出现同质倾向,平台会形成资源沉淀,导致许多作品无法获得更多变现,作者收益有限,读者也会出现审美疲劳。

2015年,阅文与福布斯发布的 “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年终盘点榜单上,最火的是《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鬼吹灯》等,你能看到,这类题材虽然很火,但类型单一。

阅文显然要打破这一局面。吴文辉说,阅文要实现“全民阅读”目标,全品类扩张是基础。2016年,阅文将与2000家出版单位合作,大力引进出版物内容,将其电子化。目前阅文已覆盖市面上热门出版物的50%以上,成了传统图书最大的电子平台。除了QQ阅读原有资源之外,还可通过“微信读书”获得专业图书,宗教、哲学、科学、财经、旅游等资源。

很多人没有体会到这段话的力量。在我看来,这个动作意味着,阅文集团已经建立起非常深的屏障。过去多年,有许多企业想渗透线下出版与传统图书,可以说全部失败,包括阅文的前身之一盛大文学在内。

另一个比较惨的是汉王。这家原本在扫描、文字识别等方面有核心技术的企业,IPO前后,猛冲电子书终端业务,线下图书资源开拓非常激进,没有意识到它的边界与优势定位,最后整个集团被拖累至今。当时,董事长刘迎建说,几年后,要靠电子书进入500强。而2015年汉王科技(002362)年报显示,营收3.64亿元,净利482万元,仍未走出当初阴影。

我不是否认汉王当初梦想。两次采访刘迎建,我都被他那种情怀感染。如今看来,汉王电子书的冒进与挫败,既有平台资源能力问题,确实也跟行业变迁有关。汉王有核心技术,但它不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缺乏统筹更多资源的平台与基础设施,只凭一己之力,用一个深度阅读的电子书尝试整合一个庞大的碎片化市场,本身就充满幻觉。

老实说,汉王阅读一开始走的是深度阅读与精英路线,忽视了大众市场,导致它的内容与终端定位也出现矛盾。

阅文不一样。它最初切入的是基础最深的大众市场,并立足移动互联网,连接碎片化需求与各种内容资源。在2016年年初,吴文辉敢渲染阅文终极使命,要看背后的腾讯,有着强大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云计算与大数据优势,它能赋予阅文领跑行业前进的势能。

而且,还有一层不易觉察的生态矛盾。网络文学阅读此前一直在蚕食纸质阅读市场。过去几年,实体书店曾经大规模关闭,这并非全因网络阅读而起,但线下出版阵营与电子阅读之间确实矛盾重重。

用一句有点搞的话说:这已经是中国出版行业、图书行业的改革深水区。用最俗的话就是:这里水很深。不要说阅文,就连它的母体腾讯以及BAT另外两家阿里与百度,都没有单独的能力整合中国图书出版业。这个领域不但有体制垄断,涉及许多人的饭碗问题,还有非常复杂的潜规则。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比如德国经济发达,但电子书市场渗透非常有限,它的线下图书依然非常强大,这背后与德国作为全球发达的纸质印刷设备大国有关。海德堡印刷机代表的一种体制潮流不容忽视。

阅文全内容品类计划里,显然有长远的O2O化的生态建设用意,它正试图涉深水而过。

吴文辉这次没提阅文如何撬动2000家出版机构、如何消除传统出版行业与图书流通行业的潜规则疑虑,如何实现分成。但我相信,里面一定充满智慧与生态眼光。某种程度上,这个基于内容扩张的生态体系建设,远比其他扩张阻力更大,创造的效应也更大。

但是,无论如何,在我看来,如果想要撬动、激活一个庞大的线下出版市场,必须有阅文这种具有高度垂直整合能力的互联网平台才能完成。其他执着于单一环节的企业,尤其是终端企业,不可能完成。

接着说。我刚才说,吴文辉这次提出的“内容连接2.0”是一组组合拳,意思是说,入口、内容、场景、正版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有了统一的入口,SKU大幅增加之后,如果跨终端的阅读场景上服务不力,那等于人为建造堰塞湖。

手机终端阅读确实最为流行。但不要期望一种模式一统天下。我从来都不信电子阅读真能完全吞噬所有纸质阅读。2009年秋,法兰克福书展,《第一财经周刊》一篇文章标题是《2018:书籍死亡》。刘迎建跟我说,有点夸张,20年左右还差不多。我其实也不信他的观点。

阅文并不渲染电子阅读完全替代所有阅读场景。吴文辉提出的“内容连接2.0”里,就有一个包容所有阅读场景的计划,也即所谓“全场景阅读”。意思是说,用户接入阅文全量内容,除了一个账户打通PC、手机、平板等终端外,还会有新的包容纸质阅读的终端,那就是阅文独立自主研发的电纸书,它即将上市,主要面向那类酷爱纸质阅读体验的重度、深度中文阅读用户。

我称得上深度电子阅读用户,一度有6个不同品牌的中外电纸书,但截至目前没一款合乎心意。要么系统本身不过关、要么文本格式侧重英文,更多问题集中在内容单一、无法真正适应移动互联网阅读诉求上。

QQ阅读代表的移动阅读足以覆盖主流群体,但要占领重度阅读,仅靠手机、PAD端根本无法实现:手机屏有限,文本格式体现常常捉襟见肘。比如古书、专业图书PDF格式,它就非常拙劣;PAD大,但娱乐过多,反而影响阅读。纸质书外,我相对推崇专业电纸书。

电纸书前两年一度爆炒。不过,不适应移动时代,没有基础设施支撑与多元内容支撑,仅靠终端拉动,不会有成效。以汉王为例,在中文阅读上,产品不错,但它缺乏强大的互联网平台支撑,很难做大;亚马逊电纸书流行,也有强大内容资源,云基础设施也好,但限于水土,它根本无法撬动更大范围的中文阅读,它对中文符号的支持一塌糊涂。仅从终端而言,我并不看好它对中国市场的长远渗透力。

截至目前,如果要选出一个真正具有垂直整合能力的中国企业,只有阅文一家。当然,它距离更完善的服务、更合理的商业模式还有一段距离。

很多人同样不明白,电纸书背后有什么难度。它不是一个纯粹终端活。这里面的博弈非常复杂。可以说有三大关:一是标准关;二是内容建设关;三是商业模式关。

内容方面,我相信本地平台大都会慢慢起来,阅文更有优势。但隐藏在电纸书背后的标准壁垒,很多人看不到。截至目前,文本标准基本由海外掌控,尤其是Epub们,中国每年要向海外缴纳几十亿专利费。中国电纸书标准组织早就建立,但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敢做电纸书,必须有自己的筹码,要么终端、服务及商业模式,要么内容,要么市场。亚马逊电纸书发展稳健,除了后端基础服务之外,跟它自己掌控这电子书文档标准深有关联。

阅文前身盛大文学部分,是中国电纸书标准体系关键承担方之一,尤其是内容交互平台,当初就是落在它那里。但核心的文档格式,至今中国仍没有左右力量,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标准缺乏、格式混乱,导致中国阅读市场割裂、碎片,很难形成规模化。而且,更难实现文化输出。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时代,中国图书数字化资源走出去,难题就在这里。

吴文辉没有展开这一部分,但阅文的动向里,一定隐含着更丰富的信息。我的预判是,一旦在电纸书领域有了生气,阅文应该会在中国电纸书标准体系、文化输出上发挥关键作用。而目前这个阶段,充分占领中文数字阅读市场,应该是它最紧迫的任务。

而在商业模式上,阅文是有相当经验。早在13年前,也即2003年,吴文辉便率领起点中文网推出VIP付费阅读制,生成了网络文学的一种造血机制,被公认为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基石,形成了一种良性生态。如今,阅文集团也是目前中国网络文学阵营里体质最健康的一家。

“2015福布斯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与其说是一份中国原创文学的获奖榜单,不如说是阅文集团IP实力的展示。这家公司正在努力塑造一个既开放又具有高度垂直整合能力的平台。在吴文辉的终极目标之下,这个平台才是最实在的。

那么,如此下来,阅文是否就可以等待着梦想变现呢?不能。内容连接2.0的四大措施之一,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全正版阅读”。

别小瞧这个似乎有点标榜的动作。有了入口,有了适应更广人群的内容资源,有了更多消费场景,如果不能保证正版化,对阅文来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

如果这个问题上阅文无法树立起行业地位,没有长期解决的策略,不要说2016年的内容拓展计划很难实现,它的商业模式、O2O行动、IP开掘甚至整个生态都很容易被冠上原罪标记。尤其是在目前文本格式缺乏更多有效保密的情况下,这种风险越来越大。

当然,中国版权盗版源头不在微观技术层面,这是个社会顽症,涉及一种长期以来对于著作权、知识产权、文化产品的敬畏与尊重。过去20多年,中国互联网免费模式,无形中也纵容了信息消费社会中的盗版侵权行为。

所以,从这个角度再去理解阅文2016年初成立的“正版联盟”,以及“内容连接2.0”里的“全正版阅读”,就能体会到吴文辉多么着急了。

阅文抛出内容连接2.0计划:噱头还是生态战?

吴文辉比更多人清楚这重风险。13年前,他率队首创的VIP付费阅读制,应该说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关键路碑。发布会上,他说,这套网文机制实现了数百万作家的天赋,培育了十几个网文大类,创造了高达百亿的市场价值,吸引了数亿的读者,不是夸大。

在一个不尊重知识产权与著作权、标准缺乏、高度分散的市场,这套机制确实面临盗版瓦解。连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两会”提案中都焦虑地强调说,当下国内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网络盗版仍然是产业挥之不去的“阴霾”,尤以网络文学最为严重,且面临新型网络侵权盗版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变异。

数据显示,2014年,盗版给网络文学行业带来的损失近100亿元。

吴文辉说,盗版不除,作家心血被挥霍,正版平台运转受损,直接打击到创作和创新的积极性,妨碍IP版权价值的有效实现,极大制约产业生态良性发展。过去几年,阅文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投诉次数超过2000次,遏制非法侵权作品4万部,成功下架了近50个侵权盗版手机软件。近三年内中国的十大侵权案例,都有阅文的维权相关。

吴文辉还透露,“后续阅文还有数百个维权案件将在法院陆续起诉”,他表示,2016年,法律维权将成为阅文的全年常态。

在我看来,吴文辉提出的“内容连接2.0计划”,不是噱头,而是一次平台战略升级。而且它伴随着阅文集团的商业模式重塑,一个着眼未来多年的生态建设。

当然,它背后的垂直整合动向,似乎更值得进一步关注。未来两年,阅文终端可能会产生更大声量,尤其是营收、品牌效应、盈利模式,这些将直接提升阅文的估值。想想看,哪怕阅文电纸书每年能卖个100万部,它营收将会怎样,而它又隐含着多少新媒体流量、广告的服务的机会。电纸书不仅是电纸书,它也是一个商业变现窗口。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一直认为,虽然阅文属于腾讯互娱四大板块之一,但它独立成为更大平台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某种程度上,它不但是腾讯互娱体系的根基,也是中国数字媒体产业链最厚实的土壤。如果对比其他互联网平台,阅文有成为新一极的实力。我甚至有一种预感,这个阅文未来仍有单独IPO、创造巨大资本市场效应的潜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