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国内最大的自营电商平台京东集团公布2016年Q1财报,其第一季度交易总额(GMV)达到1293亿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5%;净收入为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3%。在活跃用户数量上,排除拍拍网的独立用户,高达1.69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73%。京东还公布,其目前持有资金储备达到345亿元,现金流十分健康。
电商金融协同效应显现
京东财报公布后,市场分析机构普遍认为,京东集团在中国经济下滑的宏观背景下,依然实现了GMV和收入的大幅增长,十分难得。虽然增速较以往出现下滑,但整体增速依然远超同行业及整个中国零售行业增速。更重要的是,京东电商业务目前的规模盈利能力已经显现,综合毛利率实现历史最好,电商主业产生3亿的运营利润。
不只是电商业务出现较多的亮点,京东集团旗下京东金融,也开始与京东产生协同效应。消费金融方面,京东消费金融在电商交易额的渗透率增速非常快。除此之外,消费金融通过场景拓展,已经成功连接到教育、租房、旅游、装修、购车等场景之中,扩大了产品使用范围。
此外,京东还宣布,其消费金融白条资产和供应链金融保理业务,目前都已经获得了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自我融资的能力。3月份,深交所批准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产品在未来12个月发行总额高达100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另据公开消息,今年5月,上交所还同意京东金融发行首单互联网保理业务资产证券化,其背后对应资产为“京保贝”的债权,对应优先级利率为年化4.1%。前四个月,京东金融通过ABS融资达到50多亿元人民币,自我融资能力已经非常显现。
京东金融未来盈利可期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京东金融集团目前已通过京保贝2.0实现了对外部核心企业的系统能力输出,帮助了更多企业建立了供应链金融能力。在产品众筹和私募股权融资业务上,京东众筹和京东东家两大平台继续领跑整个市场,截至一季度末,平台累计筹资额超过28亿元。通过京东众创生态的孵化和服务能力,京东金融的众筹业务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实现集团金融能力对企业层面的全面输出奠定了基础。
京东金融集团目前正在逐步摆脱对京东集团的依赖,通过消费金融、支付、众筹、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加快走出去,扩展了新的服务场景,实现了核心风控能力和系统搭建能力的输出,金融科技定位的优势不断凸显。此外,依靠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京东金融集团找到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资产融资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