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3号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2016绿公司年会上,最重磅的环节是10位大佬看10年。马云演讲之前问了贾跃亭一个问题:如果贾跃亭是BAT的一员,对于BAT垄断整个互联网创业资源的事情,会怎么做?面对马云的提问,老贾不再继续三座大山的言论。他认为创业者如果能站在下一个时代的维度去制定战略,走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可能就会引领下一个时代。
而马云则认为,推翻了三座大山,把地主斗死了,农民也不一定富起来。马云也认为微软、IBM、Oracle抢占了资源,其实这三家公司面临的挑战跟大,BAT也是这样。当然,对于说BAT垄断互联网创业资源的说法,马云还说了一句话:创业者觉得BAT了不起,是因为他们的想象力不够。
还是回到问题的原点,大家认为BAT现在还是之前的那三座大山吗?仍旧还会走创业者的道路让创业无路可走吗?近几年来看,似乎并不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正在发展壮大中的企业,无疑,乐视在前进的过程中,肯定会感觉中国的互联网资源都握在BAT等巨头的手中。大概,每个创业团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若你创业做的项目是BAT正在做的,你肯定也会感觉BAT是三座大山。这就像你跟百度争夺搜索资源,跟阿里竞争电商资源,跟腾讯争抢社交资源,显然是做不过他们的。
几年前曾有句话说,BAT在做的就是走创业者的路让创业者无路可走。那些年确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BAT确实也做过一些这样的事情。但事实证明,它们的很多项目最后都死了。譬如百度做的电商,阿里做的社交,等等。后面BAT们发现与其自己去做一个不擅长或者没有基因的项目,还不如投资项目或者孵化外面的项目。于是,就有了各种开放平台,后面就有了各巨头旗下的孵化加速器。
现在的BAT处处都透露着平台的属性,即对用户而言他们“只做服务,不做业务”。这种模式,对于外面的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包容性的,其实这也就是生态。生态是平台发展的必然,平台的力量有限,顶多能整合某条产业链的资源,能够跨平台整合资源的就是生态了。每一个生态若要完善,则必须“面面俱到”。但这不是生态自己去做的,而是搭好台子让演员们来唱戏。每一个生态都是独特的存在,有的业务是必须要做的,每个平台都在做,就给了更多相同领域相同相似项目的创业者更多的机会。
所以,BAT现在已经不会再考虑完事都亲力亲为,而是不断顺势催生更多的项目与业务出来,待足够多了就会适时打造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企业融入自己的生态。典型的案例就是腾讯,2年前将电商部分交给京东来做,因为腾讯甚至自己的强项是做社交而非电商。而一个微信,成为几十万内容创业的团队的聚居之地。所有的内容创业的项目,腾讯一来是没法自己去做,二来腾讯也在通过“芒种计划”等政策促进更多的项目的发展。
而从商业拓展的角度来看,基本上,当前而言,只要你是一个一定量级的项目,只要跟BAT去谈,大概都能拿到一些资源。因为渠道及业务等方面的合作,属于典型的平台或者生态战略。如果你是一个有着足够高技术门槛的项目,BAT是不会轻易放过的。因为他们无法轻易做到的,或者费周期的项目,他们也不愿意去干。这样的项目是BAT最为看重的,有投资入股的想法也就理所当然了。
BAT的孵化器,数量也已经不少。2015年,百度在北京、成都、厦门、天津等地建立了百度开发者创业中心,腾讯在北上津建立了腾讯重创空间。至于阿里,最近刚有个50家天猫企业拟IPO的新闻,电商平台孵化出了很多网络品牌,去年3月,阿里云发布也联合超过50家创投和孵化机构,发布了创客+,为孵化器提供云服务。这些孵化器以及相关产品,都是为助力创业者而生,而且相对质量更高一些。
圈内人知道,BAT的离职人员都有自己的组织,百度的百老汇”、阿里的“前橙会”、腾讯的“南极圈”、还有盛大的“盛斗士”、新浪的“毕浪”、金山的“旧金山”等,这些圈子已经渐渐成为BAT筛选及投资创业的项目的主流。因为前员工创业,具备“光环效应”再加上特有的人脉资源,容易拿到资本机构的投资,BAT等巨头再投资的几率就要高很多。
上面伟哥说的这些,跟BAT三座大山、垄断资源的“光辉形象”是非常不符的。如果你没见过BAT的这一面,恭喜你,马上拿着你创业项目去咨询吧。做不到2B2C2VC,能做到2BAT,距离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