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小米进入意味二合一将成主流?联想说未必

   时间:2016-05-23 08:39:17 来源:网易科技作者:崔玉贤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华为小米进入意味二合一将成主流?联想说未必

在华为MateBook发布会前,联想召开了一个对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童夫尧的专访并且宣布最新二合一产品MIIX4开售。时间点不免让人多想。不过,童夫尧表示联想产品的发布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推。对于像华为、小米这些新进入者,联想是非常欢迎,也希望能够百花齐放,但这个行业终将大浪淘沙。

童夫尧认为,目前市场上二合一产品有两种切入角度:一种是以PC设计的角度切入,另一种是以手机和平板设计角度切入。但从二合一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更多的是从传统PC市场向移动端转移产生的,联想以PC角度设计的二合一产品更好的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二合一将会成为主流产品?不一定

前不久,两大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和IDC都发布报告称,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出现暴跌。IDC预计第一季度PC出货量同比下滑了11.5%,而Gartner预计同比下滑9.6%,PC市场已经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下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下滑的市场,仍会有新进入者。

华为消费者业务今年MWC发布旗下首款二合一产品MateBook,5月底将会发布国行版MateBook;而雷军也曾表示小米笔记本将携极致性价比杀入笔记本行业。

“现在整个PC市场挺乱的,不做PC的也开始做PC了。而且现在各个细分市场非常复杂,不管是传统台式机还是一体机、平板、二合一等各种形态。”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童夫尧在接受网易科技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童夫尧接受采访的同一天,联想二合一产品MIIX4开始发售,价格平民到3999元起。这个时间很凑巧,正好在华为MateBook发布国行版的前一周,让人不免多了几份猜疑。不过,童夫尧表示,联想发布产品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的,上个月发布了ThinkPad X1 Tablet,这个月是MIIX4,期间还有小新和一体机。“其实是一步一步按照客户采购的热点时期,比如针对学生返校上学,联想对于按照节点来做,比如哪个比较热、比较有需求,是按照节点做规划。”

华为、小米均以二合一产品的形式出现,是否预示着二合一将会成为主流产品?

童夫尧认为竞品厂商纷纷以二合一的产品形态进入PC领域,可以借原来供应链产品的优势,包括借助设计语言的传承,如果让一家行业外的企业直接设计一款一体机或二合一的笔记本非常难。但这并不能证明二合一形态可以代表笔记本未来的流行趋势,只能证明二合一是现在外部厂商进入PC的一个跳板。

而且,他认为二合一只是细分市场,满足了细分用户的有针对性的产品,没有一个产品在未来会是引领整个终端市场的潮流,一定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业态,二合一未必是今后移动端市场的主流产品。

两种设计理念 谁更符合用户需求?

同时,童夫尧分析道,目前市场上二合一产品设计理念有两种:一种是以PC的设计角度切入,另一种是从手机、平板的眼光切入。这两种设计语言拿出的产品是不一样的。

例如ThinkPad X1 Tablet更像超轻、超薄移动化的笔记本电脑,它的键盘更多考虑了传统的笔记本用户使用需求和习惯。当笔记本用户向二合一进行转化的时候,哪些体验是用户最为看重并必须高度沿承与保留的,这非常重要。如果从手机或平板的眼光来设计二合一产品的话,可能考虑的是那些天天玩手机、平板的用户。

联想认为更多二合一的市场是传统笔记本型的用户向移动端转化的趋势倾向,这种因素更多一些,是大多数、是主流。所以联想的产品会坚持将USB等拓展的接口放在机身上,同时做到轻薄设计。

“但如果从平板或手机眼光的角度去设计二合一,不会有像联想X1平板笔记本这样的模块化产品。因为他们不会想到能够有投影、3D摄像这样的使用需求与场景,只有以前用了笔记本现在又向往轻办公的人才会考虑。二合一更像是笔记本的用户向时尚、潮流的转化。”童夫尧认为。

PC行业终将大浪淘沙

早在华为、小米传出要涉足PC市场之时,联想杨元庆就表示欢迎这些厂商进入PC领域,联想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客户以及创新方面。

童夫尧也认为丰富多彩的终端设备对客户没有坏处,未来也许还会有若干家公司进入这个市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非常正常。而且用户总是喜欢新鲜的东西,新鲜的东西来源于厂商的不断变革,也来源于新的进入者。

因此,华为、小米这样的新进入者将会对疲软的PC市场形成一定刺激。联想表示欢迎百花齐放,但童夫尧同时提醒道,PC行业最后还是要大浪淘沙。

杨元庆也认为,现在的PC市场已经进入整合期,所谓大势就是越来越多的厂商出去,而不是越来越多的厂商进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