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直播“造熊”:腾讯新闻的探索与自我变革

   时间:2016-04-08 14:48:29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每年3到5月,是大熊猫繁育高峰,而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科研机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也在此时迎来新一年“造熊季”。

今年比较有趣的一个事情是:腾讯新闻联合iPanda熊猫直播进行大熊猫交配实况直播,并同步进行大熊猫交配和保育知识科普,让全球观众更加了解大熊猫保护和繁育现状。

这不是第一次直播、也不能算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事件,不过在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媒体前沿的浪头:技术正在成为媒体开拓边疆的利刃,而媒体人对媒体初心的思索与自驱型的变革才是这场战役的关键。

技术驱动媒体的边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媒体的边界开始不断延伸——从四大门户,到微博140字的碎片化表达方式和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形式,再到各大新闻客户端的个性化推荐,以及如今风靡的短视频、直播等,不断诞生的新媒体形式犹如“雨后春笋”,而这些新领域成为各家角力的战场。

另一方面, “互联网原住民”对“移动化、数字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已经开始倒逼媒体边界的延伸。《2015全球传媒发展报告》指出,2015年在社交网络上搜索、阅读、讨论和看新闻的人口比重都在上升,其中使用脸书、YouTube和推特网站的居前三位,其总和占70%。而越年轻的人群,社交网络的使用率越高。其中,18~24岁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最多,总平均达72%。

2013年,我们还在微博围观留几手的吐槽;2014年,微信公众号就兴了起来;2015年,我们已经把时间分散到了各种App,包括腾讯新闻、喜马拉雅、斗鱼TV、知乎等各式各样的内容平台;而今年年初,papi酱的一炮而红,更是开启了视频自媒体的时代。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是开始,媒体的边界还将无限延伸,直播、VR、全息影像等等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人们触媒习惯,改造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体感方式,这次的直播“造熊”就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大熊猫交配直播,其实就是一篇非常专业的“科普文章”,一方面,形式方面并不算太过创新,另一方面,如何有趣的讲好这个故事,让人参与进来,这些都是有挑战的命题。

从这次直播来看,首先这次腾讯新闻使用1:1(一镜到底、一刀不切)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反映这一事实。其次,这次直播研究中心专家的全程参与,解答网友有关熊猫发情、交配和繁殖的一系列问题。另外,在直播中加入互动、充满趣味的科普小视频,较为全面的实现了科普。

插入视频:

http://view.inews.qq.com/a/NEW2016040301432206?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无论是事件(造熊季)、黑镜实验还是一个人的车站,技术正在将一件事、一个人、送回到那个场景,细节让人进入想象,满足的是我们对自我世界的丰盈,而这写都很好的扩展了媒体的边界。

好的内容供应商永不过时

白岩松在《一个人与这个时代:白岩松二十年央视成长记录》一书中说道,“我一点不担心,在哪个屏幕主持节目不是主持节目呢。将来在你的移动手机上,咱们再见。”他觉得更重要的是,“不管哪个时代我都是内容供应商,请问哪个时代会不喜欢好的内容供应商?只要把自己做成最好的内容供应商,新时代来得越快,你越是得意者。” 内容为王的泛媒体人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的冲击,实际上是一种介质变化带来的。互联网只是为媒体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送方式,媒体的本质并没有变化。随着技术的更新,这种变化将会时时刻刻发生,今天是微博、微信、视频等新媒体的时代,几十年后又将会有新的东西出现。所以,媒体若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时刻保持着内容的优越性——随着渠道形式和用户审美的变化,进行内容的探索和变革。

Papi酱的短视频能够广受欢迎,并不只是2分钟的吐槽那么简单。其实,她的大多数视频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她用夸张的手法将我们不愿说出口的话放大,从而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你会发现,这种内容制作方式,其实是围绕“人”而来的,它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理解“人”的节目。

从央视跳槽后担任腾讯网副总编的李伦(《社会记录》《看见》制片人、《客从何处来》总制片人)在一次采访时说过,做节目一定要“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因为只有“从信息价值的角度,抵达个体的合理性,才能抵达新闻的特殊性,发现真新闻,新问题。”他强调,我们关注的是人,而不是人的附着物。只有关注到人,媒体的内容才会有温度。

如果从尊重人的角度,媒体内容必然是谦逊的、商榷的、邀请人共同思考的。最为重要的是,新闻(纪录片)的本质是当事人的生活。而你我即是不同新闻中的人物。

所以,报道要把新闻还给当事人,还原生活而非企图利用它。知名作家王开岭老师曾经说过:把一个人送回到他的生活位置和肇事起点,才能了解和理解,只有不把这个人孤立和开除出去,才能看清这个事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

从《一个女孩的车站》到《黑镜实验室》,再到《造熊季》,背后反映的是一家媒体对于内容的雕琢和媒体价值的思考。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翘楚,腾讯新闻的探索和自我变革一直走在最前端——这是自我发展的要求,也是严酷竞争使然。而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媒体人对自我的“发难”。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