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能家居、VR、无人机 华为跨界的路子有点儿宽

   时间:2016-07-18 08:59:14 来源:第一财经网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无人机

近日,一则华为进军无人机领域的新闻被外界热议,一家今年3月份成立的无人机公司称,将使用基于华为海思视频监控芯片的无人机方案。

虽然起步的生意是电信设备贸易,但近年来华为在终端等领域的发展让外界看到了这家企业的“行业野心”。目前,除了通信业务外,华为已在多个热门领域“冒泡”,比如智能家居、VR、游戏、PC、云甚至是光伏、葡萄酒贸易这样和通信关联度不大的产业。

“华为进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是很慎重的。他们本来有很多顾虑,但现在没有了。”6月底,宙心科技创始成员表示,他们基于海思芯片的影像性能,准备推出四种无人机基础方案,面向消费级市场的高、中、低共3种,面向行业用户1种。

不管主动或被动,华为的每次行业动作总是处于话题之中。除了无人机,华为此前进入PC、云行业以及布局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动作不可避免的引发了行业的紧张情绪。

尽管华为方面一再解释很多业务只是和行业厂商的一次普通合作,但基于“狼性”华为的横向扩张能力和整合速度,每一次合作还是被业内解读为对行业的各种“颠覆”和“搅局”。

比如说在无人机领域,尽管华为并没有公开宣布进军无人机行业,但目前华为海思在全球视频监控(安防摄像头)市场已经拿下了70%的市场份额。从技术上讲,海思芯片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设计架构,以减少底层运算对CPU资源的消耗,这种硬化的算子可以承载各种视觉算法,而最新一代的海思芯片,已经有超过100个算子。

可以说,如果华为愿意,从技术到市场,也许距离并不遥远。

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华为近年来开始频繁和家电厂商接触,并主动开放HiLink连接协议,此举意在从智能家居技术架构的底层连接协议做起,让家电之间的互通变得更加简单。华为荣耀总裁赵明对记者表示,华为希望提供操作系统和底层代码,从而打破家电之间“不对话”的局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华为内部了解到,智能家居市场是未来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华为希望该业务比例能够在2~3年之后在提升至终端业务的30%。而在此前电视产品线则是华为为数不多的在分析和研究要不要进入的领域,从家庭的交互中心的角度来说,在手机和Pad的平台之后,下一个平台就是电视。

“华为一直还是控制自己介入其他领域的欲望,公司一贯的战略和理念是你只有在一个领域深入穿插进去,才能进入无人区。无人区的意思是超越现在存在的竞争状态。”赵明对记者说:“我们现在会做辅助类产品,把我们的产品系列、配套更完善一点,但是我们真的不会进入冰箱、空调、空气净化器行业,这些都有专业的厂家,它们做得很好,我们进入以后对这个行业没有太多的贡献。”

而为了打消合作伙伴顾虑,华为更是做出承诺,表示不碰触传统家电利益。

今年4月,华为副董事长兼轮值CEO郭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华为的发展依然会聚焦到管道业务上,运营商、企业以及终端业务“三驾马车”的定位不会改变。

虽然华为对外一直在强调管道业务是华为的核心业务,但实际上面对通信市场变革时,华为的“主动变阵”才是外界对“华为跨界”噪音不断的原因之一。

比如,运营商市场。

在通讯设备领域,运营商应该说是华为等通信设备企业的“大动脉”,直到现在也是华为三大业务中收入占比最大的业务部门。但在去年,华为宣布开始进入公有云市场,而在公有云市场上,除了互联网厂商,运营商被视为最有优势的主流玩家。

对于可能与“最佳合作伙伴”展开竞争时,华为的高层对记者表示,如果不变革,也许今天都没有资格和运营商谈网络转型的问题,在云计算正在改变和重构传统企业信息系统架构的关键时期,“不作为”也许比“试错”更为可怕。

在华为看来,在云计算领域与运营商合作依然是最佳的合作伙伴,虽然BAT等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市场占领先机,但只要运营商愿意合作,就有机会在与互联网企业竞争中获得胜算。

“如果什么都想做,那就什么都做不成,华为进入公有云实际上还是聚焦在基础设施层面。”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此前对记者表示,华为不会单打独斗,不会通吃整个市场,而是明确了自己的业务边界,使更多合作伙伴和华为合作时放心。

一位华为高层对记者表示,华为一直以来的“跨界”都建立在自身业务的成长和布局上,而且更倾向于与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开发,企业业务和终端业务更是这样。“如果说今年我们做电视,把价格打下来,就说明对这个产业的贡献很小,说实话是在破坏这个产业,既树了敌又输了行业,并且分散了自己的精力,这样的话在哪个行业都不会做的很深。”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