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商务直播平台微吼直播创始人林彦廷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巨头的加入、监管的升级,年内直播行业很可能迎来第一轮洗牌。虽然直播行业其中存在着不少泡沫,但这其实对于整个行业来讲是好事,可以快速的普及行业和产品应用,当洗牌过后,留存下来的直播平台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技术和资本驱动,直播“爆发”水到渠成
严格的说,微吼是中国第一个移动直播产品。2010年林彦廷创办微吼,2013年拿到A轮投资后,微吼推出了移动端视频直播的服务。此前一年,PC秀场时代的代表YY刚刚上市。这一年年底,现在最火爆的移动短视频应用秒拍获得新浪投资。也就是说,在微吼推出移动直播服务时,中国网民的视频消费习惯才刚刚开始向移动端转移。
因此,林彦廷称得上是直播行业的“老炮儿”。在他看来,微吼推出移动直播服务之后的两年里,虽然“风口”没有来,但市场却一直存在。直播行业在2015年迎来爆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技术的进步和网红经济变现需求的推动。
“4G时代用户在移动端消费视频完全没有问题,带宽成本也下降了。另外就是智能硬件的提升,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分辨率进步很快,用户在手机上看视频的体验大幅提升。”林彦廷认为。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网红经济的发展,网红迫切需要新的变现通道。不过,这也是导致现在移动直播陷入同质化的重要原因。
这也使移动直播成为今年迄今为止最大的风口。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仅去年11月以来,就有映客、秒拍、熊猫、斗鱼、龙珠等多家直播平台获得融资,腾讯、微博、YY等巨头公司也相继推出自己的移动直播产品。
“未来直播很可能成为所有网站和APP的标配,To B和To C的领域都有可能诞生百亿甚至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林彦廷认为。
内容和商业模式同质化,“洗牌”成必然
不过,林彦廷对现在To C直播的火爆并不“眼红”。在它看来,脱胎于秀场模式的To C直播服务有着天然的弊病。
首先是内容的同质化。除了相对垂直的游戏直播外,打开任何一个移动直播产品,几乎清一色都是“网红脸”。这不但和YY、9158等PC时代的秀场平台并没有本质区别,而且导致了移动直播平台之间内容的高度雷同。这会一来,用户在不同平台间转移的成本几乎为零,而平台方为了留住用户就必须付出不菲的成本。
其次是商业模式的雷同。现在的移动直播平台,基本延续了PC秀场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粉丝给主播进行打赏和赠送虚拟礼物,然后平台方和主播分成。这种商业模式虽然成熟,但却缺乏新意。PC秀场时代得到资本市场认可的,也只有YY和9158。移动直播现在有将近200个玩家,很难想象这些内容相近、商业模式相同的平台,未来能同时存在。
所以,疯狂“烧钱”以期获取良好的数据,甚至在数据上造假,成为To C直播平台不得不做的事。斗鱼上曾有一场直播的观看人数超过13亿,映客上也有过长达3小时的黑屏仍然有21个用户“坚持”围观的闹剧。乱象背后,折射出目前To C直播平台“赔本赚吆喝”的困境。有着强大资本支持的平台还可以勉力承受,而很多还在靠融资过日子的中小直播平台,则只能沦为烧钱模式下的“炮灰”。
林彦廷表示,直播行业赛道已经非常拥挤,而估值已经非常虚高,这个行业很可能像团购、打车领域一样,在资本一直下开始走向并购整合。
ToB业务自有“护城河”,商务直播或将最先盈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To B的商业模式或许更应该被看好。目前,微吼直播的盈利模式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视频直播基础服务费用;一是视频直播增值服务,如活动营销推广、活动精准数据邀约、分析统计报告等;一是视频直播在线门票收入、红包打赏等的收入分成。实际上,从成立时起微吼的目光就一直盯在大客户市场,IBM、微软、西门子等跨国公司都是微吼的客户。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移动直播平台并没有涉足To B业务。“商务直播有自己的‘护城河’。一方面,ToB业务对技术的要求更高,用户需求和ToC的直播有很大差异,技术积累需要很长时间。另一方面,资本更愿意去追ToC的企业,所以很多创业者、大公司进入时,也会选择从C端切入。”林彦廷认为,这反而让微吼更加从容。
目前微吼已经完成两轮融资,每一轮的规模都在1亿左右。和大多数移动直播平台相比,微吼的融资规模并不大。不过此前有消息称,微吼已经赢得了B轮融资的对赌,并且接近盈利。对于这个消息,林彦廷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不过他也强调,微吼从第一天起就有收入。在林彦廷看来,如果说泛娱乐的需求是C端用户刚需的话,那么营销需求就是B端用户的刚需。如何将直播、互动和企业的营销需求结合起来,也是微吼一直在努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