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决战:百度全面开花 阿里注重赋能 腾讯闲敲棋子

   时间:2016-06-27 14:52:13 来源:搜狐科技作者:吴俊宇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几乎成为了最热门的概念。从李世石大战Alphago开始,人工智能在成为了各个细分领域的“玄学”。恰逢Fintech金融科技浪潮的来临,每个公司的每一个产品不沾“人工智能”这四个字,似乎都不敢出来站台。一时间市场之中泥沙俱下,真伪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

从美国互联网公司的状态来看,人工智能之巅的企业是谷歌、Facebook、微软这样的巨头。放眼国内来看,除去讯飞等垂直类企业,真正在人工智能有所长进的巨头依然是百度、阿里、腾讯这三家。

BAT三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思路各不相同。百度把人工智能视作是公司的重中之重,在O2O领域投入实用,在无人车、智慧城市等未来世界的布局上也是全面开花;而阿里的人工智能放在阿里DT大商业体系内,配合云计算、大数据对阿里的电商物流乃至物联网体系展开全面赋能;腾讯在人工智能的领域则相相对漫不经心,虽然也有相应的研究,但更多是交给搜狗去做,这与腾讯近年来剥离电商、搜索无关业务,专注社交游戏的思路是一致的。

百度:全面开花四处发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对于百度而言,人工智能目前是百度核心之中的重中之重。这从今年百度战略架构调整就可见一斑。今年4月,百度的无人车、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被单拎出来,由李彦宏直管。而且百度的人工智能并非停留在实验室之中,而是和O2O等商业项目展开了深入的融合。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之中,百度的人工智能一方面基础功能在继续研究,另一方面新技术和商业相互也在交叉前行,同时一些高投入的未来项目上同样也在开展。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百度的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的话,那就是“全面开花,四处发力”。

从目前来的知识结构中来看,人工智能这个大的集合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和语义识别、自动翻译) 、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包括规划和决策)、机器学习等内容。目前大部分厂商研究成果基本集中在自然语言处理这个层面上,计算机视觉相对有所涉及,其他的自动推理、机器学习更多则是泛泛而谈没有过多的深入。

对百度而言,这几个方面都是在同时发力的,而且百度也在把实验室中的一些技术投入产品进行实践。这其中大概分成了四个领域。第一是基础业务功能,第二是O2O业务,第三是传统产业,第四则是高新技术产业。

第一,首先从基础功能来看,人工智能在智能语义、图像识别等基础层面上需要有着相对良好的基础。百度在语音搜索搜索、图像识别、翻译等基础性的功能上进展较大,也在产品层面上有了诸多迭代。目前无论是手机百度、度秘还是百度图片等产品之中,都相应的加入了这部分基础功能。

第二,而在当前具体的商业实践上,百度则是选择把重心放在O2O业务之中。你去看今天的百度O2O业务就会发现,人工智能已经渗入到了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等应用之中,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通过海量的订餐、出餐时间大数据,这套模型可以推算出的出餐时间。这套系统会帮助店家、棋手规划自己的时间和路线,让外卖的效率做到最优。在日常O2O服务之中,人工智能会帮你计算好时间、地点、路线,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优的选择,同时把各方面的运营效率进行提升。

第三则是传统产业,人工智能在金融等改造传统行业的应用上走的比较靠前。人工智能在今天已经成为了诸多传统产业的换血机器,它充当着全面升级的催化剂的作用。在百度金融产品之中,依靠图像识别、数据风控技术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运用,能够“秒批”让用户获得相应的信贷产品。除了金融之外,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改变其实也正在松动之中,只是这样的改变目前相对较为缓慢。

第四则是新兴技术产业。人工智能在无人车、地图等高新技术和未来城市上的运用。百度人工智能在智能政务、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公共事业领域同样在展开投入。尤其是在无人车领域,百度目前的投入尤其大。这种投入是系统性的,需要城市全面配套,需要在政府、交通、法律的大体系内来完成,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成效,但长期投入,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如这段时间百度启动“凡尔纳计划”所展现的,百度在战略和思路上把人工智能放在了公司的首要地位,而且步伐比较明晰,短期产品、中期规划、长期愿景都已经铺开。百度的人工智能在贴近日常生活的同时还抹上了一丝浪漫主义的色彩。不过,不得不说的是,百度今天的投入在短期的3-5年时间内可能很难见到明显的成果,不过终将会被市场认可,只是时间问题。就像前些天李彦宏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所说的那样,“我认为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之后才会被市场所认可。”

阿里:身处DT大体系之下,注重赋能强调整合

从目前每天的公开报道来看,阿里的人工智能很少被单独拿出来大书特书。目前报道最多的也就是阿里的小Ai,不过小Ai的出现也常常和阿里云成双入对。

事实上,阿里的人工智能是在阿里的DT和赋能话术体系下展开的。在阿里的战略体系之中,云计算一直都是电商、物联网的核心驱动力。而阿里的人工智能也是放在阿里DT大商业体系内,配合云计算、大数据对阿里的电商物流乃至物联网体系展开全面赋能。

从目前的具体实践来看,阿里的人工智能产品主要应用在两个层面上:第一是在电商业务,和商家展开融合,第二则是B端,配合有需要的厂商进行技术支持。

从电商业务这一块来看,人工智能被用在服务业之中,由于人力密集、管理严格,以及对于从业人员的诸多要求,这些特性更适合用人工智能来解决。机器不需要训练管理,只要设定好程序,具备一定的智能就可以保证真正一贯一致的优质服务。事实上,阿里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在电商决策之中,通过人工智能来进行最合理最优化的派单,以及用人工智能来帮助商家解决复杂的服务场景,协助决策。阿里的人工智能还被作为客服,用于用户解决用户的简单问题。

而从B端之中,阿里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更多,比如在智能汽车、YunOS操作系统乃至是物联网、智能家居层面上,阿里更多是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阿里云的技术、数据作为基准展开业务支撑。目前来看,这部分业务已经在和大量传统厂商展开连接,比如说长安、美的等等。

总体而言,阿里的人工智能主要特点是主要集中在B端,和电商体系以及物联网体系有着较为深入的融合,和C端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这和阿里目前的赋能战略、思维也有很大的关系。阿里的思路是,很多时间不会自己亲自来做,而是交给合作伙伴来做,阿里更多是在背后做基础设施。

腾讯:暗中防御悄然潜行,闲敲棋子看落灯花

对腾讯而言,人工智能是非常遥远的存在。腾讯的内在基因里主要是游戏和社交,这两块业务可以说是腾讯的核心业务,而人工智能相对涉及较少。如果要形容腾讯,这句话非常适合——闲敲棋子看落灯花,暗中防御悄然潜行。

腾讯有关人工智能的报道很少,但腾讯并非没有涉足人工智能。2014年5月微软首批开放了10万个微软小冰的申请名额,小冰就像病毒一样悄然进入了各个微信群,霎时间小冰在微信群里爆红。在微信里大闹三天之后,六一儿童节当天,小冰被腾讯全部“杀死”。

而在此时,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还建树较少,更看不得别人在自己的领地上炫技。但微软小冰的存在同样激起了腾讯的警惕。根据目前媒体公开报道来看,推动微信新技术和功能研发的核心团队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位于北京的研发团队,其源于原腾讯研究院,腾讯研究院解散之后,一部分人归入到微信部门。外界的认知是这是一个做“模式识别”研究的团队,最早于2010年9月成立,现在叫微信北京研发中心。

该团队所做的事情,大部分微信用户都用到过,比如微信里面的语音转文字、声纹识别、电视节目中的摇一摇等。他们的研究方向包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语音合成、音频指纹、语义理解、数据挖掘等等。这其实也就是人工智能最基础的一些功能。而腾讯在语音语义识别的层面上早已经展开了大量的尝试,语音记事本等产品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和使用。

以腾讯目前的实力来看,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底牌还是腾讯云的积累,今年5月,腾讯云在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的展台上就展示了其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云存储和流媒体等技术应用。

当然,除了腾讯自身之外,腾讯还有搜狗。搜狗在今年也把人工智能看作是重要的发力方向,搜狗输入法在在语义理解、识别和人机交互方面正在展开更多的探索。

总的来说,目前腾讯并未像百度那样把人工智能看作是核心战略,更多是闲敲棋子的姿态正在暗中落子。而腾讯的行事风格来看,这种投入较大且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成效的事情也不会是战略核心。

腾讯在2012年之后,非核心业务一般都是剥离之后送给相关领域的领先者,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展开合作。拍拍、易迅送给京东,搜搜送给搜狗的逻辑均是如此。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是养儿防老,阿里是开托儿所,腾讯很有可能会采用直接嫁女儿迎女婿的方式来展开。

写在最后:

当然,以上的比方也不是非常恰当,这种对腾讯的思考仅仅也只是猜测。但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之中,百度走的最激进最大胆,这和百度的基因有很大的关系,过去百度一直在搜索、输入法、图片领域有大量的产品,有以技术立厂为公司的口号,产品、基因塑造了百度在今日的选择和布局。

百度目前是全面布局,而阿里和腾讯则是各有侧重,属于寻求局部突破。对阿里和腾讯而言,一个长于电商,一个长于社交,社交和电商都是人工智能渗入获取数据的重要领域,再加上双方在云计算层面上都有布局,也正是如此,双方也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深入的探索。

不管怎样来讲,人工智能目前在短期内很难看到盈利,这需要所有具备实力的厂商去展开投入才能逐渐砸出市场前景。可以明确的是,平台型企业如果不参与,人工智能领域很难刺激出产业规模的。大企业的参加,能把市场风险摊薄,也能够推动产品和业务优化,从而带动产业链前进。人工智能从远景来看,不能期望一两家公司打通上下游,它依赖BAT企业的共同创新。这样才能推动相关政策、法律乃至产业链的全面优化。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