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我们需要怎样的VR产品和虚拟现实未来

   时间:2016-07-19 11:23:49 来源:搜狐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备受瞩目的极客公园奇点大会,日前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继去年的飞行器专场在行业和用户中引起巨大反响之后,此次大会的VR相关内容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VR产业上下游公司如NVIDIA、HTC、青瞳视觉、指挥家VR等悉数到场。而在凭借着两款颇为出彩的移动VR产品迅速跻身国内VR第一梯队后,Pico小鸟看看CEO周宏伟的分享也备受关注。

目前大热的VR,未来将怎样发展?VR厂商Pico的CEO周宏伟认为,从用户体验的角度预测,一体化VR设备必将成为未来虚拟现实产品的主流形态之一,而技术的发展也正在让这一预测变成现实。上述大厂做的不是PC VR就是直接使用手机的计算功能,曾被认为是“过渡产品形态”的移动一体机制作厂商本来就为数不多,所以在所有台上嘉宾中显得格外醒目。

不过,相比较PC和手机VR,一体机的优势倒确实是非常明显。受制于电池以及运算能力等局限,手机不能承担重度VR应用,手机尺寸的大型化与VR产品的小型化趋势也难以合拍,而高像素密度的AMLOED屏幕、丰富自然的交互方式等限制,都对在手机盒子类VR产品上带来令人满意的VR体验造成了的障碍。而PC虽然在性能方面仍有较大领先优势,能为最为重度的VR应用和多种交互信号的实时处理提供更好的支撑,但移动性上的缺失让PC VR的体验仍然称不上完美。

PC VR:高入门门槛下的不完美体验

在桌面级VR市场上,PC和游戏主机相对于移动平台的性能优势——尤其是GPU所带来的图形性能的优势——现阶段仍然是难以逾越的。这也意味着,在消费级VR的初级阶段,桌面级VR产品仍然有着难以动摇的综合体验优势,更多的重度游戏与行业应用也都将首先围绕桌面平台铺开。

但周宏伟同样指出了制约桌面级VR产品快速普及的症结所在。在无线技术尚无法在带宽、延迟、丢包率和连接稳定性上保证VR产品海量并发的音视频及交互信号传输需求的今天,所有PC VR头显都无可避免的拖拽着一根或几根线缆,这些线缆制约了产品移动性,让VR应用不由自主地变得拘谨不自然,也限制了PC VR产品的应用场景——想在高铁上玩会游戏打发时间?PC VR就帮不到你了。

另一个阻碍着桌面级VR产品席卷用户的因素是价格,世界上只有不足3%的电脑满足基本的VR应用的性能需求,一台VR Ready的电脑主机价格往往在万元人民币以上,再加上头显的价格,桌面级VR的设备称得上是相当昂贵,近两万元的入门门槛——这还没有算上后续购买游戏和视频内容的投入——也注定了PC VR产品无法在3-5年内成为最被接受的虚拟现实产品形态。

3-5年内,桌面级平台仍将维持着对于移动平台的性能优势,PC VR产品也将继续占据着高端用户市场和行业应用领域,但周宏伟认为,这并不是最佳的VR产品形态。

手机VR:两种使用场景重叠带来体验缺失

说完了PC VR,我们该说一说手机VR了。现在手机基本上什么都能做,从上面的描述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手机几乎是万能的,但是这也导致它“学艺不精”。当我们使用手机作为VR的运算载体的时候,不能忘记的是手机还担负着其他的任务,而这些功能都不是直接跟VR的实现有关。为了能够把所有的功能集成到一起,手机在软硬件上都有诸多妥协,针对于专为VR优化的PC VR或VR一体机,在交互和体验上难免先天不足。

如果把手机功能和VR体验的两种使用场景重叠之后,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如果手机的运算能力不够,戴上眼镜之后会出现图像掉帧或者运行卡顿的情况;低刷新率、响应速度慢、分辨率低于4K的LCD屏幕也会带来图像显示的延迟、拖影和晶格感;手机的大型化(5-6寸)让产品重量更高,佩戴舒适度更低,又与VR产品小型化的发展方向冲突……这些对于VR产品来说都是致命的,不良的体验,让重度的、长时间的、日常化的VR应用难以在手机盒子类VR产品上出现。“移动 VR 的显示部分将来会往屏幕更小、分辨率更高的方向发展。而在大屏手机盛行的时代,智能手机尺寸普遍是 5—6 寸之间,很难想象手机会往回走使用 3、4 寸小尺寸的屏。……手机受制于摄像头的数量和位置,难以加入更多的交互方式。手机主流的规格诉求决定了它不是那么符合 VR 的发展趋势。”周宏伟说。

手机盒子类VR在体验和交互上的缺失,让它注定无法成为最佳的VR产品形态,但周宏伟认为,随着Google Daydream标准和平台的完善,在未来 2-3 年仍会有很高的出货量,成为推动VR产品和内容普及的重要力量。

VR一体机:更理想的虚拟现实产品形态

兼具了PC VR的专注性,与手机盒子的移动性便捷性,一体机往往会被错误的认为是一种过渡的产品形态。而周宏伟认为,有着优秀计算与图形性能,优异显示素质,丰富交互方式,良好的佩戴体验,同时兼顾了使用便捷性、移动性的一体机产品,才是最为理想的VR产品形态,也一定会是未来主流的VR产品形态之一。

现阶段,移动平台的处理能力是很大的瓶颈,但发展非常迅速,移动的 GPU、CPU每年有 30%—50% 的性能成长,而最新一代的移动处理平台在性能上已经能够达到与Playstation 4齐平的水准。这种高速成长让人充满想象,也让一体机与桌面级VR的性能差距、体验差距逐渐缩小。

移动 VR 的显示部分也会向着屏幕更小、分辨率更高的方向发展。单眼3-3.5英寸、2K以上分辨率的AMOLED屏幕将会是未来VR产品的标配,结合100°-120°左右的FOV,一体机在沉浸感上将进一步与入门级手机盒子VR拉开差距,与PC保持相同的水准。

周宏伟预测,随着硬件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交互方式逐渐成熟,应用生态日趋成型,移动一体机将成为消费级VR市场中“集大成”式的产品形态,既能为用户提供优秀的沉浸感体验与交互方式,同时在佩戴上足够舒适,适应长时间重度应用,又能在价格上与高端PC头显拉开差距,在不妥协性能与体验的前提下,提供更低的VR入门门槛。随着移动与桌面端的进一步融合,VR一体机的产品形态优势将更为突出,未来将向着小型化、AR/VR融合,甚至跨平台方向发展。

移动+高性能=无限可能

在奇点大会的讨论中,周宏伟还认为,VR将成为生活必需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未来VR产业在直播、游戏、影视、教育、房地产、医疗等领域都将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他的Pico就是专注移动VR软硬件产品的初创公司,在房地产、心理治疗等领域都有自己的演示原型推出。

比如,游戏和电影的界限进一步模糊,融合成为新的娱乐形态。在未来,交互功能、开放世界、多条故事线和开放结尾可能会成为商业大片的标配,VR的强临场感让“看别人讲故事”变成了“自己体验故事”甚至“自己创作故事”。全景视频超越了一般的家庭DV,在取证记录等专业领域前景广泛。

VR行业应用则通过模仿现实交互克服时空障碍。例如,VR强临场感的特性和看房的需求天然契合,不少房地产、家装公司开始应用VR技术。VR在教育领域不但能替代传统的郊游,还能把用户带到真实中去不到的场景,比如侏罗纪世界。学习不但更有趣味性,也更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强化。

而以上种种对未来的畅想,都是以充分自由的移动形态,和足够支撑运转的高性能相结合而实现的。未来,得益于5G高速网络的发展,移动VR解决方案在硬件设计、用户体验、内容平台方面都日趋完善,将把VR/AR整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在VR/AR之间来回切换,也减少了场地,线缆和设备的限制。以一体机为代表的高性能移动VR平台,确实将成为VR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