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打开多屏通道,喂呦科技助力品牌营销跨屏生态链

   时间:2016-07-18 14:13:5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学术界提出的媒介融合概念被延伸出很多分支,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加拿大传播学家提出的“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正在通过全新的方式被验证。如果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时代,媒介还只不过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在网络连接技术、云端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融合创新的当前及未来,媒介将不仅仅只是一种延伸,它会成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媒介领域很多原来清晰可见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让媒介的联结变得更为简单,人们对媒体的操控更为便捷。与传统媒体相比,智能媒体已经侵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场景和时空,体现在电视媒介上,智能电视的家庭保有量正在突飞猛进的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电视,成为现代家庭的主流。

互联网电视正在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将人们重新拉回客厅,客厅经济卷土重来,在人们对智能大屏的早期新鲜感过去之后,如何用更完善的功能和准确的定位维持用户对这块屏幕的粘性,未来智能电视将会转变成什么,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融合新媒体,把电视变为应用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视频的发展,传统电视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开机率逐年下降,收视率国内电视台要应对网络视频的挑战,实现未来电视的转型,在经营理念上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智能手机已经从通讯设备,彻底变为我们一刻都无法离开的智能“机手”,拥抱新媒体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那么,电视可不可以转变为应用呢?类似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APP,以用户为中心,不断迭代,不断完善,提升UI、UE设计,提供最好的用户体验,积聚大量的用户群体,让人们心甘情愿地被新媒体技术裹挟甚至束缚,从而增强用户对智能电视的粘性,把客厅经济重新推到应有的高度。

无疑,在“互联网+”全面开花的现代社会中,这一定是个可以实现的预期,客厅经济产业化最终要落实到智能电视的用户基础上。传统电视虽然能够粗略统计出收视率和受众人群的概况,但其技术无法掌握更多详细的信息,观众是谁、在哪里、有什么喜好?过去电视只关注最大的人口统计群体,现在,由于观众的多样性,它必须关注“微目标群体”。

未来智能电视通过移动互联网产品建立完整的用户体系,就能掌握用户的收视行为、习惯、偏好、个人信息等资料,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节目体验的同时,也为精准广告、在线交易等商业模式提供了空间。

启动“多屏战略”,为品牌营销创造一条有机生态链

虽然现在传统电视的开机率逐年走低,但是电视的保有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电视仍然是第一大媒体。电视作为客厅文化的代表,具有其他终端媒体如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具备的体验优势,电视产业、尤其是智能电视产业未来仍然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市场。

智能电视日益提升的市场渗透率,不仅为电视制造商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收益渠道,也为广告主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营销选择——智能电视广告。电视变为应用,还意味着多屏整合营销的时代来临,内容供应商要开发“适合所有屏幕”的内容,从电视(第一个屏)到电脑(第二个屏)到平板电脑(第三个屏)到智能手机(第四个屏)。这可以称作“多屏战略”(multi-screen strategy),旨在通过全屏幕覆盖,达到对目标观众的全时段、多维度曝光。

喂呦科技一直走在互联网电视营销行业的最前端,在2015年为东风标致308S进行OTT整合营销,用开机大屏广告做入口,点名促销信息,引发潜在客户进一步关注,在用户播控界面植入308S主题banner,引导潜在客户进行深层浏览获取更多信息,并配套设置品牌专区,用户进入促销版块参加有奖游戏,在当地4S店购车后,由喂呦给予购车补贴。一个月的时间通过智能电视客户品牌专区渠道购车的车主达到19名,销售效果立竿见影。

这一多屏互动OTT整合营销案例激励了更多广告主大胆尝试,作为国内智能电视营销领军企业,喂呦科技也会在跨屏营销、精准营销策略上继续拓展,为广告主提供科学完善的多屏营销策略支持。

智能电视开机广告的强制呈现属性,为广告带来高度品牌曝光,其优越的媒体环境,可有效排除其他广告干扰,使得广告受到高度关注。高回忆度、高到达率等营销优势让智能大屏发挥了独特的营销价值。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启动“多屏战略”,抢占客厅营销战场。

数字化海量视频内容+新媒体多功能互动属性,让智能大屏成为品牌营销有机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相信智能大屏可以给更多广告主们一种新的高效的品牌传播与营销选择,我们也相信,多屏营销时代,互动电视开机广告必将是大势所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