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天时间里,在一些互动平台里开始频现各种攻击乐视的稿件。几篇文章通读下来,逻辑惊人相似、内容大同小异,主题只有一个:乐视生态模式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盈利,其所有的产品发布其实都是用来圈钱的故事。
细思恐极——乐视网重大公告即将公布前夕(乐视影业注入事宜将于5月7日前披露)出现系列负面新闻,其中又隐现有组织的策划痕迹,届时若引得上市公司股价震荡,受损失的首当其中便是广大中小股东。
为此,笔者向一些同行请教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果然,有资深媒体同行透露他此前接受过某公关前来“沟通”能否刊登上述稿件,相关截屏如下:
让人有些啼笑皆非的是,对方也知道“去过发布会就不会帮忙写和发稿”这样的可能,因为一旦了解乐视的产品与生态理念,恐怕就没办法坦然接受由公关所提供的攻击和诋毁性文章——媒体人自有独立判断的精神,他们能够守住自己的底线和节操。
笔者倒是诧异于商业竞争环境之恶劣,尤其是听同行提起某些超大型公司也使用这类见不得人的手段。乐视招惹上黑公关排山倒海的攻击,怕是4月初贾跃亭那封倡导硬件免费的“致乐迷及全球小伙伴的一封信”触动了硬件产业现有既得利益者所致——嗯,都是硬件免费惹的祸。
黑公关的乐视“资本论”
乐视商业模式尚未形成全面盈利能力、缺乏核心技术(内容)的伪生态、乐视旗下子公司正在密集进行融资——这是黑公关对乐视生态使出的三段式杀招——招招连环、气(标)势(题)弘大,务求致对方于死地。
我们从中摘出对方的观点来于事实进行比对一下:
关于乐视缺乏核心技术(内容)的说法:“今年1月,腾讯取代新浪和乐视,同NBA官方签下了5年5亿美元的网络独家转播合同,价格是之前的5倍;乐视的劲敌爱奇艺接连拿下高尔夫、网球独家合作权益。”结论则是,“缺了NBA的乐视体育会员能否让体育爱好者买单,是个问题。”
我们先抛开“缺了NBA体育爱好者就不买单“”这个为黑而黑的结论,先看一组乐视体育数据:
乐视体育拥有包括英超、中超、MLB、世界杯预选赛、F1在内的310项顶级赛事、超过10000场赛事版权,其中七成以上是独家权益。与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希望以独家内容提高流量与会员付费比例相比,乐视体育在版权之外,还拥有赛事运营、互联网应用服务以及智能硬件等全产业链运营能力。
同样,在影视内容方面,乐视不只拥有全国最大的版权内容库,它还拥有内容自制和发行能力。乐视生态强调且不断强化自己的产业垂直整合能力,而非简单的建立松散的内容联盟,正是要保持自己在内容一贯的竞争优势。
至于乐视网在行业内的排名,对方还别有用心的选择了2015年10月数据、以求刻意规避开后来乐视自制大剧《芈月传》和网络第一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热播对乐视网日均UV、月底播放量、视频网站总播放时长的贡献——乐视网2015年经审计的年报没看到吗?
关于核心技术,420发布会上贾跃亭把已经申请的专利公之于众:总专利技术超过11000件,实现从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电动汽车、车联网、视频网站以及云计算等多领域、跨产业覆盖。
贾跃亭同时指出,乐视的创新,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它不仅涵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基础创新,还有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最终实现真正的全流程、全方位的生态创新。
▪ 关于硬件
硬件是乐视重点被攻击的对象,黑公关罗列出的观点如下:
在产业链上,乐视超级手机和超级电视以代工为主,导致其不具备核心制造技术;在售后上,乐视以委托为主,有可能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在销量上,乐视超级电视和超级手机无法与传统硬件厂商相比。
在专业人士眼中,这些其实也不值得一驳:
所谓代工,就连iphone也是委托富士康进行代工,所以这件事还需要再讨论吗?
至于对售后和销量的质疑,用户早已用鼠标投票、做出自己的支持选择:
乐视超级电视从开始销售至今不过三年左右,但已经超过三星、索尼等国际巨头在中国的销量。而且“家电”与“智能电视”并非是完全相同的市场,攻击者完全避开智能电视目前的市场渗透率去谈乐视超级电视的市场占有率,是一种混淆视听的说法;至于乐视超级手机正式推出更是只有一年的时间,从零到1500万台的销售目标,乐视超级手机已经不断创下行业销售记录。
▪ 关于盈利与融资
关于乐视盈利能力与融资需求的质疑和攻击早非一日。彼时乐视尚未完成7大子生态的布局、其创始人贾跃亭又深陷舆论危机之时,学者刘姝威的炮轰最终也草草收场。
为什么会这样?互联网时代,公众和投资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标准发生了根本改变:
从美国的亚马逊,到中国的京东,再到无数获得投资人融资的创业独角兽,资本的眼光已经变得更为理智和长远。贾跃亭已经向公众和投资人表明他对待价值的态度: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其次是产业和社会价值,最后才是公司价值。
事实上,社会价值与公司价值也不是相悖、而是息息相关、彼此依存的关系。就连马云都认为:“我觉得你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你所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大,你的企业也就越大。”
回归商业本源 既得利益者奶酪该动吗?
抛开黑公关的预设立场的绕口令文章,让我们回到商业本源上来吧——到底贾跃亭试图改变什么,才引起来自对手的猛烈攻击?
剥丝抽茧,贾跃亭在自己的公开信中发起公众和市场对三件事的重新思考和讨论:
1、硬件高溢价与内容付费,哪个更具价值挖掘的潜力?——消费观念重构;
2、下一个时代,硬件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价值重构;
3、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商业关系重构;
关于第一点,国外奈飞(Netflix)和迪士尼的发展经验,以及国内几家传媒巨头的共识都指向同一点:内容付费是行业未来。
乐视生态建立于一个战略高度之上:用未来定义未来、用未来定义现在。对未来趋势做出判断后,乐视用自己构建起来的内容、尤其是体育内容优势,去探索内容付费模式,这如果算是讲故事的话,那将置整个网络视频产业于何地?又置正在试图登陆资本市场的爱奇艺于何地?
其次,关于消除硬件高溢价这件事,其实在国内这并非是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早在乐视进入智能硬件之前,无论是电视还是手机,国内企业之间早已经拼到“刀片一般薄的利润”的程度。所以,与其说乐视攻击国内硬件厂商,不如说它其实是在尝试与国内硬件厂商一起联手去在全球市场上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几天前的绿公司年会上,贾跃亭举了这样一组数据:“在很多产业领域,欧美日韩企业攫取了80%以上的利润,然后才由中国国内诸多企业去分食余下微薄的份额。正如我之前所说,造成这样结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创新不足。所以,我们才希望通过跨界创新,去真正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自身去努力、大家共同去努力,就能真正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力,直至拥有重构、乃至引领全球经济新格局的能力。”
这段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内容与传统硬件制造相结合,就是跨界创新的一种。基于内容,乐视将之与顶级配置的终端、15-20T带宽的云视频以及EUI等交互技术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更高更新的完整体验——这是一种已经被认可和被追随了的商业模式,TCL李东生与乐视从竞争走向合作,就已经证明,乐视的目的不是加剧现有硬件制造产业竞争激烈程度,而是共同探索出一条新的价值创造道路来。
最后,用户正在变得日益理性和成熟。他们通过社交和交互等方式去分享自己的用户体验,大胆且善变。这种善变表现在,他们开始对品牌缺乏忠诚度,只为自己的即兴冲动和真实体验买单。
所以,无论是试图以科技投入去建立品牌优势(这里指产业延长线上的技术创新、而非如iPhone这样的颠覆性创新)来追逐高额利润,还是试图以营销创新去收割中低端用户群体,最终的结果可能都是得不偿失——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技术和模式在不断迭代,导致造神与毁灭的速度同样惊人。所以,回归用户价值本身才是王道。
企业应该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这是贾跃亭倡导硬件免费、让用户自主选择核心消费的真意所在——也就是他在公开信中所指出的,希望通过共享生态世界、让用户去建立自己的生态理想国。
不要再误会乐视生态理想国的含义了,那属于用户而不是贾跃亭。事实上,乐视永远都不会有帝国的形貌和本质,贾跃亭一再强调,他对乐视的定位是永远都是一家创业创新公司。让乐视赢得资本和用户投票的,不是所谓“故事”,而是因为乐视生态的所有布局都是围绕未来经济趋势所展开,它代表了一种商业模式的方向。
曾经有一位BAT的高管笑称,没有被“黑公关”黑过的企业一定是缺乏知名度或是发展潜力的企业。创新和变革一定会触动现有格局里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容易遭到疯狂的反扑和攻击。苹果、三星、百度、腾讯、阿里、360、华为、小米这些企业发展的背后,哪个不是被黑公关深深的伤过?乐视又岂能独善其身?
只是,下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国内企业应该停止彼此攻击了。打破并重构中国制造业现有格局,利用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已经取得的一些科技实力,依托我们6.5亿、正处在结构转型中的国内用户,以开放、共享的态度去共同引领全球经济的未来,那才是高举高打中国制造的意义所在,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