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16GTC大会:蚁视最新二代头盔核心参数与Oculus Rift 、Htc Vive相当

   时间:2016-04-13 10:53:37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Oculus和HTC是虚拟现实领域里走在最前面的两家公司,2016年随着这些设备的消费版陆续上市,想必很多用户都想知道国内VR头盔厂商在技术上与他们有多大差距,未来国内VR厂商路在何方?

近日由NVIDIA举办的开发者大会(GTC)在美国举行,国内VR领域相关厂商蚁视、诺亦腾等都携带自己的新品亮相。在蚁视展台,笔者有幸再次体验到了蚁视最新版的虚拟现实二代头盔原型机,与Oculus Rift 、Htc Vive相比,蚁视二代头盔整体体验效果并不差。

据蚁视CEO覃政介绍,相比1月份CES展出的蚁视二代头盔原型机,此次GTC大会展出的是最新版原型机外观变得更小、质量更轻,屏幕由单块2K分辨率OLED屏更换为两块OLED屏,分辨率2160 x 1200 (单眼 1080 x 1200),两眼同步性更好、眩晕感更小,而且有更好的兼容性。

当然,仅根据技术规格很难判断VR设备的整体性能,实际的体验才是王道。根据笔者体验,从画面显示的角度来看,画面颗粒感消失,游戏运行流畅,并没有觉到头晕;在操作体验上个人觉得地面位置追踪加手柄红外马克球给沉浸感加分不少,笔者在空间移动时,视觉完全跟上了自己的动作,感觉虚拟世界变得更加真实,而不是说这个世界只是简单的浮现在你的眼前。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蚁视头盔与Oculus Rift、HTC Vive在屏幕、分辨率、视角、刷新率等核心参数完全一致,三款设备都采用手柄作为操作器,最大的区别在与位置追踪。HTC Vive是在头盔上集成了37个传感器,通过悬挂在外部的两颗激光传感器识别佩戴者佩戴的机身上的位置追踪传感器,从而获得位置和方向信息;Oculus Rift主要依赖与360度头部追踪,同时拥有一颗体感摄像头来监测动作。不过,本质上来说,Oculus Rift主要提供的是一种坐着进行的体验(即便有一些站着进行的演示,但实际上并未实现全身追踪);而蚁视的位置追踪技术与HTC、Oculus的方案完全不同,是在机身上放置红外摄像头,对地面上铺有特殊的标志点进行捕捉。

同时,前置摄像头也能在视场范围内捕捉带有红外马克球的控制器的空间位置,实现位置识别。红外马克球也可单独放置在桌面,在小范围内移动头盔实现位置跟踪,蚁视定义为桌面位置追踪。笔者在体验FPS射击游戏时,操控带有红外马克球的控制器在头盔摄像头的视场范围内前后左右移动,可实现游戏中人物的空间移动,蚁视称之为全新的VR游戏交互方式吧台模式。据覃政介绍,这两项技术也是蚁视首次对外展示。

此外,覃政介绍蚁视的位置追踪技术可无限扩展位置追踪的空间,不受范围限制,加上手柄红外马克球追踪方案,可以赋予用户在虚拟现实中更多的交互可能。覃政透漏,蚁视目前正在推广的线下体验店,将全部采用该位置追踪方案。

从某种角度来说,Oculus Rift、HTC Vive以及蚁视二代头盔的设计都不够完美,它们戴在头上都略显笨重,但这便是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形态。另外,它们都拥有可调式的绑带、内置面板拥有舒适的面部护垫,佩戴感方面相差不大。在内容丰富程度方面,其实目前还不能一概定论,因为大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日后谁能爆发还不知道,但就现阶段来看Oculus、HTC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占有一定优势。

目前的阶段,也还无法确定谁是虚拟现实领域的赢家,不过,价格和品牌一定会是重要的因素。HTC Vive目前看来更偏向核心PC玩家,价格和使用成本更高;Oculus 作为全球最早推出VR设备的公司,受关注度最高,价格方面Rift也大大低于Vive,不过从虚拟现实体验来说,稍逊于HTC Vive。蚁视作为国内的VR创业公司,虽然目前的二代VR头盔还是原型机,但在虚拟现实设备的核心参数方面已经与消费版的Oculus Rift、HTC Vive相当,整体体验效果令人满意。

随着Oculus Rift、HTC Vive消费版陆续发货,蚁视二代头盔在核心参数与之相当的话,若在价格方面保持优势,相信国产VR设备也能在虚拟现实市场杀出一片天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