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PC需要怎样的创新 才不至于被年轻人冷落?

   时间:2016-05-23 13:57:4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转载自微信自媒体:老尚看科技(尚吉刚)

无论PC厂商们愿不愿意承认,一个现实是,年轻人的聊天话题中已经越来越少提及到笔记本电脑了。在年轻人的潜意识中,PC是在玩重度网游或者处理复杂工作任务时才能用得到,而日常的生活娱乐,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既轻松又方便,这与10来年前大家的工作和娱乐高度依赖PC的应用场景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简单点说,是PC的形态变革已经跟不上大家的需求升级的脚步了,所以PC市场出货量逐步下滑就成为必然。面对这个千亿级规模庞大行业的变化,难道PC产业链上芯片、软件和PC厂商会无动于衷?当然不是,为了抵抗衰退,他们进行了无数的创新,但在我看来,这些创新更多是“套路”,是厂家们“想当然”的创新。

PC行业,这些年来都在怎样“创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领头羊英特尔的影响下,PC业一直信奉“速度才是硬道理”,该信条直到今天还是PC升级换代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追求速度当然没错,但当智能手机的时代来临之后,最早被称为移动电脑的笔记本,已无法适应移动生活。PC开始沦为工作工具,速度不再是硬道理,工具嘛,只要能用即可,因而三五七年不换电脑的大有人在。

惊慌失措的PC厂商开始寻求应对方法,开始了套路化的创新—— 大家喜欢触控?那就给笔记本也装上触摸屏。手机或iPad拿在手上用着方便?那就设计出键盘屏幕可以分离的笔记本,用户拔下屏幕就可以像iPad那样使用。Android系统更能适应移动需求?那就在屏幕上再塞一套ARM处理器,Windows/Android自由切换你总该喜欢吧。再或者,把键盘和屏幕设计成可以360度旋转,正着用是笔记本,反着合起来,就成了平板电脑,很妙的创意是不是?

但是这些消费者并不买账,当下最受欢迎的,依然是传统形态的笔记本电脑,比如ThinkPad X1、戴尔XPS、MacbookAir,又或者是售价3000出头的笨粗的“性价比机型”,PC依然和移动生活渐行渐远。

究其原因,还是PC生态链自上而下缺乏颠覆的勇气,缺乏整体思路的转变,这些点创新无论是在方向上还是细节上都无法跟上移动应用需求。举一个简单的细节例子,很多年来,无论笔记本设计得多么轻薄,其后面挂着的,通常都是不小的电源适配器,而电源适配器上,插着的通常是标称为220V 10A的粗大电线和硕大三孔插头。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厂商还在这么干。它们依靠在PC行业十数年积累的经验,埋头研发了一些看起来不错的创新,却依旧无法抬起头来,跟上需求发展的潮流,这就是PC创新的现状。

能打动用户的创新,一定要解决痛点或者制造兴奋点

现在的的年轻人群体中,流行晒EDC(every day carry),既每日包里的携带。这种文化代表了他们对美的理解和生活态度。在大部分的EDC分享中,钱包、手表、手机是标配,也有不少含有笔记本电脑。他们追求的生活,可以随时随地娱乐,随时随地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在星巴克等咖啡的功夫,客户来了一个邮件,这时你选择用手机回还是用电脑回?在这种场景下,如非必要,大家是不会掏出笔记本电脑的。尽管在手机上打字略慢,但有掏出电脑、等待亮屏、输入密码、连接网络、接收邮件的功夫,手机上早已写好发出了。这是PC的首要问题——在大多数需要即掏即用的场景里,进入状态的速度远不如手机,这不是把外形搞得像iPad那样就能解决的。

这种生活和工作,其实就是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用自己的设备办公,在自己的设备上安装公司软件。而笔记本电脑始终处于BYOD优先使用设备中的最末端,和它重要生产力工具的地位并不相匹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累赘、麻烦,这是点创新所无法解决的。

PC创新的正确姿势:像设计手机那样去设计本本

要想适应移动需求,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当成移动设备来设计,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看好手机厂商为PC行业破局的原因。很多PC厂商早已习惯成自然的条框,在手机厂商看来就会觉得不可思议。

比如风扇,为什么要有风扇?手机从来没有风扇,你能想象一台往外呼呼冒热风的手机吗?在性能和温度之间的取舍中,我认为无风扇是两者平衡的底线。有风扇的设备,意味着功耗庞大,发热严重,还会产生噪音,已和移动应用场景脱节。

比如屏幕,为什么消费者对799元的手机屏幕不是1080P耿耿于怀,对万年1366×768的笔记本屏幕却要宽容大度?在手机行业,屏幕配置只要稍微掉队,比如色温白平衡稍微不准,可视角度不佳,或略有漏光,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但在PC行业,只要屏幕配置稍微领先,就会成为难得的卖点。

比如解锁,手机只需要把手指按在指纹识别器上,0.5秒屏幕就亮起解锁完毕。而PC则普遍需要按电源,输密码回车。比如网络,双卡双待全网通已是标配,想方设法让用户连公共WiFi时不用输密码。无间断网络下,地球另一端发生了什么事,争分夺秒地手机端就会收到推送。而PC的网络连接则完全提不起精神来,4G变成难得的卖点,WiFi连接麻烦费时。

比如数据同步,由于网络上的优势,在工作时,移动设备间的数据同步一直不是问题,各种软件的云服务也很给力。而PC端,由于网络的原因,数据同步很难无缝进行,就算是做得比较好的Office 365,写完一篇Word,合上电脑后你无法知晓它是否被同步。如果同步失败,还得重复开机、输密码、连网络、再同步的繁琐过程。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如果这些问题可以全部解决,那么PC绝对不会像现今那样受到冷落,毕竟在BYOD场景下,PC在工作上的效率还是有明显优势,甚至在很多移动场景,比如网络购物、影视娱乐等,PC都有根本上的优势。只是在过去,这些优势已经被繁琐抹到负数。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MateBook诞生时,犹如在PC行业扔下了一枚炸弹,因为这完全是一个手机思维下诞生的PC,许多行业的陋习,华为或许根本就不知道。站在手机端的角度去“想当然”,反而成了手机厂商破局PC的重要创新和优势。

有趣的是,MateBook的简介像极了手机的视感——8GB内存、512GB存储,厚度低至6.9mm、超窄边框设计屏占比达84%、2K分辨率12英寸多点触控屏幕、航空铝机身、CNC切割工艺、侧边指纹解锁……如果不细看你会以为这是在介绍手机。

而实际上,12英寸屏幕640g的重量和侧面指纹识别器,轻松掏出,按压指纹实现熄屏解锁,为移动场景下的方便使用打下了基础。在网络上,用户甚至可以一键打开安卓手机的个人热点,让MateBook快速接入互联网。在数据上,它也能实现和安卓手机间文档的无缝传输。而和手机充电器类似的重仅70g的小巧电源、无风扇设计、自动背光分体键盘等,都明显是按照打造智能移动终端的思路在做PC,而不是在做一台迎合传统PC测试和评价体系的所谓性能怪兽机。

期待更多手机厂商迈出这一步

MateBook或许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创新却是朝着正确的方向——那就是全场景的适应能力,智能化的网络连接、无缝的数据同步。这一切都指向了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年轻用户重拾对PC的热情。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手机厂商,挟带着“用做手机的方法做PC”的创新思维杀入这个市场。相信这种趋势的排头兵华为,也会在MateBook的基础上不断迭代。而当这些更接地气、更重视体验的产品创新思维能够大行其道、不断成熟时,或许就是年轻人再次把兴趣和关注点回归到PC的时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