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到底有几成靠谱?

   时间:2016-07-22 09:29:36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两种声音各自言之凿凿扑朔迷离,那么这个脑洞大开的“老大爱老二”的剧本是否靠谱呢?为了不被打脸,我们分析靠谱与不靠谱的两种可能。在打车这个故事已经讲了几年的情况下,双方都需要新的故事来吸引新的投资人进入,滴滴、Uber都选择了无人驾驶,涉足硬件产业链则需要更多资金,这钱怎么掰开花,除了投资人,创始人们也该想想。

[辉常道]昨日,大洋彼岸彭博社一则“滴滴优步合并”的传言刷爆了朋友圈。笔者查看了彭博社的原文,其中提及,有“消息人士”表示,数家机构投资者正在推动U ber与中国打车市场领导者滴滴出行签订一项合伙协议,同时,Uber的一位投资者称,他已与有意讲和的滴滴股东进行了10余次会议和电话磋商;另外一位“消息人士”则说,Uber投资者兼公司董事、Benchmark合伙人比尔·格利数月前与滴滴总裁柳青在派洛斯福德牧场的Code Conference上进行过简短的交流。

笔者又咨询了滴滴、优步的相关说法,前者表示“无类似计划”,后者则是一如既往的“未予置评”,接近两家公司的业内人士提及此事均摇头表示很不靠谱,但也有滴滴一个客户公司透露,双方的合并连时间表都有了,最快就是年底公布,目前可能性最大的方案就是Uber中国卖给滴滴。

两种声音各自言之凿凿也是扑朔迷离,那么这个脑洞大开的“老大爱老二”的剧本是否靠谱呢?为了不被打脸,笔者也不想把话说死,我们分析靠谱与不靠谱的两种可能。

首先说不靠谱。首先是滴滴与优步的股东十分分散,导致管理层具有较大的话语权。一般其主战的态度会多于主和,毕竟两家公司的合并,必定导致一方的管理层离开核心决策圈。

当然,商业环境关键是谈利益,从利益角度说,首先,双方并不到非合并不可的地步。双方在近三个月通过股权融资、债权、高息贷款分别拿了几十亿美金,按照易到CEO周航的说法,去年整个专车市场全年烧了200亿元人民币,今年的补贴比起去年更冷静,所以滴滴、Uber刚融的现金储备足够再打一年,这时候又何必谈合并稀释了股份;另外则是合并成本,双方目前都是几百亿美金估值的节奏,滴滴拿债权融资,Uber拿贷款同样说明其股价高到很少人能接盘的节奏,而对于两家亏损的企业,接盘吃下对方都需要很大的勇气。起码现金收购是不可能的,那么股份对价则更加难以协商。

那回过头说靠谱性。首先是投资人的压力,一个长期持续亏损的行业是不被投资人容忍的,长期看来,两者不会最终和平共处。因为互联网产业,尤其是滴滴、优步这种定位为“流量入口”的产品,其并没有什么高科技门槛,比拼的是谁家用户规模更大,在跨越空间限制的互联网世界里,最大的用户规模就是全部用户,所以最终只会是“一家倒下、一家通吃”的结局,从这个角度说,被合并也是那家倒下的最好的结局。

在整个互联网圈子的维度,这种事情并不少见,美团合并大众点评、58合并赶集、携程合并去哪儿,这些事情近几年时有发生。

当然问题是这个时间点有多久?就看两者资本方的承受能力还能坚持多久。彭博社文章里提到,“Uber称,其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已实现盈利。不过,该公司在发达国家的盈利被在发展中国家的亏损所冲抵。”这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在最疯狂的中国市场,而中国市场的法律前景不明朗是不是会导致其甩掉这个烫手山芋的心情迫切呢?另一方面,滴滴一直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国际化,从来没有自己参与业务,从这个角度说,其与Uber的国际化业务可以差异化定位,商业逻辑上是可以合作的。

另一方面,在打车这个故事已经讲了几年的情况下,双方都需要新的故事来吸引新的投资人进入,滴滴、Uber都选择了无人驾驶,涉足硬件产业链则需要更多的资金,这钱怎么掰开花,除了投资人,创始人们也该想想。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