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品同步上线 360智能摄像机1080P和小蚁2谁将成为赢家?

   时间:2016-04-01 09:35:30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尽管李世石与谷歌AlphaGo的“人机大战”早已落下帷幕,但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却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事实上,融入了不少人工智能科技的智能硬件产品如今正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近日,两款智能产品360智能摄像机1080P与小蚁摄像机2相继开启了淘宝众筹,与以往的产品相比,二者在配置及功能上都有了全面提升。作为看家护院的好帮手,360智能摄像机1080P与小蚁2谁更出色呢,我们不妨来进行下详细的分析对比。

图1:360智能摄像机1080P和小蚁2

谁的底子更硬,我们先拉个表格出来看看,然后再进行详细的对比。

 
一、画质对比

作为摄像机产品,镜头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硬件组成,而画面清晰度也是给予用户最直观的体验反馈。因此此次两款新品同样选择将镜头分辨率由之前的720P提高为1080P,以求改善画质效果。

分辨率方面两者不分伯仲,但是此次360智能摄像机先行一步将镜头广角一举提高到150°,比小蚁2的130°要高一些,视野范围自然也开阔不少。在镜头分辨率和夜视功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360智能摄像机可以安全监控的范围更广。

二、安防功能对比

硬件配置的提升当然是要为功能服务,无论小蚁2还是360智能摄像机,它们最大的作用都是能够像一双眼睛一样为房屋或店铺提供7*24的全方位远程视频监控。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在图像识别方面,小蚁2具有区域人形侦测、手势识别、人流量监测功能。人形侦测是智能监控产品的必备功能,不过小蚁2才新增这项技术,之前版本都没有,至于使用体验如何,这个需要后期用户的评价。

图2:360智能摄像机和小蚁的人形识别

相比小蚁2的区域人形侦测技术,360智能摄像机1080P可以说更加成熟一些,人形判定技术360智能摄像机从第一代就开始运用,用户评价不错。此外360智能摄像机1080P还延续了上一代的家人面目识别功能,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将家人或爱宠与陌生人精准的区别开。

相对于360智能摄像机的家人面目识别技术,小蚁2的手势识别就稍显逊色,虽然手势识别具有唤醒功能,但是在解决用户的需求方面用处不大。此外小蚁2的人流量监测也是一项可以为用户解决伪需求的功能,对于其主要消费群体家庭用户来说,此项功能不免显得有些画蛇添足。

三、声音识别对比

文章开头就提到,如今人工智能已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于摄像机而言,除了最普通常见的运动监测和人形监测外,开发各种高科技的功能应用已经势在必行。

对于智能摄像头来说,声音识别的重要性虽然不及人形监测,但是在某些使用场景还是用处很大,比如当刚刚醒来的宝宝哭声响起时,摄像头就能自动检测到,并迅速推送到宝妈的手机上。这个功能360智能摄像机1080P和小蚁智能摄像机2都有,可以说非常人性化。

图3:宝宝哭声监测

除此之外,360智能摄像机还有语音唤醒和语音交互功能,可以实现唤醒摄像机并进行实时语音通话、免费打电话等功能,给家人沟通带来方便。

四、云存储对比

随着智能信息化时代的逐步发展,数据存储已不仅仅局限于各类硬件芯片,云计算应用服务才是未来智能产品的必备功能。相比于360智能摄像机早早就实现了云端信息存储,小蚁2在这方面的起步则晚了一些。目前其引入的云服务,是以“阿里云”为技术支持,能够完成对视频画面数据的全天候移动监测存储,循环录制时间是15天。

图4:360智能摄像机对视频画面数据的云端存储

360智能摄像机的云存储是通过360公司的上万台服务器实现的,可在云端为用户保存7—30天的录像视频信息。在云存储方面两者可谓各有千秋,只是小蚁2推出时间稍晚了些。

五、安全性对比

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方面,360智能摄像机得益于360公司在网络安全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享受金融级的安全保护,在网络接口端采用私有性质的加密协议进行数据流传输,保证用户个人信息的绝对安全。而小蚁2用的是第三方的技术支持,即阿里云,在安全上,相信用户对360和阿里云有清楚的认知和判断。

六、价格对比

360智能摄像机1080P和小蚁2目前还都在众筹阶段,也就是说还没有公开发售。据众筹价格显示,360和小蚁的价格分别为289和399(都包含一年的云存储)。结合上文的硬件参数及各项功能对比,360智能摄像机289的价格还是完胜小蚁的。

综上所述,360智能摄像机作为360公司在万物互联时代的开路先锋,已拥有多年针对云计算处理与人工智能开发的深入研究,在产品推出之后已经获得非常不错的成绩。而小蚁智能摄像机背靠小米品牌也获得众多粉丝用户,与360智能摄像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内品牌。

所以,结合价格通过对各方面配置的比较,在360智能摄像机1080P版与小蚁摄像机2代两款产品中,前者的设计自然要完善且专业一些,性价比也更高,更值得用户购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