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传统电视转型艰难,如何打破“互联网化”僵局?

   时间:2016-04-01 13:47:05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从去年到今年,海信、康佳、TCL、长虹、海尔等品牌的声量越来越低,包括三星、LG等日韩品牌也在市场关注度上逐渐呈颓废之势。在酷开、小米、乐视等年轻化互联网电视的冲击下,曾经风靡中国亿万家庭的这些大牌电视在互联网浪潮下,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转型”是这些传统电视厂商近两年频繁念叨的词,“互联网思维”也是一直强调的概念,而且也在网络销售渠道建设、视频内容合作、品牌互联网营销推广等方面实施了大量的落地动作,但为何依然深陷僵局,成绩不佳?

究其根本,都是被“互联网思维”害的。多数传统厂商认为让电视接入互联网,把销售渠道搬到网上,把在线视频量增大就是互联网化了,就是互联网电视了。实际上,这这是对“互联网化”的最大误解,也是“中毒”最深的表现。

“互联网化”的内核并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目标消费者,是用户。在“互联网思维”中,互联网只是一种基础支撑工具,思维是指站在市场和用户的角度洞察消费痛点,并对以往技术、产品、服务进行创新和迭代,引领需求潮流,进而不断地提高用户忠诚度和社会化口碑传播。

微信之于QQ就是腾讯互联网思维的成功创新,QQ是传统型的即时聊天工具和交友工具,但微信基于移动终端和通信网络发展而创新出的全新社交工具,是腾讯在社交领域成功转型的一个案例。如果按照先有多数传统电视行业的做法,无非就是在QQ上不断地做做文章,那么就不会有微信的存在了。

经过2015年的全盘发力,互联网电视产品更加深入人心,市场渗透率不断走高。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互联网电视的市场份额达11%,预计2016年或达20%。毋庸置疑,互联网电视已经逐渐正在成为市场的主角,而不再是萌芽状态了。

在互联网大浪潮下,传统企业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在去年扎堆“分家”,纷纷将各自的互联网电视品牌“放养”,与小米电视和乐视电视在线上进行厮杀。其中包括,酷开脱离创维母体,作为独立的互联网电视品牌自主运营,海信宣布独立Vidda品牌,康佳的KKTV出走单干,TCL联合爱奇艺推出爱奇艺电视。这个阵营还包括长虹的ChiQ和海尔的摩卡。

酷开与KKTV网友关注度情况(Vidda、ChiQ、摩卡等百度指数均未收录)

不过从各品牌公开的销量数据和用户关注度上来看,目前只有销量超过百万,运营终端量超过1500万的酷开与小米、乐视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其他品牌的市场表现还有待提高。

在4月1日酷开独立运营“1周年生日”,酷开董事长王志国在内部邮件里表示,仅一年时间,酷开从产品设计、渠道搭建、用户运营、品牌营销,以及行业合作等方面完全独立,自力更生,并超预期完成计划目标。不仅为传统电视品牌趟出了一条可借鉴的转型之路,而且也成为引导专业高端互联网电视消费的新潮流。

资料显示,在一年的独立运营过程中,作为创维的一次果决而大胆地尝试,在互联网电视第一人王志国的带领下,酷开率先推出三合一电视A43、果粉电视A55、艺术电视T55,以及业内首台OLED互联网电视T55 OLED等一系列以用户为中心的高端热销新品,成为互联网电视市场的一个潮流引领者。

(T55 OLED发布会图)

酷开A43是酷开独立运营后第一款独立研发和设计的面向老人、年轻人、小孩的三合一电视,一台电视,三套定制系统,分别应对不同需求的人。酷开A55为“果粉电视”,能够与苹果手机、平板、手表等移动终端无缝连接,实现大屏交互。酷开T55则是面向高端人群的艺术电视,弥补了高端互联网电视的市场空缺。

此外,酷开还于3月10日领先小米、乐视等对手推出了行业首款OLED互联网电视酷开T55 OLED,也首次把大屏OLED电视价格拉至万元以内。

左手产品开发,右手终端运营。在系列新品取得巨大成功,酷开推出“酷开模式”运营策略,依托超过1500万的客户端规模,联合运动、教育、旅游、购物、广告等领域合作伙伴构建起了一个以酷开“智慧屏幕”为承载的开放合作系统,为伙伴提供了一个直达消费者客厅的商业模式,为用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大屏生活形态。据报道,酷开已联手携程旅行网以及酷玩部落和环球购物,率先布局了旅游、运动、购物等领域。

如果说创维品牌是QQ,那么酷开品牌就相当于微信,而且两者在渠道、市场、用户方面形成互补,成为线下者加线上的黄金组合。可以说,酷开是创维集团互联网化运营的成功尝试,也是传统电视成功转型的典型案例。

酷开的成功,为传统电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互联网化”不是到网上去就可以,互联网电视也不是给电视接上互联网就可以。传统电视要成功转型,真正在互联网电视市场取得突破,产品创新和用户运营两手都要硬才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