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今天最大的事情要数,京东旗下的“京东到家”和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完成了合并。看到这一消息的时候,八姐的脑海中不禁浮出了刘强东去年为“京东到家”造势时的慷慨激昂。当时,“京东到家”可是刘强东最爱的亲儿子啊。
1,这是刘强东亲自抓的业务。
2,刘强东甚至称京东到家的地位于京东等于微信于腾讯。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备受刘强东重视的业务,居然,拆出来和“达达”合并了,不得不说,乍一听还是有些怪异的。特别是,有京东到家的员工直接对八姐说,这不就是“卖掉”了吗?
打住打住,这怎么看都不是“卖掉”啊。根据新闻稿,合并后,京东持有新公司47.4%的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而且,刘强东进入董事会,这应该是京东并掉达达才对呢?为毛京东到家的员工会产生这种错觉呢?
我相信,对于很多京东到家员工来说这种错觉主要是因为成为独立公司后,达达CEO蒯佳祺担任新的CEO,而员工们可能将脱离京东体系成为合并新公司的员工。
而相信,一贯有对所有业务有控制力的刘强东,估计最早也不会愿意把到家业务交出去,能自己砸钱养起来的亲儿子,干嘛要再给他找几个爹呢?
那么,最终,刘强东为毛还是将“京东到家”拆出来、与另外一家合并了呢?八姐觉得,最关键的因素其实是,竞争太激烈,“京东到家”已经没有慢慢发展的时间了,只能抱团取暖。
嘻嘻,听我给你八一下:
1,面临了太多的先行的竞争对手,“京东到家”如果按着既往速度发展,已经失去意义。
“京东到家”主要解决的是线下3公里、两小时内配送的问题。但其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团外卖、百度外卖、饿了么等,都已经变成了“京东到家”的对手,而且更为强大。在这场战争中,美团饿了么等只是将外卖作为切入口,但买个生鲜、生活用品,是不是捎带手的东西?完全可以利用原有人员,不行再做点众包。
再来看一下“京东到家”的发展速度,去年3月份到12月,9个月的时间,已经拓展了13个城市,这简直是飞一般的速度了。但与饿了么、美团们相比,这只能算作毛毛雨。“京东到家”即便仍飞一般地发展,也不一定赶得上原有的对手们,时间成本太高,所以,在这个时间点,要么直接砍掉项目不做,要么就寻求更快长大的新通路。与达达合并就是新通路。
2,插个题外话,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京东为毛一定要做O2O业务?
既然到家业务难以做大、亏损还挺严重,那么为毛京东一定要做O2O业务呢?八姐觉得,道理其实简单易懂的,京东目前还在吃着电商人口的红利,但这个红利马上就到天花板了。而线下O2O特别是生鲜类的高频次配送业务,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痛点切口抢夺京东营业额,覆盖掉京东的部分优势。
很简单的例子,我之前可以忍受次日达、当日达的物流效率,甚至觉得这样已经够好了,所以,我在京东上买各种生活用品。但当我知道有半小时可以送到的方便面酱油和蔬菜时,我就不会在京东上买这部分东西了。
京东显然是在警惕未来的这种危险,警惕自己变成替代品。特别是,竞争对手阿里已经开始行动了,重金成立口碑,并成为了饿了么的第一大股东。所以,京东能不行动吗?能不着急吗?能不持续加码去涉足O2O业务吗?
3,有人说,京东这次将到家业务拆出去合并,还是为了减少亏损,使财报更好看些。但是八姐觉得,这肯定是刘强东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京东在将到家业务分拆之后,可能将不会合并报表(持股比例低于50%一般不合并报表,但也要由审计最后决定),这将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的亏损,报表好看,也会提振股价的。并且在新的公司中,尽管京东还要继续投入,但还有其他投资方,即便拓展市场,亏损也比不上单独做要多。
不过呢,八姐依然觉得,财务因素并不是刘强东考虑的最关键因素。
首先,京东到家的亏损京东是可以承受的。算笔账,根据京东到家去年底公布的数据,其日订单数是10万,如果每一个订单补贴10元的话,那么一年的亏损也就是3.65亿元(实际2015年的亏损估计没那么多,因为前期订单数很少)。而京东去年一年的亏损是94亿,到家业务的亏损额对京东其实是九牛一毛。虱子多了不怕咬,反正已经巨亏了,还在乎到家的亏损?
其次,再看看刘强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到家的亏损那都不是事儿。大家还记得吧,京东去年花了43亿元占了永辉超市10%的股份,这是京东上市后在投资上花得最多的钱。永辉能干嘛?说白了还是为了O2O到家业务。40多亿大手笔都花出去了,还在乎到家的运营亏损?
所以,八姐觉得,减少亏损并不是刘强东剥离到家业务最关键的考虑因素,最关键的是到家业务即使烧钱也很难做到市场前列地位,时间成本太高。
4,这个时候,生存也很困难的达达出现了,于是在红杉和DST的撮合下,京东到家就和达达合并了。
先来说达达,即便是最大的独立众包物流商,但是,现在它的日子可是不好过的。达达很大部分的订单来自于美团、饿了么和百度等外卖三巨头,但这几家都开始自己做众包了,达达就有点难过了。
于是,春节后的某一天(八姐yy一下),沈南鹏就约着刘强东和达达蒯佳祺见面吃饭了,蒯佳祺和刘强东的愁思都漫到了一起去了,一拍大腿,那不行就合了吧。
嗯,再补充下,红杉和DST同时都是京东和达达的股东。并且,红杉是达达最重要的投资人,沈南鹏和刘强东关系匪浅,刘强东还曾经将自己老婆奶茶搞到沈南鹏的公司学习投资。
5,而且,对于京东来说,和达达的合并算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来,在算笔账,达达去年12月对外宣布完成3亿美元的融资,当时估值10亿美刀。而这次京东以到家+京东集团的业务资源+两亿美元现金换取新公司约47.4%的股份。
假设这轮达达的估值还是10亿美金,那么京东到家+京东业务资源作价的估值就是7亿美金。
而京东到家和达达的业务差的可不是1倍两倍。根据去年底的时候,京东到家日订单量10万单,而达达的日订单量是百万单。所以从体量上讲,达达是京东到家的10倍。
对于刘强东来说,现在只花了2亿美金,不仅将到家这一亏损业务甩出去了,还获得了O2O更好上升机会的通路,甚至还成了大股东。这笔买卖划算吗?还是很划算的。
6,当然啦,从现在看来,京东和达达的合并还是有操作难度的。
但凡合并,就会有各种人事问题,到家系和达达系的高管能很好配合吗?很多城市重叠的话,裁员是不是不可避免?
还有,这对刘强东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作为一个一直控制着一切的人,到家和达达的合并,其实是第一次有一个业务脱离了刘强东的完全掌控,独立发展。而,刘强东如果只占一个董事席位的话,说话好使吗?会不会和达达系的高管发生冲突。
嘿,八卦如八姐已经开始幻想各种狗血大戏了。哈哈。
总而言之,京东到家和达达的合并是抱团取暖,是面对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等强大对手无奈的妥协之举。能够独立的话,谁又愿意合并呢?
但,这说不定也是最好的结局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