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新华社一篇《手机国内漫游费何时能够取消》的报道,将手机漫游费问题再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取消手机漫游费用其实并不算是 新鲜话题,甚至有些老生常谈。每次经过媒体发酵报道引起全民讨论,感到兴奋的消费者对运营商大加挞伐,一番数落之后,运营商往往以各种原因搪塞,最后往往 不了了之。这个已经收取了20多年,被消费者“深恶痛绝”的资费为什么这么难取消?
漫游费的由来
漫游费通俗的讲,就是去了别人的地盘,使用别人的服务时所产生的费用。假如你在A城市办的卡,如果你在A打电话到B城市,就收长途费。如果你在B城市打电话到B城市,就收漫游费。如果你在B城市打电话到B以外的城市,就收长途+漫游。
这实际上是2G 时代的产物。最初的手机是模拟手机,1979年开始大规模建设移动网络时,只是提供一个地方用户服务。为了满足用户出差时的电话需求,后来就产生了漫游功能,早期的漫游比较麻烦,漫游到另一个地方时需要提前申请,这样当地的运营商就会通知你申请的目的地运营商,给你接入当地的服务。
随着技术的升级,手机也已经由模拟时代,转换到数字时代。通信网络开始由计算机的程序控制,网络也逐渐连成一个全国性的网络。这个过程中,一个用户从一个地方漫游到另一个地方,进行鉴权、接入、计费、结算,所有这个过程都是自动的,不再需要人工进行处理,这样它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而现在已经进入4G时代,网上甚至有“一个用户成本一年低至1分钱,手机漫游费几乎0成本”的说法,但为何还是没有取消呢?
其实早在2008年有关部门就曾经有过取消漫游费的想法。当时工信部,曾组织一班专家小组、研究调整漫游费的事宜,不少行业专家也纷纷建言献策。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牵涉面太广”,方案最终搁浅。
漫游费“背着”KPI
既然有漫游费,说明在管理和服务上,存在区域划分。在我国运营商一般按照集团公司、省公司、市公司3级划分。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各省分公司财务都是独立的,各省的网络搭建,投资、获得的收益、产生的亏损,增长的用户,都是要各省自己负责。
而每个省的情况也不一样,背负的KPI也不尽相同,各省市往往根据当地的情况,推出相应的套餐,比如内陆省份时长会推出特别优惠的10几元的套餐全国随便打,这种在沿海省市就比较少,把甘肃的10几元的优惠卡拿到上海打由于漫游费的存在并不划算,因此上海的用户就占不了甘肃的“便宜”。
漫游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划分管理区域市场的工具,是一种壁垒。如果没有漫游费,也就没有归属地的概念,每个省市发的手机卡都一样,如何考核个地区的KPI,从成本考虑,这样便宜的手机套餐将不复存在,如何保障农民工、学生群体的利益?
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种套餐,之前2G时代不限流量的套餐,升级到3G时代,就有用户仍然想要无限使用3G流量,甚至想要无限使用4G流量,运营商不同意,就出现了消费者冲击营业厅的恶性事件,因此取消漫游费会牵涉到运营商和消费者、不同省市的运营商之间各种利益纠葛,牵涉范围太广。
运营商的思路
虽然牵涉面广,但在顺应民意方面运营商并没有原地踏步。
去年8月份工信部已经决定对人口流动频繁的京津冀三省市取消了手机漫游费,实际上正是由于运营商的三级管理模式,取消漫游费仅仅止步于河北省范围,并没有向全国进一步铺开。
近日,工信部对坊间热议的“取消漫游费”也是说在电信资费市场化机制下取消手机漫游费,下一步将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推动企业逐步取消区域内手机漫游费。其实就是反向的整合,先把各地级的独立运营管理,纳入到省,先在各个省内取消漫游收费,下一步再以省为单位,实现全国取消漫游。
这种思路算是顺应民意,不过是不是更好还有待商榷。
正是由于现在运营商各省之间,省内各市之间,运营商和消费者之间利益纠葛,牵涉范围广,所以很难一刀切取消漫游收费。运营商其实更聪明的推出了全国接听免费、没有漫游的套餐,已经相当于实现了取消漫游收费。这种做法就像拆迁一样,比如某旧城区,人口构成复杂,土地归属不明确,每一家的需求不一样,有的因为社区成熟不愿意搬迁,拆迁难度大,索性就不拆迁,开发一个新城区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
消费者不满意的根本点
既然运营商已经推出全国接听免费、没有漫游的套餐,为何很多消费者仍然不满意呢?
因为这种套餐一般较贵,因此矛盾的关键并不是说有没有漫游的问题,而是关于资费的不满意,并没有达到消费者心中“提速降费”的预期。在我国,从沿海到内陆每个城市发展并不相同,而由于教育、职业等原因不同人群收入也会相差较大,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低收入人群,而要让所有人满意,根据短板效应就要把资费拉低到最低收入的人群的收入水平,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运营商提供服务也是需要大量成本,相比发达国家除了人力成本有优势之外,搭建网络的基站、交换机、铁塔等费用和国外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因此从成本上说不可能做到和当地消费水平一致。
美国运营商能取消漫游费用,则是建立在糟糕的网络搭建上。美国比较大的运营商Verizon、AT&T、T-Mobile信号都没能覆盖全国,根据商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这些运营商在人少的地方基本不会提供服务,Verizon提供的网络覆盖最好,收费也最贵。像T-Mobile这种网络覆盖,羡慕其低价无漫游收费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去很多地方都没有服务,如果想要跨运营商使用Verizon服务,照样要收取漫游费。
中国的三家运营商,网络基本都能覆盖全国,中国移动甚至在珠穆朗玛峰上都有信号。因此中国网络建设并不是市场行为,有一定的公益属性,要不然偏远人少的山区不可能有网络覆盖,而这部分成本其实分摊到了消费者身上。
由于大城市用户量多,根据规模化效应,可以降低手机话费,因此可以看到像韩国、香港地区人口稠密的地区,手机话费比较往往优惠,实际上如果运营商只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提供服务,在自费上甚至能做到比香港还要优惠。
实际上就目前的资费来说,其实也是不断的下调,比如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的无限流量套餐,则是非常慢的2G网络,在流量的收费上,1G 的4G流量香港也要收取45元左右,并没有比内陆优惠多少,而且现在不少虚拟运营商推出的套餐也相当有吸引力。消费者对漫游费大可不用过度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