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华为公司凭借“以客户为中心的华为质量管理模式”,荣获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实施的中国质量领域最高政府性荣誉——“中国质量奖”。这给中国手机产业带来了什么启示?
作为国内质量领域最高政府性荣誉,“中国质量奖”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实施,每两年评选一次。这个奖项非一般的评选可比,它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三个转变”的使命: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质量,正是三个转变的基础,也是核心。
由此反思今天的中国手机产业,确总是在类似的循环中消耗着青春年华。那些熟悉的价格战,眼球经验和花样繁多的互联网营销,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喝彩和销量。可是,当光环褪去,一地鸡毛之后,受伤的总是用户。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已经告别了洪荒时代,开始步入成熟期,用户也不再是当初的“小白”,他们在体验了第一代的智能手机之后,开始重新做出选择,此前受过的伤绝对会让用户对手机品牌的选择更为谨慎。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短短两年时间国内的智能手机公司从400多家缩减到了目前的100多家。在不久前,就有大可乐、天语手机和夏新手机等品牌陆续退出手机市场。可见,过去中国手机赖以生存的低价换销量和以次充好的土壤,已消耗殆尽。这对中国手机的整体发展未必就是坏事。
就如荣耀总裁赵明所说,“中国所有的手机,现在需要认真严肃思考的一个问题。构建在品质和创新上的竞争力才可以持续发展”。
低价竞争的市场没有赢家
回顾2015年的手机市场,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首先,当初的互联网手机的领军品牌小米明显放慢了增长的步伐,取而代之的是对小米未来的担忧和质疑。其次,像大可乐手机那样的创业品牌开始度日如年,甚至纷纷倒闭。
从这些趋势,我们不难发现,用户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体验了发烧,体验了新鲜,甚至体会了狂热之后,用户的需求线条逐渐统一,他们对品质,对品牌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时候,价格反而并不是第一主导因素了。
对比更为成熟的欧洲市场,也可以略见端倪。比如说荣耀手机在欧洲销售价格比国内要高15%到20%。但是却保持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赵明说,“我们发现在欧美以低价来竞争是难以赢得用户尊重的,短期内是可以吸引很多眼球赢得一定的用户,只有构建在品质与创新基础上的企业竞争力才可以持久发展。”
而事实上,采取低价换市场的打法,这本身就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第一,低价就要有足够低的成本才可以支撑,低成本意味着在某些方面要损失一部分的利益。要么损害消费者利益,在产品设计上偷工减料,甚至采取低质量的材。要么就要你损伤了供应链的利益,把球踢给代工厂,这是现在珠三角代工行业经营惨淡的原因所在。
第二,采用了低成本的材质,换来了短期内的销量提升,和市场爆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产品的美誉度下降,返修率上升,最后还是影响了整个品牌的形象。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更多会换来更为凄惨的结局。
第三,低价战略,意味着在研发的投入上克扣,比如业界的很多品牌,都只是采用行业里的通用技术,对产品进行简单的硬件堆叠。这种产品,首先一定走不出国门,国际化只是梦想,这就回到了中国制造当初的老路,很难再走出自己的路。
所以说,低价的市场上不会产生赢家。只有守住品质的红线,持续的投入研发才有品牌的未来,才有中国手机的明天。
品质是市场正确的打开方式
还记得去年的京东618大促吗?过往,在618或是双11这样的节日里,无论你是多大的品牌,无不纷纷低头,降价促销成为常态。
有趣的是,当时荣耀没有采取降价促销,反而加价1元。当然,这1元换来的是价值98元的延保服务。对荣耀来说,这是一次警醒,提醒手机行业不打价格战,要坚守品质,以此给消费者更多保障。这一行动开创和引领了国内手机企业的先河,也确实带动了下半年以来手机企业竞争方式的变革。
用户给出的回应,也出人意料的好。赵明说,“事实证明了,荣耀在京东618手机节中是销售冠军,我们不打降价促销,还赢得了竞争。这给我们很强的信心,中国的用户需要的是质量,需要的是有创新的产品,低质低价在中国市场行不通。”
在我看来,一方面是用户的需求在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则是荣耀对自己的态度“更狠”,对产品品质严格把控,对研发投入绝不缩减,赢得的市场尊重。
据了解,荣耀的质量把控贯穿了整个产品生产周期。从工艺控制,流程控制,供应商管理都做好质量管理。赵明说,哪怕任何一个小的环节出了问题,产品到用户手里就会有十倍的放大效应,这是任何一个品牌都无法承受的。
所以,荣耀在产品的生产流程中有一个“零缺陷”的原则: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把缺陷留到下一个环节。“比如说在供应商管理上,我们有一个非常苛刻原则叫做零收一退,就是对十个器件进行抽检,只有没有发现任何缺陷的时候才收这一批产品,但凡发现有一个故障产品就把这一批产品全部退回去,这样带来我们成本大幅度提高,但这就是我们对待生产制造体系的态度和要求。”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也可以说明问题。荣耀有一批价值2000万的手机,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轮胎起火事故,但是手机除了受到高温炙烤,并没有受到关键损伤。这时候,荣耀做了一个决定,为了避免在用户使用一到两年后发生质量隐患,最终销毁了这批价值2000万的手机。
可见,荣耀对于品质的追求是何等的精益求精。在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今天,在用户的需求发生新的改变的今天,对产品品质的完美追求,这才是打开市场的正确方式。
立足中国创造 给中国手机新的希望
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参观中关村创业大街时,曾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供应国,有巨大的市场,更有巨大的行业提升潜力。“这更需要基础研究作为支撑,让更多‘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变成‘Created in China’(中国创造)!”
可见,手机产业对于中国创造,是有很多意义存在的。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网民数量6.5亿,手机网民近5.6亿,这样的规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他们的消费需求是拉动创新创业的巨大牵引力,规模超大的人才群体更是创新创造无与伦比的重要资源。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手机就是用户接触世界的窗口。
但从总体上说,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国的手机品牌起步较晚,具有划时代的产品还不是很多。
所以,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要时刻怀着从零起步的心,耐心的投入研发,不断通过用户体验提高手机的设计水平。
在研发和创新上,华为一直中国企业中有口皆碑的典范。资料显示:华为10年研发投入累计超1900亿元,投入占比在全球同业中最高。2014年研发投入408亿元,占当年营收的14.2%。巨额的研发投入支撑了华为的技术创新,并且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不畏惧竞争对手的专利战。华为共拥有3万项专利技术,其中有四成是国际标准组织或欧美国家的专利,华为已是电信领域的知识产权龙头企业。
而荣耀作为一个成立刚两年的互联网品牌,到2015年就做到60亿美金,也是得益于背靠华为的研发实力,以及荣耀本身对产品品质的高要求。
当然,长期投入研发和对产品品质的严格控制,在短期内是会降低利润率。但是从长期看,这却是必须要交的学费,在全球市场的争夺中,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会处处被动挨打。研发实力在短期内是决定企业能否走出去的基础,在长期看就是整个中国创造能否实现的关键。从华为荣获“中国质量奖”,是可以预见这会是中国手机产业转型的起点,未来的中国手机产业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