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Max对小米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可能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小米Max是小米在2015年发布的第三款机器,它作为一个全新的产品线,在小米今天的产品矩阵之中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
小米Max的存在,展现的是小米对自身产品线的反叛与思考。这个全新产品线的存在,会带来一些红利,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矛盾。
得大屏者得天下,这个定律在手机市场之中几乎已经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对于三星、苹果、华为、小米这样的厂商而言,它们都曾尝到过大屏的甜头,大屏带来的红利曾经让其享受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2011年11月,三星推出了第一款自家的“巨屏”手机——三星Galaxy Note。当时,那样一款5.3寸的怪兽在一群3.5寸、4.0寸的智能机之中鹤立鸡群。
三星Galaxy Note上市之际一度不被看好,5.3寸的“超大屏手机”被人们视为怪咖,市场前景堪忧。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款试水之作斐然的销售成绩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唱到甜头的三星随后再推出了5.5寸的Galaxy Note 2,以“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在一年时间内拿下了3000万以上的销量。
彼时的三星坐拥大屏优势,和苹果处处竞争,一时间风头无限。在2014年9月iPhone 6 Plus上市之前,大屏都是三星乃至是整个安卓阵营的标志。当问到很多人为什么选择三星、选择安卓时,“大屏”二字会成为很重要的关键词。
但在iPhone 6 Plus上市之后,三星乃至安卓阵营优势不再。苹果的大屏让中国的消费者欲罢不能,让库克赚的盆满钵满,像割韭菜一般攻城略地,迅速拿下了三星的市场份额。
不仅仅是三星和苹果,小米也曾享受过大屏带来的福利。在2014年3月的时候,小米也曾推出自己的第一款大屏手机红米Note。这样一款手机在8个月的时间里销量超过千万,并且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销量超过2000万。作为当时小米历史上最大屏的一款手机,红米Note带来的市场反响和标志性意义不可磨灭。
三星、苹果、小米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之中,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正是“大屏”,甚至也折射了“得大屏者得天下”的一条规律。
随着用户对屏幕尺寸的需求越大越不嫌大,5.5寸已经不能算是大屏,只能算是“标配”,所以华为、三星、魅族等厂商都在调整自家大屏产品的尺寸,5.7寸、6.0寸甚至是更高的尺寸都成为了各自的选择。
小米这次推出小米Max这样一款“巨屏”手机,很大的目的可能是,重新定义“大屏”二字,在5.5寸都成为标配的时候,大屏市场可能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米也是希望通过大屏抢夺华为Mate系列用户的市场。小米Max的存在有很强的“试水”意味。兼具红米和小米系列的设计语言,你很难用高端或者低端来形容它,它的存在,可能会击中很大一部分用户的痛点。
雷军曾经在微博上解释自己做小米Max这样一款产品的原因——我的几个朋友,都是手机的重度用户,两年前,他们就开始说服我:在手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屏幕足够大,电池足够大,就是他们需要的手机!我为这个人群设计了小米Max。
这种产品思路其实和当年Mate7的意外走红有着非常相似之处。当年Mate7之所以被“高端商务”人士所喜爱,很大因素是因为续航、大屏成为了这部分人群的痛点。也正是如此,你可以在小米Max的宣传视频中看到,陈年、傅盛都成为了小米Max的代言人。
这样一款产品很可能会比小米Note要成功。因为小米Note只有大屏这一个优势,在续航层面上相对而言还是有所缺陷。
小米Max是一款不错的产品,笔者甚至也成为了1400万预约大军中的一员,它在未来或许也会有很好的销量,但也不得不说,它不够Amazing。
事实上,在小米Max上市之前,5.7寸的小米Note曾是小米手机产品线中屏幕最大的一款产品,也是小米上探高端市场的一次尝试。小米Max这样一款产品出现之后,下一代小米Note的地位和形态将很值得玩味。
小米Max的存在是对小米Note的继承,也是对小米Note的反叛。小米Max的存在必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产品线内部的博弈。
下一代小米Note不出意料,会成为小米再一次冲击3000元市场的新旗舰。那小米Max呢?
对于小米Max和小米Note产品线的定位,参考三星可能会是比较形象的做法——早在2013年,三星Galaxy Mega 6.3已将手机尺寸带到6寸以上。只是,Galaxy Mega 6.3的硬件很缺乏诚意。Galaxy Mega 6.3的存在可能只是为了寻找屏幕尺寸的上限,小米Max存在的意义应该也是如此。
从预约量超过1400万的情况来看,小米Max在小米产品线中的地位可能将和Galaxy Mega系列有所不同。因为即使是小米5,其首轮预约量也只是1680万。
小米Max与小米Note或者是红米Note在未来会不会形成一定的左右互搏关系,这在将来可能也会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今天的小米已经不能用“创业公司‘这四个字来形容,小米的体量也不再让小米像过去那样可以用单品游刃有余地对竞争对手形成“特种兵”式的威胁。小米从过去的攻擂者,在今天已经变成了守擂者,攻擂和守擂之间的角色转换让小米很难再有那种underdog的心态,这体现在产品身上,也就造就了小米Max这样一款很难用言语去形容和体会的产品。
兼有红米Note3和小米Note的设计语言,身处于1000-2000元的价位段,小米Max的身上处处能够感受到那种纠结、那种矛盾,但是又是身处小米8款产品这个庞大产品线中的必然选择。
红利、反叛与博弈在小米Max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凸显了小米在当下发展阶段的战略抉择在产品层面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