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作为一种环保有趣的创新出行方式,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上班族出行的选择之一。据调查,85后、90后年轻用户群体对于拼车出行的接受度更高,他们热衷于社群文化、多元化的社交,追求高效环保的出行方式。
据嘀嗒拼车大数据显示,在嘀嗒好友功能上线整整50天的时候,车主关注乘客的次数已高达700万,拼车好友关系达到200万对,用户之间的相互评论近1亿条,纵观全部嘀嗒拼车的用户来说,异性搭乘比例超过65%,重复搭乘比例为15%。
可以看出,拼车已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渐渐变为年轻人喜爱的共享生活方式,而基于顺路拼车的半熟人出行社区也在逐渐形成。
继4月大版本升级为4.0之后,嘀嗒拼车产品再次升级至4.1版本。在建立顺路同行圈、下单通知好友、邀请车主接单、行前沟通等一系列社交功能后,进一步打通车主与乘客之间的信息壁垒,支持车主在市内出行、城际拼车和周边游等多个使用场景下主动发布自己的行程,从而形成了一个顺路同行圈闭环,直观的简化了出行过程。
仔细观察可发现,从乘客摇一摇、邀请车主、添加标签、互相评论、拼车1+1、周边游到如今的车主公布行程,嘀嗒拼车在每次版本的升级中都尝试着不断深化和完善社交属性功能。车主公约、乘客公约、车主积分管理的建立,更为规范车乘双方行为制定了行业标准。严格执行“先审核再接单”的车主审核流程、20万元“拼车险”也给广大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深度融入社交属性的嘀嗒,在获得众多“拼友”热议的同时,其独有的拼车文化也在逐渐发酵。
在笔者看来,拼车文化的核心意义在于互助和平等。在嘀嗒,车主与乘客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大家都是同行一段路的朋友,相遇、相伴同行即是缘分,每一次拼车出行都令人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独有的温度。
“拼车的意义在于资源共享、资源互补、节约环保、方便快捷,车主和乘客互尊互敬,尽量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汇合,也要互相理解。”昵称为汤志明的车主说。“在我印象里,论拼车,嘀嗒是鼻祖。拼车文化是嘀嗒首先创建的,车主用准时、好车技、易沟通来搭建,而乘客则是用感谢的心、理解的意来搭建。虽然现在有很多拼车APP,但始终还是嘀嗒的拼车文化最深。感谢嘀嗒这个平台,希望我们大家将互助、平等的拼车文化一直传递下去。” 昵称为喜子的乘客说。
“作为一名车主,刚开始加入嘀嗒拼车的时候,是有所顾虑的,因为乘客都是陌生人,而且相关风险较大。后来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人与人之间大多数都是友善的,多一个朋友多好啊!现在的我,已经习惯了嘀嗒。出门前嘀嗒一下,期待的旅程就开始了!” 昵称为特重饼的车主说。据悉,在嘀嗒平台像“特重饼”这样从试探到接纳再到热爱的车主非常多。
“嘀嗒拼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了,从刚开始使用时的谨慎到现在的自如,我越来越离不开嘀嗒了,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在外面跑,但凡去一个地方,必先打开看看附近同路人,现在更方便了,自己发布行程,居然有乘客朋友自己联系发单给我,真的很方便。”昵称为流年的乘客表示拼车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据悉,未来嘀嗒拼车会基于用户的共同兴趣和爱好,继续挖掘更多的社交使用场景,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顺路同行圈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