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周航:易到日订单量已破70万

   时间:2016-05-23 16:46:16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5月19日下午,位于北京大学东北角的北大博雅国际酒店内一场研讨会持续了4个小时,比预期长出一小时。这场聚集了包括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内等诸多专家的研讨会探讨的焦点正是囊括网约车在内的“共享交通”,该行业之热,势如这北京初夏突然升高的温度,甚至更甚。易到用车算是国内共享交通领域的开拓者,这家公司的掌门人周航也在研讨会席间,身着一件灰色西服,手上一直没停地做着笔记。最后,他的发言中不禁感慨:“今天大家发言都是高质量的干货发言,我们从中也学到了特别多的东西。”

在创立易到之前,周航本已是成功的企业家,不过涉猎的是与今完全不同的音响领域。“如果再创一个新的业,可能又跟租车毫无关系。”周航曾对媒体如此表示。而在六年前之所以选择涉足网约车,更主要的还是来自于他对行业的自信。“除了使命、愿景之外,我们业内的人可能也看到了它巨大的商业价值所在。”周航在研讨会上表示。

国内知名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艾瑞咨询的一份《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六成以上用户使用约租车软件意愿强,用户粘性高。如此现实正给了周航等一批互联网创业者自信。此前,周航就曾表达过,共享交通注定成为城市的类基础设施。2016年,专车市场仍将实现倍数增长。

截至目前,易到已经在中国200个城市,海外30个城市开展业务,初步建立起了全球性的共享用车服务网络。注册用户四千万,每日订单已超70万,据周航预测,日订单在六月底有可能突破一百万,到年底或将超两百万。“一千万台车,一亿人”这是易到的对汽车共享网络的一个愿景,就是指一千万台车,一亿人加入到易到汽车共享网络里,意味着,差不多整个中国超10%的乘用车主已经有意愿成为共享网络一分子,或者共享意愿已经很强烈。周航估计,对于这个愿景,“再晚,2017年肯定要实现。”

价格战延续

不过,周航也知道,人们出行打车,之所以愿意从出租车变成网约车,除了互联网带来的手机便捷性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便宜。“没有便宜作为一个前提,撬动这个市场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周航说。

有行业内人士分析说,网约车调动的是社会车辆,不仅提高了现存车辆的使用效率,相比出租车,单车成本较低,鉴于此,网约车定价应该在公交与出租车之间,以此促进用户习惯的形成,激活社会现存车辆的使用能力。共享经济本身,符合以低价获得优质服务的消费者基本要求,应该获得政策上支持,但同时也需要相应监管的跟进。

对于企业而言,除了面临政策的不确定性之外,还有就是周遭激烈的竞争。近几年,易到以先行者身份出现后,阿里、腾讯等多方资本纷纷杀入网约车市场,滴滴、快的等同类公司出世,还卷起了一轮价格大战。按照周航的话说,“整个行业去年至少烧掉200亿元。现在还是持续高烧阶段,三年过去了,一点没有退烧的迹象。”

易到借道生态化“自强”

周航坦言,如此烧钱模式,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面对未来巨大的机会,我们谁也不能后退。另外,也逼着我们加快商业创新的思考和行动。”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工业界最大的产业,汽车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如果把油算进来,能达三万亿美元。在周航看来,出行服务平台会对汽车产业生态起到支配性作用。

相比其他网约车平台,易到拥有乐视完整生态的背书。去年10月,易到获乐视战略入股,成为乐视生态重要一环。后者的生态商业模式不仅可以被易到所用,还可以成为学习的范本。所以周航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把握汽车共享的大趋势,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用户价值为导向,垂直整合外部资源,建立生态化的商业模式”。

今年4月20日,在五棵松乐视体育生态中心,乐视创始人、董事长贾跃亭就是用易到用车,召唤出LeSEE乐视超级汽车首款概念车,实现首次亮相。对于乐视生态而言,易到用车是用户进入乐视生态圈的重要入口。就在近期,易到用车软件上又加入了“生态圈”功能,与乐视生态的绑定进一步增强。

获得乐视资本支持后,易到低价抢市的势头明显增强,充100送100等优惠迅速圈定了大量用户。经历过前期的用户积累后,易到也将加速融合到乐视生态中。“可能在下半年,大家就可以逐步看到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出来的成果。”周航表示。

他给出一种构想:“未来同样是充100送100,不一定是送现金,而是送乐视生态的东西。”无论是硬件(手机、电视,未来的汽车),内容(影视、音乐、体育),还是电商,都给易到提供了很大的战略调整空间。如此渗透不仅可以给乐视会员体系带来价值,还可以让易到有了更高效和更聪明的补贴方法,给其留出了很多营销的创新空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