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Moto Z体验与感触:技术流摩托的再次探索

   时间:2016-06-13 09:59:56 来源:新浪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作为曾经齐名诺基亚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在我们的记忆里一直是勇于开拓的技术流。无论在功能手机还是智能手机时代,摩托罗拉都曾经带来过诸多开辟新潮流的产品,薄如刀锋的Razr,小巧精致的Aura,翻盖触屏的明系列,人机交互的X系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背面效果

背面效果

这些大胆创新的经典产品成就了摩托罗拉曾经的辉煌,也给摩托在国内带来了坚实的粉丝基础。即便摩托并入谷歌之后,一度告别中国市场,也依然有数以万计的忠实粉丝期待着摩托的新品发布,购买水货手机来支持摩托罗拉。

联想此次在旧金山Tech World大会发布的两款Z系列旗舰新机,给我的感受就是致敬经典与开拓潮流。这款手机上既可以看到曾经全球最薄智能手机Droid Razr的身影,又传承了摩托一贯的技术流。不走寻常路,不随市场大流,无论是设计还是功能,摩托手机都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

我在发布会现场体验了这两款Z系列新品:Moto Z以及Z Force(Force就是防摔屏版本)。鉴于现场短暂试用,拍照、发热、续航等性能只能未来实际评测才可得知。由于过去三年主力机型X已经逐渐定位中端市场,为了能够继续突击高端市场,摩托此次将旗舰新品(此前Droid)命名为Z系列。而2016年的X系列会继续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布。

此次Z系列的最大特色就是模块化设计Moto Mods。通过手机背面的16个金属触点,可以附加诸多特定功能的模块。这既包括了发布会上亮相的四种模块——电池、投影仪、扬声器和时尚背板,也包括了未来的光学拍照、全息键盘等各种的功能可能性。为了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参与到Motomods计划,为摩托手机打造更多功能模块,联想还专门设立了100万美元的专项基金。

轻薄设计:放弃拿破仑帽

先来看外观设计。Moto Z的最大特点就是超薄机身。过去几年,摩托全系产品一直坚持着背部弧形的“拿破仑帽”设计,在追求轻薄的智能手机行业独树一帜。但在Moto Z上,摩托又重新回到了那个Razr年代的刀锋设计。Z的机身只有5.19毫米(高153.3毫米,宽75.3毫米,重136克),这也是目前智能手机的轻薄之最。摩托似乎通过Moto Z致敬了当初的全球最薄智能机Droid Razr。

侧面和以前有明显不同

侧面和以前有明显不同

防碎屏版本的Moto Z Force机身厚度则为6.99毫米(163克),三围大小有所变大(高155.8毫米,宽75.8毫米)。虽然没有Moto Z那么极致轻薄,但也属于轻薄之列。做个对比,同为5.5寸屏幕的iPhone 6s plus的机身厚度为7.3毫米(192克),而三星S7 Edge的机身厚度为7.7毫米(157克)。

整体背面效果

整体背面效果

此次Moto Z取消了3.5毫米耳机孔,底部只有正中的USB Type C接口。取消耳机孔应该也是未来手机的一个趋势,传言iPhone今年也会采用Lighting接口的耳机。考虑到蓝牙耳机已经逐渐普及,这种取消耳机孔的设计应当不至于带来明显麻烦。对音质有更高要求的用户,摩托也会标配Type C转接3.5毫米耳机孔的转接环。

材质依旧可以定制

没有3.5毫米耳机接口

机身左侧没有按键,音量上下和电源键全部在右侧,顶部则是Sim卡槽。美国市场并没有双卡双待需求,估计届时国行版也和此前机型一样,会变成双卡双待设计。Moto Z继续支持至多2TB的拓展卡槽。背部正中是巨大而凸起的摄像头,夸张的造型让人无法直视。

和此前的摩托手机一样,Moto Z继续保留了主动显示等人性化功能,这也是摩托的最大卖点之一。不过,这也意味着摩托手机前面板上下共有四个传感器。如果有强迫症的用户,建议选择黑色机身,因为白色面板的那四个黑点实在是比较明显。前面板是2.5D玻璃的,边缘弧度处理的相当不错。但黑边控制属于平庸之列。

必须得承认,无论是Moto Z还是Z Force,裸机拿在手里的握持感都相当不错。双面玻璃和金属边框,这是摩托的一贯商务范。通过MotoMods,用户可以选择购买各种材质和颜色的背板,直接吸附在机身背部就可以满足时尚个性化需求。

指纹识别技能

指纹识别技能

Moto Z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指纹识别。指纹识别一直是摩托智能手机过去几年的重大缺陷。Moto Z的指纹识别是正方形的,放在了前部“下巴”上。这使得Moto手机一贯以来的窄下巴被生生的拉长了一截,而且指纹识别模块并没有居中,上侧打上了Moto的商标。但据摩托工程师透露,这种非常违和的设计属于Verizon版本,国行版可能不会出现正面Logo。

屏幕虚拟按键和前置指纹识别一直是安卓手机的一大尴尬,这一点在Moto Z上体现地非常明显。为了指纹识别,摩托漂亮的窄下巴变成了多层下巴,破坏了原先紧凑的设计。而且,这个按键唯一的功能就是指纹识别,无法按下作为功能键,类似于一加二的设计。

在其他厂商中,三星那样用实体按键,则直接将指纹识别嵌入实体Home键,这也是目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保留虚拟按键的主流厂商,如华为和LG则将指纹识别放在背后。虽然美观,但某些场景下方便性有所欠缺。索尼那样将指纹设计在侧面,即保留了虚拟按键又没有破坏设计,倒是两全其美。魅族和ZUK那样直接废弃安卓三键设计的厂商,则是另外一种道路。

依旧有多个材质可选

依旧有多个材质可选

简而言之,Moto Z的外观优点包括:非常惊艳的轻薄设计,2.5D玻璃和金属边框带来良好质感,可以搭配多彩定制的背板。外观槽点包括:黑边控制很平庸,指纹识别与商标太突兀,背后摄像头夸张式突出。

此次美国版Z系列打上了Droid的商标。这是摩托罗拉和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独家合作打造的系列。在摩托进入谷歌旗下进行大幅调整导致销量低迷的时期,Droid系列一直是摩托美国销量的保证。独家合作让Verizon愿意投入营销资金,此前两大好莱坞明星爱德华·诺顿以及詹姆斯·弗兰克的Droid电视广告实际上都是Verizon的运作。不过,与去年的Droid Turbo 2和国行Moto X极相似,Moto Z的国行版也会与发布会上的Droid版有些许不同。鉴于国行版Moto Z不会出现Droid的字样,我希望看到指纹识别上方的Moto Logo可以转移到后背。

硬件功能:防碎屏是卖点

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的当下,Moto Z的主要参数也和其他家旗舰没有太多差异。Z和Z Force的硬件参数都是:Android 6.0.1棉花糖系统,高通四核820处理器,Adreno 530GPU,主频2.2GHz,4GB LPDDR4的运存,32GB/64GB闪存(可拓展)。5.5寸AMOLED QHD屏幕,分辨率2560*1440,像素密度535ppi。此次Moto Z的屏幕采用的是改良后的Diamond钻石像素排列,而不是此前吐槽许久的P排列。

Moto Z的拍照是后摄像头1300万像素,Z Force后镜则是2100万像素,都是1.8大光圈,带有光学防抖和激光对焦,双闪光灯;前摄像头是500万像素的广角,自带美颜模式。由于相机还在调试阶段,摩托并没有在发布会上过多谈拍照,现场复杂的光源条件下,拍照图片也看不出真实水准。

拍照一直也不是Moto的强项

拍照一直也不是Moto的强项

但摩托也表示,Moto Z上市时的拍照会在行业前三的水准,尤其是在弱光拍照方面有显著提高。当然,真实水平如何还有待届时实际评测。如果Moto Z不能带来令人信服的顶级拍照水准,那么夸张的摄像头就失去了意义。此前摩托标志性的翻手拍照和点击屏幕对焦拍照的快捷功能依然保留。

由于机身过于轻薄,Moto Z的电池只有2600毫安时,而Z Force的电池则是主流的3500毫安时。可以想象,裸机的Moto Z的续航可能会比较单薄,尤其是在应用丛林化的国内安卓生态圈。建议要么选择Z Force,要么直接搭配电池模块使用。

不过,快充是Moto Z的一个卖点。此次摩托提出了Z Force的涡轮快充技术TurboPower技术可以15分钟充满85%电量,20分钟完全充满,号称是“全球最快充电技术”。这种快充的速度相当令人惊叹。需要强调一下的是,Z Force和上一代X极一样,都带有ShieldField防碎屏技术。这种怎么都不碎的屏幕技术已经在去年Moto X极上市前的各种暴力测试中得到了验证,皮实程度完全可以让用户放心。

摩托手机的主动显示、语音助手等诸多人性化软件功能继续在Moto Z上得到了延续。据联想移动业务总裁陈旭东介绍,国行版Moto Z会融合联想Vibe UI,加入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本地化功能,不同于海外的纯原生安卓系统,未来不会再有系统升级的问题。

扬声器也是陈旭东在发布会上主推的一个卖点。他甚至在嘈杂的现场打开手机播放音乐,Moto Z的上下双扬声器似乎音量特别巨大。虽然我并不觉得大声播放音乐是个卖点,但至少对噪杂环境下通话有好处,在高速上开车的朋友一定明白。此外,Moto Z有四个麦克风,还有摩托引以为荣的降噪技术。

简单概括,Moto Z和Z Force的硬件功能亮点包括:摔不碎的高分辨率2K屏幕,夸张摄像头带来的优秀拍照(有待实测),全球最快的充电速度,标志性的人性化软件功能,清晰的通话质量。值得观察的可能缺陷包括:Moto Z单薄电池的实际续航,谷歌全套服务变成国产全家桶之后的体验下滑。

模块设计:探索手机新方向

Moto Z的真正卖点是MotoMods带来的模块拓展可能性,这也是我想在文章最后强调的。模块化也是摩托和联想以及其他厂商一直在探索的消费电子产品发展方向。此前联想的Thinkpad X1产品已经具备了多种模块设计,而LG G5也推出了热插拔的模块设计。但Moto Z的模块是完全不同的创新设计。

各种版本的背壳

各种版本的背壳

只靠着背后的16个磁点,Moto Z可以加上各种各样的原厂以及第三方模块。在我的现场测试中,无论是厚实的投影仪模块,还是轻薄的时尚背板模块,都在Moto Z上磁吸的非常坚固,没有自行脱落的担忧。只需要将各种模块贴在Moto Z背后,模块背板和手机就完全融为一体,不需要关机也不影响操作。

从2007年的iPhone开始,智能手机已经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一个创新瓶颈期。即便是引导智能手机发展的苹果也处在一个创新放缓的阶段。未来的手机还能怎么发展?在我看来,模块设计也是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扩展功能

扩展功能

电池续航,激光全息,Hi-Fi音质,人工智能,娱乐投影,光学镜头,这些年来,智能手机一直在朝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厂商努力地在轻薄的机身内尽可能地加入更多的功能,而这些技术都处在量变到质变的技术突破前阶段,加入越来越多的技术也意味着单一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体验必须做出妥协。

在这样的情况下,模块设计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举例来说,在现有的电池技术下,需要长续航电池,又想保持轻薄机身,用户通常的选择是外接移动电源。而Moto Z的电池模块正是一种更好的电池解决方案,不需要电源线,只需要将电池直接吸附在机身上,实现类似于外接电池手机套的功能。Moto Z的外接电池直接可以让手机续航额外增加22个小时。

_L000104.jpg模块化在影音娱乐方面的优势则更为明显。这些特定的非高频需求,如果强行整合进智能手机,无疑会让智能手机更加臃肿,但模块化则可以让智能手机厂商省下了这方面的设计考虑,把非高频的专业需求直接交给外接模块。我在现场体验到的JBL音响模块和原厂投影模块,虽然和蓝牙音响或者便携投影仪还存在差距,但胜在便携和一体化。

此次发布会,摩托实际上保留了一个杀器产品。据我从摩托美国获知以及外媒报道此前透露的消息来看,Moto Z原本还有一个10倍光学变焦的镜头模块,但或许是因为调试尚未完成或者合作尚未确定,可能要等待Moto Z真正上市时才会正式发布。传言中,这个10倍光学变焦的镜头合作厂商,其品牌价值和行业地位足以和徕卡媲美。

模块化的普及前景,一方面在于摩托手机拥有足够的销量,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厂商打造各种专业需求的模块;另一方面也在于模块的通用性,用户购买一次至少需要可以使用数年时间。陈旭东介绍称,摩托未来产品也会长期保持MotoMods的16触点模块标准,让用户购买外设模块时不会只用一两年。此外,未来的Moto X系列也可能会使用MotoMods模块设计。

价格也是决定Moto Z普及的关键因素。与Verizon的独家合作让Droid系列可以在相对高端的价格上保证稳定的出货量,但国行版Moto Z主要在京东等公开市场发售,其销量则几乎取决于联想采取怎样的定价策略。如果还是采用去年Moto X极那样超过5000元的定价,这款手机或许还是会曲高和寡。合理预计下,没有防碎屏的Moto Z定价或许会更加亲民。

或许Z系列还不能给摩托带来巨大的出货量,但却代表了摩托一贯不走寻常路的技术探索和潮流开拓风范。在苹果三星主宰高端市场,华为小米厮杀中低端市场的当下,摩托手机要想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唯一的手段就是用产品的独特优势来吸引用户。Moto X的人性功能在行业广受好评,也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但并没有给摩托带来巨大的销量。

此次的模块化会给摩托带来怎样的商业前景?抛开商业成功前景,至少我们又看到了那个热衷技术流,积极探索手机发展方向的摩托罗拉。而这正是摩托的魅力所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