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百度百科已走过十年。人类十岁尚处幼学,然而环顾四周,我们忽然发现,超过十年的互联网产品已屈指可数。
十年前2006年,互联网的故事迎来一个高潮。那一年,被硅谷的咨询家称为Web2.0的元年,借助互联网,数以亿计的个体的智慧第一次开始出现融合,展现荒古燎原的力量。从此,旧时代的信息垄断被打破,自上而下的单线程传播被完全改变,知识的启蒙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那一年,美国《时代周刊》干脆将当年的风云人物颁给了每一位网民。
那一年的中国,环球同此凉热,草根的力量集体性崛起,一个网民对大片的戏谑解构之作,掀起“一个馒头的血案”,那一年,最火的流行语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国外出现汇集众人智慧的维基百科、拥有数以百万创造者和欣赏者的YouTube、在线个人空间MySpace……我们有了百度百科。
十年一刻,一词一世界
在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旷世巨著《基地》中,编写《银河百科全书》需要三万人和他们的后代,做愚公移山般的世代努力。不过,大师的作品问世于上世纪50年代,作为那个时代脑洞最大的人之一,阿西莫夫不会想到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知识体系的存储传承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无论是科幻还是现实,长久以来,编辑一套穷尽千万年文明所有知识的百科全书,曾是人类的一个梦想。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全书已经存在,它就是整个互联网,它不仅记录了这个星球无数人的日常行为、表达,也涵盖了浩如烟海的文明知识信息,其中就包括经过专业编辑、相当于160套《大英百科全书》的词条容量的百度百科。
看看百度百科的十年成长吧。这部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书,十年间由580万网民自发分享、编辑了了1300多万词条,而且这个数字分分秒秒还在裂变式的增长,平均每32秒就有一个新的词条产生。
十年来,百度百科作为社会历史忠实、全景、系统、专业的记录载体,自然而然形成了社会整体变迁的深刻年轮。每一个百科词条都是一件最生动的历史切片,提供了我们观照当下与历史的最好范本。就在百科诞生的2006年,我们随手摘取当时最热的几个百科词条,就会发现历史的吊诡与无奈。
国六条,决策层调控房价过快上涨的六条政策,看看今天的房价,谁能想到当时抑制房价的文件,正是房价上涨的信号。
食品安全,当年的十大热词,时至今日,似乎在热词榜上也不遑多让,只不过主角从那一年的“苏丹红”变成了今天的“黑心外卖作坊”。
唐万新,德隆帝国的控制人,因为操纵证券市场价格被判入狱八年,今天,后来者徐翔似乎仍然前赴后继地走在这条路上。
欣弗事件,很少人记得当年可能致人死亡的300多万瓶问题注射液流入26个省带来了怎样的全民恐慌,我们对今年流入18个省的5.7亿支问题疫苗都快遗忘。
朝鲜核试验,好吧,从那年起,这个已经成为邻国的保留节目……
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而当数百万人每天每分每秒都在百科上孜孜不倦地记录一部庞然的大数据史书,又将具有怎样撼人的力量。从国际争端到国策承诺,从公司丑闻到地方弊政,从贪官案底到明星身高,百科的忠实记录形成了专业的立此存照。
纪录和传承之外,也许还有些更有意思的事
记录本身也许并不能使得世界变得更好,但鉴往、追忆、反思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行的基础。正因为发现了百科的历史记录价值,从2013年起,每年百度百科都要推出自己当年的“史记”系列。
记录历史,不仅仅为了对抗遗忘,有时候记录就是拯救。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许许多多最值得珍视的共同记忆,正在迅速地湮灭,迅速地离我们远去,我们将其中最为优美的时间凝结的文明范式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的巧合正在于此,就在百度百科成立的2006年,国家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时变事移,城镇化的狂飙突进,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迅速破坏许许多多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保护与拯救迫在眉睫。
百度百科义不容辞地加入了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建立了百科非遗专题页面。从上线到今天,这一专题已经集合了各类非遗项目共1379个。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为非遗项目建档立册,还综合运用了全景、直播等技术生动展现非遗的精萃,并且投入相当的资源打通线上线下,举办非遗线下体验,比如组织包括咏春拳、形意拳大师在内的非遗传承人见面、授徒,让非遗可以打破时空阻隔,可亲可感,真正实现传承在人,传承于心。
美的传承当然不限于那些濒临消失的记忆,我们还启动了艺术百科项目,截至目前,仅艺术百科的认证艺术家就已达到23530位,收录权威艺术作品达613820幅,成为中文互联网上最大、最权威的艺术宝库之一,为亿万普通人徜徉艺术世界“开启了大门”。
百科如此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文化传播中去,是因为我们发现,信息爆炸带来了知识财富的极大丰富,但知识的触达、文化资源的分配仍然阻隔重重。
仅以博物馆为例,数据显示,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已有1000多家,年观众量1.2亿人次,其中青少年3500万人次——按在校大中小学生2.3亿计算,人均才0.15次。我们知道在中国这样一个地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平均值常常遮蔽了更多的真实。在一些偏远地区,无数的孩子,在其成长的岁月里,博物馆只是一个停留在书本上的干巴的名词。
四年前,百度百科投入巨大资源上线了公益科普项目——数字博物馆。今天,通过文字、音频、图片等多种方式,数百家博物馆的精美展品、内部构造已经能在数字博物馆上真实呈现。
前两天,国博的副馆长说,在博物馆拍照很傻,不如从网上下载。而在百科数字博物馆,借助实境模拟、立体展现等多种先进技术形式,用户已经可以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地观赏珍贵展品,感受历史文化积淀。
当然,这还不够。数字鸿沟依然横亘如斯,往往消解了单纯的线上的努力。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球仍有41亿人被排斥在互联网之外,而中国也有近半数人口无缘分享互联网带来的文明进步。弥合这样的鸿沟常常需要一些笨办法,就像我们持续不断、一颗一颗为数万棵树木贴上了二维码身份信息牌,我们正在筹划制作数量众多的能完整体现数字博物馆虚拟展示、讲解功能的移动终端设备,然后一个学校、一个村庄地免费送到为网络信息阻隔的孩子手中,为他们补上知识成长的部分缺失。
虽然开放,却不放纵
当然,真正实现信息知识的平权,需要打破原有信息资源利益格局,尤其需要各个领域的知识精英阶层的开放分享和配合。知识体系的大爆炸,却也可能导致专业领域的以邻为壑,传统媒体时代精英们关起门来会心一笑,留下麻瓜世界一脸错愕的景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网络大大降低的分享的成本,却并不一定提高分享的欲望。加上现实的利益纠葛,专业领域的分享仍然任重道远,几年前,致力于网络知识信息民主、被称为“网络世界的罗宾汉”的艾伦·施瓦茨的自杀,并没有改变多少这样的现状。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从几年前开始,百度百科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邀请各个知识领域的专业精英来编辑相关词条。
比如,2012年,百度百科推出“彩虹计划”, 对4万个常见医疗类百科词条进行锁定,将编辑修订权交给认证过的权威专家,普通用户将不能参与编辑,为广大网友提供更为权威、专业的医疗卫生知识分享平台。
实际上,如果说网络是现实世界的映射,那么百科当然也不例外。网络上既汇聚了智慧、善良、欢乐,也会撒播不堪、仇恨、愚蠢和错误。
之所以从医疗领域开始,是因为,对网民自发编撰的百科来说,错误可能无法避免,但有些关乎人的生命健康的词条却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也许还是有人会问,百度百科源起于无数网民默默无闻的集体贡献,它得以生长兴旺的动力之源也人们时间、认知大量盈余之后的自发分享欲望,为何百度要自己主动做如此多建构性的工作?
在《未来是湿的》中讲述了一个欢乐的法国民间故事《石头汤》:三个士兵煮的石头,加上村民一点配菜、一点调料的支持下真正成了一锅好喝而有营养的石头汤,而最终士兵和村民都从中获益。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那个端着一锅石头求调料的士兵,要感谢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还要及时更新百科词条的你,要感谢复习功课之余,还在小心剪裁百科图片的你……无论你是370名“蝌蚪团”之一,还是为百科添砖加瓦的580万编辑中的一员,或只是使用过百科的亿万读者中的一位,美味的石头汤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