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软收购领英:生产力是重点,社交是顺带

   时间:2016-06-16 10:02:09 来源:创事记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摘要:与Facebook会猎于社交是微软当下之意?重金收购领英折射了微软怎样的战略趋向?

谁都没有料到微软收购史上最大的一笔给了领英而不是雅虎,当年85亿美元收购Skype、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以及25亿美元买下Minecraft在如今的262亿美元一掷豪举面前显得相形见绌。为此,有相当业内人士认为微软此举是拓展原有业务边界,涉足社交网站,甚至直接说是微软大举进军社交领域欲与Facebook分一杯羹。但事实果真如此?斥资262亿美金是否过高?如是真的涉猎社交为什么收购的不是垂直面更广的Twitter?

跨界社交?难!

在IT业界,科技公司要进入一个早有巨头布局的领域并非易事,国内的BAT打了这么多年跨界战争,也没见得彼此真正攻入对方的主营业务。国外巨头何尝不是如此?

2005年微软发布Windows Live线上统一平台抗衡正在崛起中的Google引擎,然而不了了之。2009年微软持全新架构搜索技术Bing引擎席卷再来,结果施密特的坚壁清野战术令微软再度败兴而归,此后Bing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基本上是取代了雅虎的份额。

2011年,风水轮流转。谷歌发布Google Plus凭借优越的搜索技术及众多成熟的万维网应用欲将Facebook抹杀在成长期。令施密特没想到的是,他的年轻对手却有着与其年龄并不相符的冷静素质。扎克伯格将Google Plus汹汹来袭比作迦太基入侵罗马,并指出前者必须被消灭的振奋人心演说使得公司上下同仇敌忾、士气旺盛。两年后,Facebook成功抵御Google Plus,后者被逐渐边缘化。

大公司在考虑跨界的时候总是趋于保守,这是业界常态。对于主营业务与新进领域之间的资源分配常常不能实现对后者充分且到位的倾斜。一来是为了保护主营,规避风险;二则更多的只是占位、观望。这也是为什么项目/产品经理人总是抱怨权力小、责任大的主要缘由之一。除了像当年IBM这种在主营从现金牛向瘦狗过渡时期果断全盘成功转型的案例之外,在跨界战争中大举组织资源孤注一掷的案例实在罕见。

为什么是领英?

这些年因技术革新浪潮与市场风向骤变,微软亦作出相应变革,总的而言可算有失有得。纳德拉上任后提出过两个战略口号,一个是“移动为先、云为先”,另一个是“生产力与平台”,而微软在先后错失互联网及移动互联先机的劣势下仍能跻身业界三大巨头之列的救火之功正基于此。如今在智能手机业务滞后,Windows统一平台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云和生产力自然成了微软手中最好的筹码。

2015年业内传出微软要约550亿美元收购云计算服务商Salesforce,某种程度上可见微软有消化现金储备的需求,但该笔交易终因后者加码过高(700亿美元)而未能达成一致。事实上Salesforce作为一家同样产出生产力工具的软件厂商与微软现有业务亦存在一定重合,加之价格、产品整合、客户资源重利用方面考虑似乎并不划算。或许微软正是此时将目光重新转移向数年前曾多次垂涎青睐的领英网站。

领英无疑是一笔优质资产。全球最大的职场人士社交网站,4.33亿注册用户和超200万付费用户,年营收近30亿美元并与生产力高度契合的产品属性,对于微软而言这笔交易实在比收购Salesforce要划算得多。

更重要的是,领英的用户资源更适合微软部署Office 365、Azure云、Skype、Bing等产品应用,不存在业务重合的问题,也没有产品整合的难度,对于从传统软件授权向付费服务模式转变的微软而言,这是一个拿来即用的变现渠道,天合之作。

折射微软战略方向

由此可见,微软举重金收购领英并非真的有意与Facebook会猎于社交领域,名义上可以说是占个坑,实际则依旧围绕云和生产力部署做大文章。同时,业界亦可通过此次并购事件关于微软未来中期战略趋向窥得一斑。

坚守企业级市场同时觊觎消费级市场是纳德拉当下的主要做法。将微软的生产力工具充分布局到职场人士可以为其在企业用户中树立更加直观和良好的形象,对于营收贡献也颇具意义。此举有助于微软将生产力应用划归于自己的专有领域,在生产力的问题上只要一有提及便让人想到微软是纳德拉乐于所见的。

同时,鉴于微软在个人消费领域的相对滞后,坚守企业级市场可以保证投资者信心和平抚华尔街的敦促,这将为纳德拉赢得更多时间。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微软将组织资源向企业级市场和专有领域倾斜已成常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