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多部门联合360成立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 大数据解决传统打假难题

   时间:2016-04-28 16:04:30 来源:中华网投资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6年4月26日,对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中国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的成立,将一改在传统打假过程中“年年打假,但假货越打越多”的窘境, 360手机助手与多执法部门联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多维度以实现网上、网下立体化的联合“打假”,让天下无假可打。

图:2016 中国反侵权假冒经验交流会主题之一“愿天下无假可打”

业内专家指出,为何在中国打假如此艰难?为何假冒产品不断冒出?根据调查,传统打假主要存在如下四大难题:

原因一:移动互联时代,造假源头难寻

最近数年来,假冒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变得越来越隐秘,寻找造假源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造假源头也由原先的线下单一布点变为分散布点,甚至境内外相结合,这从客观上加大了发现造假源头的难度。

原因二:造假工艺提升,造成假冒产品难以被发现

从历年央视315晚会中我们可以发现,造假工艺在显著提升。如部分不法分子对开发者提交的手机APP中的部分代码进行修改,但对APP的外观,功能并未做任何的调整,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自然难以发现这就是“李鬼”。

原因三:互联网存诸多真空地带,打假取证难,执法难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造假均在互联网这一虚拟世界中进行,取证难、执法难已经成为了打假者面临的重要难题。

原因四:缺乏有效的行业大数据对造假分子进行统一打击

传统的打假往往缺乏有效的全行业统一大数据,以至于不少不法分子在造假的过程中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特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造假者更能多行业、多平台的不断“逍遥法外”。

正因为有上述种种原因,虽然打假者的打假成本不断提升,而造假者依然能“持续作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的成立,或将让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成立 从源头入手,多维度全民打假 让造假者无处可藏

据了解,2016年4月26日成立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是由国内最大的安卓应用分发平台360手机助手发起,国家海关总署政法司、公安部经侦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督查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国家食药监总局稽查局、国务院下属双打办等多家政府部门联合,单从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成立的规模来看,已经算是国内最顶级了。

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将使用“互联网+”实现全方位立体打假

首先,针对前文中所述的造假源头难寻这一问题,360手机助手作为国内最大的安卓应用商店,拥有超8亿用户,此次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将推出APP安全标准,此标准将覆盖APP兼容性指标、性能指标、漏洞扫描、代码防篡改、数字版权保护等多领域。

同时,360手机助手也将依托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覆盖广泛的客户端产品和海量大数据优势,从源头入手,直接杜绝虚假APP、恶意APP的出现。

其次,“全国产品防伪溯源验证平台”上线。伴随着造假工艺的提升,如果依然依靠打假者海底捞针似的打假,效果将大打折扣。此次,“全国产品防伪溯源验证平台”在360手机助手中正式上线,平台现阶段主要针对商品防伪、证照防伪、人民币溯源等重点领域。网民可通过平台进行真伪识别,而平台也将通过一系列市场运营活动,营造出“全民打假”的新风潮。

图: “全国产品防伪溯源验证平台”在360手机助手中上线

而在破解“取证难,执法难”这一难题中,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当前首先将与国家版权保护部门合作,逐步实现专利、商标、知识产权的在线申请,提升申报效率,降低申报费用。对于发生数字版权纠纷,提供一站式取证、维权服务,对知识产权进行全方位保护。

同时360手机助手作为国内最大的安卓应用商店,拥有高达8亿的庞大互联网用户群体,其广泛覆盖广泛的客户端拥有海量大数据优势。正是如此,中国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可基于360手机助手大数据进行智能化打假,通过将平台、网民、大数据、政府职能部分的多方交互结合,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打假方式和手段,打假的自然也将更加犀利和精准。

据了解,360手机助手作为当前国内移动应用分发领域的老大,一直以来以用户为最核心的理念,通过推出“绿剑行动”“照妖镜”“加固保”等产品和活动,对市场内的APP和用户的使用环境进行一个全面的保障。

此次360手机助手联合多个政府部门联合成立中国移动互联网安全联盟,相关行业专家表示,联盟的成立将能真正意义上从全行业的角度让用户在使用APP时更安全有保障,遇到假货能更便捷地维权,未来造假者的造假成本将直线上升,假货的扩散渠道也有望被彻底断绝,全面杜绝假货并非难以实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