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自己组装手机的时代到来了:除了谷歌还有谁在开发模块手机

   时间:2016-06-12 16:01:12 来源:PingWest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6,积木手机元年。

请原谅我用这么俗套的一句话来开场……因为过不了多久,我们的手机会变成像自己组装 PC 一样,需要什么功能就装什么模块,简直方便极了!

如果你是军迷,可能听说过模块化枪械的概念。它的核心理念在于同一支枪变化不同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比如用小口径子弹装上短枪管就变成了冲锋枪,换上长枪管和大口径子弹,再装上高倍镜就变成了狙击步枪。

SCAR模块化武器系统

SCAR模块化武器系统

模块化手机,或者俗称“积木手机”,跟模块化枪械的概念类似。每个模块都可以让手机增加一个新功能:比如用高倍变焦的镜头模块抓拍远处的美景,或者短途旅行时用大电池模块省去又大又重的充电宝,抑或在好友聚会时换上音响模块嗨歌一曲震翻天……

你可能会想,模块换来换去多麻烦?为什么不直接做到手机里?

其实这才是模块化的精髓所在:它赋予手机无限多的功能,却又不把功能同时堆砌在一起。一台积木手机,主机可能轻薄无比,足以满足日常使用,使用者按照自己需要的功能购买对应的模块即可。这不正是时下最流行的“On Demand”理念嘛?

今天我们为你介绍三款时下最热门的积木手机。它们都已经,或者马上将要面市,这意味着你有机会在2016年还没结束之前就成为积木手机的尝鲜者。家人朋友会觉得你很个性,或者觉得你很傻——都有可能,但只有你知道,一款积木手机用起来的乐趣有多少。

LG G5+下巴

这应该是第一款正式面市的积木手机,现在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其他配置方面,具有一块 5.3 吋2K分辨率的屏幕,后置摄像头1600万像素,32GB存储空间,低配骁龙652处理器+3GB RAM,高配820+4GB RAM,大陆零售价分别为3488和4888元人民币。

LG G5 采用了插拔式电池的设计,拆电池的地方位于屏幕下方。电池其实就在这个可更换的“下巴“里。

目前G5的可选模块还很有限,只有两个:

Cam Plus:相机手柄,自带变焦转盘、两段式快门按钮和录像按钮,以及一个单独的相机on/off开关。比较遗憾在于它的变焦转盘没有阻尼,变焦手感很差。总的来说Cam Plus比较鸡肋,但内置的1200mAh电池可能会是卖点所在——如果你不在意它鼓起来的厚度的话。Cam Plus的零售价在400元人民币左右。

图片来自 Engadget

图片来自 Engadget

Hi-Fi Plus:LG 和音响品牌B&O合作的扬声器模块,正面有一个很玄学的B&O logo,但其实是LG生产的……Hi-Fi Plus的价格也十分玄学,中国大陆没有出售,在电商网站上可以找到一些代购的,价格都在1900块左右。买之前可千万想好:用户评价外放音乐时模块的外壳会有诡异的震动……这也好意思管自己叫Hi-Fi吗?

图片来自Engadget

图片来自Engadget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池位于其中的设计,LG G5 的所有模块都不支持热插拔。用普通话来说,就是插拔之前必须关机……

Moto Z+“Moto Mods”

这周刚刚在美国发布,Moto Z是已经归于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今年的旗舰。截至目前,它应该是最靠谱的积木手机。

其他配置方面:5.5吋2K屏幕,后置1300万像素,骁龙820处理器,4GB RAM+32/64GB闪存,支持快充技术,价格暂未公布,首先7月在北美Verizon独占销售,中国大陆面市时间要到今年秋天。

Moto Z的相机部分是突出的,但除此之外裸机厚度只有5.3毫米。Moto Z的模块叫做Moto Mods,结合位在手机背部,通过磁性吸附。这款手机也有一个中文名:魔磁手机。

实测模块跟手机结合之后很稳固,不会轻易掉下来。手机背面下方的16个触点是跟模块之间传输数据或供电用的。由于手机自带电池,这些模块都支持热插拔,需要什么功能直接放上去,不需要了拔下来即可。

先从基础的背盖模块入手。Moto用户可能知道,摩托罗拉有一个叫做Moto Maker的服务,允许用户自定义手机的外观。对于这次的Moto Z来说,不同材质和外观风格的背盖叫做Moto Style Shell,以模块的形态存在。(联想透露,Moto Mods会逐步并最终完全取代Moto Maker,可能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它,后者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由于联想方面透露甚少,现在不太确定届时购买裸机会不会附赠 Style Shell,但可以确定的是,至少有黑/红尼龙以及三种颜色的木/竹质背盖可以选购,摩托罗拉会在手机正式上市时推出更多背盖选项。

然后是进阶的功能模块:

已经有 Incipio、Kate Spade 和 TUMI 等品牌推出支持 Mods 的磁吸电池背盖,当中还有一些支持无线充电。摩托罗拉宣称磁吸电池背盖模块能增加 22 小时左右的电池续航。

音响品牌 JBL 给 Moto Z 开发了扬声器模块。这个扬声器有点厚,但大家也都知道音响的音色跟尺寸是正相关的。而且模块里面也有独立供电的电池,可以连续播放 10 小时音乐,也可以给手机供电。

JBL音响模块

JBL音响模块

还有 Insta-Share 的幻灯机模块,可调节的支架能固定在多个角度,投出的画面可以放大到 70 吋。和所有其他模块一样,这个幻灯机模块支持热插拔。

还不止这些,摩托罗拉也允许感兴趣的开发者开发自己的模块。Moto Mods 的开发者网站上显示,从电子墨水屏、游戏手柄到打印机甚至是血压仪,可开发的模块有着无限的可能性。Mods 相关的代码已经在 GitHub 上开源,摩托罗拉将在今夏向开发者提供 Mods Developer Kit(MDK)。

Mods Developer Kit(MDK)

Mods Developer Kit(MDK)

左边是标准的MDK板,右边的HAT接口板可以搭配树莓派HAT插件

左边是标准的MDK板,右边的HAT接口板可以搭配树莓派HAT插件

摩托罗拉低调展示了一些第三方的 Mods,比如这个 OneCompute Mod,可以像 Windows 10 手机一样接上 dock、键盘和鼠标就变成了一台 Android 电脑(不是很好用,聊胜于无)。

Google ARA

从高级科研项目实验室(ATAP)的实验项目,到被 Google 接纳并升级为正式的商业部门,ARA 走过了三年的时间。

现在它的名字就是 ARA,没有了前面的 “Project”。经过三年的研发时间,Google 的模块化计算平台完成度之高,达到了作为消费级产品面市的标准。 ARA 手机的开发者版本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来到开发者手中,而消费者版本则会在明年面市。具体的定价策略暂未公布。

它的硬件基础是“Baseplate”(框架)。在这个框架上,手机的背面(或正面也有可能)设计了用来接驳模块的插槽。不同功能的模块通过磁性的“Latch”(卡扣)和传输数据的“Connector”(连接器)与框架相连。ARA 手机的核心是硬件和软件层面的数据交换协议,分别名为 Unipro 和 Greybus。

目前已知的标准版ARA手机背面有 6 个插槽。未来的 ARA 手机将有至少两个尺寸版本,大尺寸手机可能会有更多插槽。所有的模块和插槽都是前后向兼容的,意味着未来的新款手机将支持旧模块,新模块也支持旧手机。

目前我们只能在Android手机上见到类似的模块化设计,可能因为Android相对iOS更开放,硬件层面有允许自定义的空间存在。

Google 对于积木手机的构想比较前沿,认为 ARA 之于移动硬件,就像 app 之于移动软件一样,有机会且应该成为未来移动硬件的主流形态和市场统治者。

Google 这次可能赌对了,摩托罗拉和 LG 也一样。就像自选配置装机促进了 PC 市场的发展,模块化的积木手机是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一个新品类,或者更准确一点,它有机会成为重新定义手机被消费和使用方式的催化剂。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剃须产品公司吉列有一个知名的销售策略叫做“刀架+刀片”:低价卖高成本的刀架,然后高价卖低成本的刀片。每个男人可能只需要一只刀架,但对于作为耗材的刀片却有着刚性的持续购买需求。虽然刀片高价没高到哪去,从1美分涨到了5美分而已,可毕竟是400%的溢价,量越大赚钱越多,也就帮助了吉列垄断了剃须刀市场。

而在计算/移动计算的领域里,包括苹果、三星和小米在内,几乎所有的知名公司都在采用“刀架+刀片”的类似或者变种策略——简而言之,靠卖配件赚钱。比如苹果有大量自营品牌的配件,还通过授权 MFi 来赚其他配件厂商的钱;而小米则在手机之外还有诸多智能硬件和周边商品,提高对那些进入了自己生态的消费者的束缚力。

现在再看看积木手机,你会发现它是“刀架+刀片”的一个新变种。消费者购买只具有核心功能和有限额外功能的主机,其他的功能都需要购置单独另售的模块来实现。虽然这种销售方式看起来很没良心,但你如果考虑消费者不再为不需要的功能,无论是 Hi-Fi、指纹识别还是双摄像头,高价购买一台臃肿的手机,而是能按照自己的需求购买对应的功能或外观模块——他们购置一台手机花费的价格当中沉没成本的部分减少了,消费的效率提高了。大胆设想,如果有几家公司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积木手机和大量模块,它们会不会从整个市场中脱颖而出?如果整个智能手机市场都能够提供的话,市场增幅的天花板会不会就此消失?

当然,这些猜测都还缺乏证据,积木手机和模块化的概念仍需要时间来在市场上证明自己。但至少,上面介绍的这三款手机已经开了个好头,其他手机厂商们,赶快跟进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