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认为组装个iPhone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爽得够呛;但身处制造业的人,却总想着出来,制造业的心酸,或许只有从业者才最清楚。
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认为组装个iPhone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爽得够呛;但身处制造业的人,却总想着出来,制造业的心酸,或许只有从业者才最清楚,真实的制造远比记者卧底描述的情况要复杂,一来记者卧底看到的只是局部,二来记者要遵守职业操守,按照一定地逻辑来阐述事实,但真正的事实却常常毫无逻辑可言,比如没有人会想到富士康会13连跳,而且有些人是身中数刀,坚持地走到楼顶再跳下来的,也就是说,他们一定要以“跳楼”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难道是认为这种死法重于泰山?另外,东南沿海制造业曾盛极一时,内陆打工仔跟蛆虫一样蜷缩在这块黄金之地,但现在他们不用南下了,大多数制造业从深圳逃离,来到了河南、安徽和苏州等地,从基因层面改变了内陆城市的产业结构,此前,当地的小卖部只有30 ,现在恨不得修建一个万亩的生态超市。
未来这些人工厂还要去到印度,去到印度尼西亚,现在这两个国家的人是典型的落后国家,又穷又懒,到处是牛和牛粪,但谁又敢保证,基础制造业的到来,不会改变印度人的生活习性,正如中国人的价值观,也是伴随着经济、制度的改变而不断更新,以前我们相信爱情,现在我们相信钱,以前我们含蓄内敛,现在我们比较不要脸。
制造业的搬迁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儿,特别是劳动密集型、重资产企业的搬迁就更加困难了,这不单是钱的事儿,更是影响数以百万计的家庭。或许正因如此,代工大王郭台铭做梦都在碎碎“我要转型、我要转型”,从做电商,再到做机器人,从收购夏普,再到光伏产业,他们甚至萌生过房地产生意,但如你所见,郭台铭并没有取得太耀眼的成绩,支撑鸿海利润的始终是模具、代工产业,依靠天文数字般的苹果订单,再辅以鸿海与生俱来的成本管控能力,郭台铭建立起坚不可摧的“白银帝国”,足以支撑起巨大的转型野心。
那些年,鸿海玩过的票
鸿海足够有钱,这足以帮助其不断探索新领域,算是高大上版本的“有钱、任性”,而且不论盈亏,郭老爷子都是论亿计算之,但总的来说,鸿海的主业还是制造生产,他们的模具业务已臻化境,系苹果最为仰仗,永远也甩不开的供应商之一;另外,苹果的组装业务也是蒸蒸日上,通过良好的成本管控以及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也赚了不少钱,更是因创造了数十万的工作岗位,而连续获得政府的表扬,要知道这个表扬可不仅仅是一张漂亮的奖状,而是在政策、税收、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减免和支援,更有甚者,直接奖励个5000万也不稀奇。
正可谓:居安思危、盛世危机,郭台铭和他的经营管理团队,心里都清楚,这种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在中国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久,而且十几年干制造,整个人都不好了,太累、太酸楚,郭台铭是超人,他有着过人的胆识和精力,可其他人没有,传说他的核心团队成员都是亚历山大,很多人离开鸿海是因为长期神经衰弱,晚上睡不着觉…
于是,在2008年前后,鸿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试错和玩票,最著名、最大宗的玩票无疑是电商,这几乎构成了郭台铭这几年玩票主轴,他曾经在清华大学演讲,自信满满地说:这位同学,你如果想要一台电视机,我可以让我的工厂生产出来,然后,直接卖给你,省去了中间商,多方便啊!显然,郭总裁的构想是美好的,甚至是伟大的,事实上,中国的消费者都想去工厂里直接买东西,那里是最便宜的,而且我们要注意到,鸿海在2010年之前就是开始上马电商了,包括飞虎乐购和万马奔腾体验等等,要知道那个时候,中国电商还没有井喷、马云也不是首富,电商的销售额仅占整体零售额的5%,但就在那个时候,郭台铭早就预料到电商能火,可见其眼光之独到和犀利。遗憾的是,号称要超越京东的飞虎乐购,如今也是不温不火,最佳定义是富士康内部员工的购物天堂,电商管理团队始终没有走出制造业思维,闷声发大财的逻辑在电商上无法实现,他们甚至没有做出一个合格的广告来,更何况,这些人始终没有搞定自己的客户,甭看产品是从富士康车间里出来的,但卖给郭台铭一点都不便宜,经营思路和货源问题成了鸿海电商的命门,好在,郭老爷子一直不放弃,后续连续成立富联网,以及同苹果合作推出二手iPhone计划,并把做好电商的任务交给旗下盈利状况最好的事业群,他始终相信: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成功。另外,郭台铭对面板业的拓展也是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早期的面板业务不用赘述,这是其顶着内外部压力一手创建起来的,而在收购夏普的过程中,郭总也是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和手段,终于抱得美人归,倘若他能对林志玲有同样的耐心,结局肯定也不错。夏普来了,同时带来他们积压已久的电视库存,鸿海未尝甜头,就要先帮助其兜售电视,好在,他们的员工足够多,又有飞虎乐购这样的分销平台,希望郭总的野心和耐心,能回来苹果的诚意,要知道iPhone7要采用的OLED屏幕,可能会让面板产业产生一场地震。
如果说电商和夏普还没能给鸿海带来可观的效益,那么,机器人计划则正悄然改变着富士康。诚然,郭台铭于2010年喊出百万机器人计划,有点吹牛逼的味道,6年过去了,机器人没有达到百万,但一条条半自动化生产线已相继成型,不断地解放富士康员工的双手,同时,不断地提高组装效率,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自动化设备,也不会有iPhone如今的规模,而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也悄然改变着富士康内部人员体系,早先他们最重视IE学院,一个比较玄幻的部门,但仅仅在富士康内部有些名气和地位;现在,自动化部门成为大热,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岗位,放之四海皆准,显然,这个导向更有利于员工成长。
回首郭台铭的玩票生涯,涉猎之广泛前所未有,他投钱给儿子拍过电影,搞过电动和非电动汽车,最近看着乐视生态比较好,又准备搞起付费视频来,总之,这些东西好像并没有潜在的联系,鸿海的投资也看似随意,但真正的事实是,这里都包含着鸿海经营的智慧和无耐,智慧的表现是他们总能抓住热点,而且是潜在的热点;无耐地则是,这些都不会短时间内见效,有可能是日积月累地改变鸿海,也有可能是纯粹是资本的一场游戏一场梦。
鸿海担忧:这不单是钱的问题
其实,鸿海总玩票最重要的原因肯定不是“探索新事物,想要改变世界”之种种,而是之于其未来深深的担忧,这种担忧首先来源于财务数字,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鸿海净利润为529亿新台币,同比下滑7%,而且苹果业务占其营收的50%, 他们必须考虑苹果蔫掉之后的生活,事实上,他们早些时候已经发出盈利预警,因苹果产品销售的疲软,鸿海非常有可能受到牵连,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急于在最鼎盛时期,不断地试错,不断地玩票,甚至不惜投入重金,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富士康有意涉足电子供应链金融行业,旨在向自己的客户和供应商提供贷款,以解决其短期财务问题,从而实现电子产业链的共荣。
乍看上去,鸿海一切的玩票都与钱有关系:营收下滑,利润微薄,电商价格、供应链金融,但对于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来讲,又不单单是钱的问题,郭台铭更大宗的担忧,来自鸿海对社会的影响,他必须要考虑自己退休之后,数以百万计的员工如何安置,如何活命。
理论上讲,安置百姓是政府的活儿,但当企业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就必须担负其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一旦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之后,他们也能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甚至成为百年老店,现在回头看看,富士康坠楼事件,搞得管理层焦头烂额,但却未停产一天;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从东南沿海,迁徙至内地,除了郭台铭的驾驭能力之外,更少不了的政府的支持,简单点说,富士康已经大到不能倒闭,他们带动周边产业1比1.75,也就是说,富士康内部每增加一个岗位,辅助其吃喝拉撒睡的岗位就要1.75个,但摆在政府和郭台铭面前的历史难题在于,劳动密集性企业势必会在中国消失,或直接消失,或转去印度、越南,中国劳动者都有失业的风险,而一旦百万人失业,社会将变得动荡不安。在这种大背景下,富士康需要不断涉猎新领域,不断地要求员工转行,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特别是要掌握一些富士康之外的技能,以保证在其失去流水线工作之后,还能谋生,于是如你所见,电商人才正在鸿海内部开始孕育,前文提到的自动化部门正在壮大,后面的金融业务也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另外,富士康颇为重要的团体“新干班”,旨在为社会培训出合格的管理干部,从这个角度讲,郭台铭的玩票更像是为其百万员工谋划的一次产业大分流。
企业往往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机构组织,它们担负着相当大的社会职能,尤其是鸿海这样的巨型企业,他们的一个决策、一个制度、一种文化都有可能影响上百万人的前途,愿我们的企业都是善良企业,愿我们的员工都能在企业里学有所长,而不是为了赚钱,虚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