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在微博上对华为的几位热心人士有所关注的话,可能在最近已经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几位此前热衷于找小米Bug的热心人士当下已经调转了枪口,对准了正在享受增长红利的OPPO、vivo,极尽力量为OPPO、vivo贴上营销驱动的标签,而将华为打造为不懂营销的技术宅,创造华为的技术优越感。
这几位热心人士,从多年来关注小米到现在的画风突变对准OPPO、vivo,背后的折射的现实或许是:华为的焦虑症或者说未雨绸缪又开始了。
当下的一个事实是:国产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华米OV时代,但在四大家的内部,竞争依旧激烈。从总体而言,OPPO、vivo当前智能手机销量虽然总量对比华为依旧差距明显,但是在增速上,OPPO、vivo却大幅领先于华为;在核心竞品销量上,亦是有着相对的超越。
从增速来说,以已经公布了的第一季度数据(IDC数据)为例:数据显示,华为销量达2750万部,位列国产第一,销量同比增速58.4%;OPPO、vivo紧随其后,在销量上分别取得1850万部和1430万部的成绩,而在同比增速上,OPPO同比增长153.2%,vivo同比增长123.8%。一季度两家增速均超华为2倍以上。
而从当下核心竞品的销量来说,从同在相似售价段位的,华为P9和OPPO R9相比较,其销量并不及OPPO R9。数据显示:当下OPPO已经宣布,抓住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的OPPO R9智能手机在上市82天其销量已经达700万台。而主打拍照摄影的华为P9,据此前华为官方微博在6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P9和P9 Plus取得了惊艳的销售成绩,在发布后的6周内全球发货量已超过260万部。而若以此速度测算,在相同时间内,华为P9的销量则是不及OPPO R9。
在此对比的现实之下,再来看华为热心人士此番关注重心的画风突变,或许就不难理解。深究华为焦虑症的背后,则既有来自于行业对其的高要求和竞争对手的压力,亦有专利、技术作用有限的现实和销量转化问题,更有对缺失硬件一体化供给能力和软硬件一体化能力的焦虑。
一、第一名的荣耀与包袱
智能手机行业,最不缺乏的就是风云变幻。这几年,无论是国际品牌诺基亚、索尼、HTC的黯淡还是国产品牌从中华酷联走入当下的华米OV,城头大王旗的变幻可谓是保持着前所未有的速度。而在这变幻的背后,带来的则是成王败寇的舆论加罚。
此前,小米当红时期,一度被众人抬上了天,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小米被视为创新典范,在媒体眼中更是比肩苹果、三星,各种吹捧。但是其后的发展放缓,却又被各路媒体轮番扒皮,批得体无完肤。而今,华为又接过了接力棒,只是当下的华为还处于上半场。
经过几年努力,华为战胜小米,成为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领头羊。当前的华为属于当红辣子鸡。各方都将华为抬得老高,视其为国产精神、创新典范;各路点评总要拉上华为的成功之道。如今的华为所享受的荣光,正如此前当红的小米。
但在小米舆论转换的前车之鉴下,颇具危机感的华为亦不得不考虑假设有朝一日的失败后所面临的舆论加罚。可以说,华为当下的第一,其即是荣耀,更是包袱。华为在超越竞争对手的同时,也需要超越消费者和业界对其的期望。华为需要守住第一名。然而,守住第一名并不容易。无论是当下OPPO、vivo所展现出的高增速以及OPPO R9在当下对华为P9销量的超越,还是其一心想要超越的竞争对手苹果、三星所展现出了对本地化的快速转变和依旧强势的产品表现,都会让华为倍感压力。
二、技术专利的助力作用有限
无论是华为自身还是关注华为的热心人士,都十分热衷于宣扬华为所具备的技术专利优势,意图在得出专利技术让华为产品领先与竞争对手,华为可以基业长青的同时也让华为的消费者拥有技术优越感。
但是从现实来说:专利技术的重要性很可能被高估了。技术专利是否就能保障企业长盛不衰,能否促进产品远超对手,实际上有待商榷。在技术产品和消费者选择之间永远还隔着一堵名叫用户需求的墙。
当然,没有人可以否认华为当下相对于国产厂商而言,在技术专利上的所具备领先优势;也没有人可以否认技术专利的重要性,从现实来说,技术专利助力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扩展远胜于国内竞争对手。但是,有技术专利是否就能保障企业长盛不衰,能否促进产品远超对手,却是有待商榷。
从诺基亚、HTC、索尼、MOTO这些巨头曾经的辉煌和当下的转型唯艰就可见一斑。论”技术、专利,粉丝、品牌”,索尼、诺基亚、MOTO没有哪一家是不强势的,与华为相比,也不诚惶多让。但是他们依旧在智能手机的大战中败走麦城。这似乎已经宣告:在新时代,此前认为的只要一个企业能够拥有“极高含金量的品牌、大批忠实粉丝、坚实专利储备、优秀技术人才就可以基业长青,就能够所向披靡,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优势”这一万能公式并非无懈可击。
而索尼、诺基亚、MOTO的败北,其中原因则有重大战略选择失误,不响应市场需求的自娱自乐裹足不前以及坚固的工程师思维,剑走偏锋。虽然,当下的华为在智能手机上选对了路,但是在面对下一波技术或产业变化时,华为会不会也出现类似的情况,步上诺基亚、索尼们的后尘自然值得其思考与焦虑。
其二则是雄厚的专利积累究竟有多少可以转化为一款产品的核心优势,成为核心竞争力?现实是:能够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痛点的技术才称得上是真正有意义的技术。若是做出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刺中消费者的G点,那么技术再强也是白搭。产品是技术的比拼,但更是有意义的技术的比拼。在这一方面,华为究竟能够将消费者的需求挖掘到几分?
三、华为依旧缺失硬件一体化的供给能力、软硬件一体化能力
一直以来,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都有着大梦想。无论是此前多次表示华为将在未来三五年内超越苹果三星的余承东,还是对华为消费者BG提出要敢于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收入目标的任正非。都将华为超越苹果、三星最终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头羊作为了一致目标。
但是从当前来看,虽然华为增速依旧强劲,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依旧是任重道远。
从三星、苹果的成功来说,他们各自占据着独特的竞争优势。三星具备硬件一体化的供给能力、而苹果则有iOS生态所带来的软硬件一体化。三星、苹果的各自优势,使得他们在智能手机的大潮里成为了最大赢家。但对于作为一心想要超越三星、苹果的华为来说。显然,这两方面的能力,华为每一方面都不具备。
而华为也一直担忧谷歌会收紧安卓的权限,元器件厂商会断了华为的粮食,所以华为一直以来也是要求能够未雨绸缪。欲求能够在核心元器件上获取自主掌控权,自造操作系统。而近日余承东的微博发声,就可以看做是对其自造操作系统传闻的默认。但是从当下现实来说,华为自造操作系统,可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华为要自造一款手机操作系统,突破安卓和iOS,成为第三极,其成功概率可能是极低。微软、黑莓在这条路上都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都可以看做是前车之鉴。而在安卓和iOS统治力越来越强,消费者使用习惯已经固化的今天,华为的此刻进入,能否成功,无疑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两大核心竞争力的缺失,让华为超越三星、苹果,更多的可能是美好的愿望。而从另外一点上来说,华为当下依旧未能与苹果三星站在同一战线上。从实际来说,华为与三星、苹果的竞争,当下层面的能够取得成绩,依靠的依旧是性价比。一旦性价比偏低,华为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便不复存在,此前Mate S的表现不佳就可见一斑。
结语
华为一直是一家有着高度危机感的企业,这种危机感让华为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一路走到现在。而智能手机的成功,更让华为从此前的幕后低调走上了台面的舞台中央,在享受荣光的同时,也需要时刻警惕四伏的危机。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华为的焦虑症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上述的种种现实,也不得不让华为有着焦虑症。华为热心人士,对快速增长品牌的敌视,似乎也是可以理解,毕竟竞争是残酷的。只是需要说一句的是:这些热心人士的做法比较Low而已,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