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最快指纹识别+私密花园:ivvi i3推指纹新玩法

   时间:2016-04-26 11:56:27 来源:搜狐科技作者:莫昌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自本月11号举办发布会后,ivvi i3目前已正式进火爆热销期,记者在全国多家手机通信门店看到排着长龙前来咨询和购买i3的用户,当我们询问体验过真机的顾客对i3的感受,大多数人给出了几个关键词:机身纤薄,运行快速,闪电式指纹识别和神奇的秘密花园。作为国内手机品牌新秀,ivvi在许多手机功能方面打破条框,推陈出新。下面我们就带领各位看看ivvi i3这次在指纹识别方面秀出了哪些新玩儿法。

玩转高科技:生物电双引擎成就0.1秒极速解锁

体验过ivvi i3的朋友们应该都对i3的解锁速度印象深刻。轻触解锁键会发现解锁非常灵敏。ivvi官方表示此次ivvi i3通过指纹+生物电双引擎识别算法、业界领先的硬浮点降噪技术、加上采集过程中的自适应图像增益技术,使得指纹识别达到0.1秒,这个速度是史无前例的。

对于正常的指纹,手机识别速度和精准度都相差不会很大,但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手湿、手指脱皮等因素干扰,这个时候指纹识别会大大降低我们的使用体验,记者邀请一位手掌经常出汗的朋友做了指纹识别测试,结果验证其依然有很快的精准识别,眨眼瞬间手机解锁,让人刮目相看。

会魔法的指纹:拿起就解锁,放下就省电

ivvi代言人赵丽颖的那句“拿起就解锁,放下就省电”被称为广告金句。和上一代小骨Pro一样,ivvi i3承袭了“前辈”的经典特性。独特的“魔法指纹”突出表现了ivvi在指纹方面的强大优势。此次i3背面指压式设计使得单手握持比正面设计更快更直接解锁,配合不同的指纹设置,一按进入超级省电模式,使 i3 拥有“拿起就解锁,放下就省电”的神奇魔力。“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按入不同的指纹,手机则自动为用户省电。不仅手机体验上更加便利智能,我们也看到了年轻的ivvi在节能技术创新上的不断发力。

很多人平时上班打卡总会遇到“对不起,请重按手指”的语音提示。而在紧急使用手机的情况下,快速解锁就成为了必须的要求。此次ivvi i3配备了更智能的CAC算法软件(capacity auto control 自动适应控制)来识别指纹图像,使ivvi i3有聪明的自学习能力,越用识别率越高,指纹朝上、下、左、右各方向均能正常识别,不管怎么按,聪明的i3马上能懂。

掌控“私密达”:建造一个专属你的秘密花园

除了最常用的开机解锁,我们还注意到了ivvi一直在挖掘指纹的更多扩展应用。例如让大家津津乐道的“秘密花园”应用。秘密花园类似于一个私密空间,可通过密码或者指纹进入,用户可将一些隐私信息存放于此。用户可将手机中用户私密的内容(联系人、信息、应用、图片、视频)统一集中管理,并且与指纹进行关联。用户只需要使用指定手指触按一下指纹即可进入这个空间,查看自己的私密的内容。有趣的是,如果用户想在普通空间直接查看私密信息,ivvi i3也可以实现。

我们设置图片为私密信息为大家举个例子。进入图库,选择3张“大白”照片作为私密图片,使用指纹解密,这时私密信息就会出现,再次使用指纹,3张私密图片就会消失,大家可以看到只剩下一张“大白”图片了,其余照片已隐身。从此不再担心某些私密图片/视频/信息被他人浏览,也避免了尴尬的产生。

为用户钱包负责:支持微信、支付宝、FIDO等安全支付

随着手机金融的发展,“去钞票化”的手机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所需。比起密码支付,指纹支付更加快捷和安全了,因此指纹支付方式逐渐成为潮流。ivvi i3的指纹支付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FIDO(京东钱包、翼支付)等。指纹支付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录入指纹后,在相应的支付软件的设置里面开启指纹支付功能即可。比如我们常用的微信支付,只需在微信的设置里面开启指纹密码,验证支付密码,指纹和短信验证码即可开通,开通以后就可以用微信指纹支付了。

说到人们关心的支付安全,i3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安全技术,其指纹识别解决方案“XPU & TrustZone”硬隔离指纹信息技术,是基于芯片硬件的安全解决方案。在所录入的所有指纹模板信息利用AES256算法进行加密,每个芯片都有独一无二的密钥,这个密钥在芯片出厂时就是被一次性熔断写入,根本无法从外部读取和修改。从此各种重要的指纹支付应用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介绍了这么多ivvi i3的指纹新玩法,相信大伙儿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线下门店里人潮涌动,用户都争相去体验i3。作为ivvi 年度旗舰产品,ivvi的确在用户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消费者能关注这部纤薄有型,玩转指纹的诚意之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